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论文.doc
《群文阅读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文阅读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阅读是一种享受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思考黄家小学 罗燕章摘要:当前,追求生活化阅读、原生态阅读的群文教学模式,在我县开展得如火如荼。群文阅读,就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探索性地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章的阅读方式。准确把握群文阅读的特点,才能让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中摒弃传统阅读教学的陈弊,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实现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我接触群文阅读教学一年时间,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也进行了一些不成熟的实践,在此与大家交流共勉。关键词:群文阅读 原生态阅读 思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育革除陈弊
2、,从“语文教学”走向“语文教育”的关键。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为他们创设语文实践的资源、环境和机会,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方能习得。正是基于语文实践能力、阅读能力培养的理念,群文阅读在与传统的阅读、与单篇阅读的比较中,其优势才更为明显。群文阅读,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探索性地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章的阅读方式。其阅读的资源更加丰富并具有内在联系,阅读的环境更趋于生活化,富有真实性,阅读的机会有更多的选择性,阅读的方式更符合学生个体实际,阅读的理解有更广阔的表达空间。群文阅读教学,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组群文的学习,为学生营造生活化、原生态的阅读情境,提供更为丰富而多样的阅读资源,通过多篇有关联的文章
3、的阅读,使学生掌握生活化阅读的基本方法,在探索性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升。2014年11月26日,我踏上了去重庆“群文阅读”学习的班车,心里有很多的期许,但又有些许的茫然。因为“群文阅读”这一名词对于我们乡镇教师来说还很陌生,对它的了解只停留于字面意思。带着内心的疑惑与期待,我认真聆听了3堂名师的课,11节参赛课,以及专家的讲座。在来自21个省市,3000多位聆听者中,也许我留下的只有脚印,但离开时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上学期,我很荣幸在校内上了一堂群文阅读公开课,可以说是第一次全新的尝试,虽有一些瑕疵,但是真正的实践总是充满期待。借此,将自己不成熟的思考与大家分享。一、正确认识群文阅
4、读“群文阅读”是近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名词,它是教师选择教学资源材料、学生阅读、师生多元交流的一种形式。它既是对传统阅读形式的一种传承,也是一种补充。只有当教师正确地认识群文阅读的本质,准确定位群文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位置,才能让群文阅读真正发挥其优势,成为语文课程资源中的重要内容。1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能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摒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方式,把更多的时间还给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阅读实践的机会,
5、从而进行真正的原生态的阅读,形成阅读能力。群文阅读,增加了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一定