植物地理学复习题.docx
《植物地理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地理学复习题.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植物地理学复习题植物地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研究 生物 _与_ 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2.在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优先研究的领域是、和 二、简答题 简述现代生态学的特点和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从野外转向室内。 从定性走向定量,从静态到动态。 研究对象两极化,研究重点从经典生态学发展到分子、细胞、景观、生物圈生态学。 从自然生态转向污染生态(或半自然生态),进而发展到对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 从理论走向应用。 三、论述题 生态学可用于指导解决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为什么? 答:人口问题:对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而带来的社会压力,可以用生态学的种群调控原理来控制
2、人口增长, (R0为世代增殖率,T生殖周期),通过世代增值率和增大生殖周期来降低人口增长率。同时还得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资源问题:目前世界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 资源利用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开发资源并举;改变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开发环保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海洋能。 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垃圾,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日趋突出。利用生态学原理,实施生态工程,减轻环境现代工业和资源开发带来的污染;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控制人口增长,实行
3、生态移民;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减轻对草场的破坏;优化土地利用格局,维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恶化生态环境需利用生态演替的原理进行人工干扰和自然恢复。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 3、 生态幅:又称生态价(ecological valence)、耐性限度或适应幅度,是指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环境变化幅度,即最高、最低生态因子(或称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 4、 生态环
4、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5、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6、 限制因子: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某个最小量的因子限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又因为这个因子的量最小,也称为最小因子。例如某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数种因子影响时,其受限制的程度取决于最少(小)的那个因子。 7、 驯化:在环境定向压力下生物发生的生态幅变化。 8、 协同进化:关系密切的生物在进化上互相适应的现象。 9、 内稳态:生物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0、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
5、育的起点温度。 11、 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12、 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13、 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14、 霜害: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 15、 有效积温 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个常数,称为有效积温(K)。 16、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很远甚至完全不同的生物类群,长期生活在相似的环境中而表现出相似的外部特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态位。 17、 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18、 光补
6、偿点:是指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19、 生态位:生物在空间、食物及环境条件等资源谱中的位置。 20、 基础生态位:能够为某一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21、 实际生态位:能够为某一物种所占据的实际上的空间。 22、 胁迫:在资源利用曲线上,系统适宜区之外到最低或最高点之间的区间称为耐受区,此时植物要遭受一定程度限制,即胁迫。在生态学上,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植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 23、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24、 阳生植物: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长、
7、发育健壮,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群落的先锋植物均属此类。 25、 阴生植物:在弱光下比强光下生长好,强光受害,如许多生蕨类在群落中多处于底层。 26、 物候现象: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季节变化的反应现象。 27、 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 28、 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 29、 生态型: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30、 生理干旱: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
8、水分而造成的干旱。 31、 先锋植物:在演替的早期阶段,以低生物量和通常低的营养水平为特征的植物。 32、 嫌钙植物(:只在缺钙的酸性土壤上才能生长的植物。 33、 盐生植物:所谓盐生植物即能在含盐量在33bar以上土壤中正常生长并完成其生活史的植物。 34、 盐土植物:在盐土或盐渍化土壤上生长良好,而在其他条件下生长不良的植物。 35、 盐渍化:是指水灌地由于盐分积聚而缓慢恶化的过程。 36、 光合有效辐射:光合作用中被植物所利用并转化为化学能的波段主要为红光和蓝光,所以在可见光谱中,波长为760-620nm的红光和波长为490-435nm的蓝光对光合作用最为有效,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37、
9、 短日植物(:短日植物是指只在短日下开花的植物(质的短日植物)或在连续光照下也开花,开花被短日促进的植物(量的短日植物),如烟草、大豆等。 38、 长日植物:长日植物是指只在长日下开花的植物(质的长日植物)或在连续光照下也开花,但开花被长日促进的植物(量的长日植物,如菠菜、萝卜、小麦等。 39、 非盐生植物:或称为甜土植物(glycophytes),在含盐量033MPa以上土壤生境中不能正常生长,也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植物。 40、 浮水植物 此类植物生长在水中,只有叶、花果等浮出水面,有通气组织。 41、 沉水植物:整株沉于水中,与空气隔离,环境特征是弱光、缺O:,适应特1薄且呈丝状或带状,具
10、封闭式通气组织,增强浮力、贮存CO:和O: 42、 钙质土植物:指适宜在富含碳酸钙的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43、 高温胁迫:温度升高到植物适应范围最高点产生的对植物的能量代谢、生长发育胁迫现象。高温主要引起生物膜物理化学状态和蛋白质分子构型的可逆变化,因为类囊体膜对热特别敏感,光合作用失调是热胁迫的最初指标。高温造成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最后导致细胞和个体的死亡。 44、 光合适应:植物在长期高C02适应后,植物的光合作用恢复到原来毡平,甚至高浓度C02对作物光合速率的最初促进会随时间延长而渐渐消失。人们将这种因长期生活在浓度CO2下导致作物光合能力下降的现象称为对C02的光合适应。 45、 主导因
11、子:在一定的场合下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生态因子,不能同等地看待,因为各种生态因子在一定的场合中按着一定的配合方式结合,结果不同;其中总会有某种生态因子起着决定性作用,这种生态因子就是主导因子。 46、 光合诱导:受光斑照射时,林下植物叶片便会逐渐提高其光合速率,这过程涉及到气孔导度的增大和光合酶的激活。 47、 光能利用效率: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单位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48、 光抑制现象;当叶片接受的光能超过它所能利用的量时,光可以引起光合活性的降低。它的最明显特征是光合效率的降低。 49、 旱生植物:适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能较长时间地忍受干旱胁迫、维持水分平衡并进
12、行正常的生长发育,它们能耐受的土壤水分张力上限大于4MPa。根据旱生植物对水分胁迫(这里指水分亏缺引起的胁迫)的响应方式,可以区分出避免干旱胁迫的植物(避旱植物)和忍耐干旱胁迫的植物(耐旱植物)两个大类。 50、 耐阴植物:有两个含义,其一在全日照下生长最好,也能忍耐一定荫蔽的植物类群;其二是在生活史的某些阶段(主要是苗期)需要适度弱光的类群。 51、 沙生植物(sandy plant):对风沙土壤基质适应的植物,并可再划分为抗风蚀、抗沙埋、耐沙割、抗日灼、耐干旱、耐贫瘠等一系列生态类型。 52、 湿生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或潮湿的环境之中,地下水在地表附近,或有季节性淹水。一般空气湿度也大,因而
13、其蒸腾少。这类植物在潮湿环境中生长好,不能忍受较长期缺水,抗旱能力很差。 53、 嗜钙植物:只在富含钙的碱性土壤上才能生长的植物。 54、 纬向地带性:植物分布随着温度变化而呈现的地带性变化。 55、 温室气体:大气中的CO:、氯氟烃(CFC,)、O,、CH:、NO。等的增加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等重大环境问题。这些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56、 温周期现象:一天内温度的昼夜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植物适应于温度的昼夜变化的现象称为温周期现象。温周期现象实际上是植物适应温度变化(变温)的结果。对于大部分植物来说,适当的变温是有利的,但变温过大就会
14、有害。 57、 物候期:高等植物的发芽、生长、现蕾、开花、结实、果实成熟、落叶、休眠生长发育阶段,称为物候阶段,即物候期。 二、填空题 1、 研究_与_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2、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_、_和_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_和_两类。 3、 阳光对植物的_和_起决定作用,另外对植物的_也有影响。 5、 在海平面20m以下红藻很难生存,这是受非生物因素中的_的影响。 7、 在生态学上通常把生物生存的 、 和 称为温度的三基点。 8、 水生植物有三类,分别是 、 和 。 9、 陆生植物有三类,分别是 、 和 。 11、 生物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 为主体,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
15、一般以 为主体。 12、 生物的大环境包括 、 和 。 13、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 、 、 、 和 。 16、 休眠是生物抵御 的一种有效生理适应机制。 17、 根据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反应或外部条件变化对生物体内状态的影响,可把生物区分为 和 。 19、 生物对特定环境条件的一整套适应性特征称为 。 21、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平衡之处称为 。 22、 根据植物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将其分为 和 。 23、 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可分为 、 和 。 二、填空题答案 1、 生物 环境;2、 形态 生理 分布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3、 生理 分布 开花时期; 5、 阳光; 7、 最适温度
16、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8、 沉水植物 浮水植物 挺水植物;9、 湿生植物 中生植物 旱生植物; 11、 生物 人类;12、 区域环境 地球环境 宇宙环境;13、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地形因子 生物因子 人为因子16、 暂时不良环境条件;17、 广适应性生物 狭适应性生物; 19、 适应组合; 21、 光补偿点;22、 长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23、 冷害 霜害 冻害; 三、选择题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 )。 A环境因素 B生物因素 C非生物因素 D生态因素 2、非生物因素不包括下面的 ( )。 A阳光 B大气 C水 D食物链 3、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
17、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海水含氧量 4、决定菊科植物深秋开花的因素是( )。 A短日照 B长日照 C高温 D低温 5、下列实例中,主要属于适应温度条件的是( )。 A梨北桔南 B仙人掌的叶刺 C蛾类的趋光性 D人参在林下才能生长好 8、年轮是生物对的适应表现。 A 气候变化 B 光周期现象? C 温度变化 D营养变化 12、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 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13、根据
18、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 14、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 )。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 15、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16、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18、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
19、用 D、不可替代作用 20、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21、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 )。 A、高 B、低 C、一样 D、不确定 22、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 )。 A、光饱合点 B、光补偿点 C、光照点 D、光辐射点 23、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 )。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 24、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 )。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 25、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 )。 A、红光 B、紫外光 C
20、、绿光 D、红外光 26、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27、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 )。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31、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 )。 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 32、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 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 33、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 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 C、 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 34、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
21、地是( )。 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 36、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 )。 A、植物 B、原生动物 C、节肢动物 D、微生物 37、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 )。 A、湿生植物 B、水生植物 C、中生植物 D、旱生植物 3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39、生物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 ( )。 A、气候驯化 B、调节 C、驯化 D、适应 40、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地理学 复习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9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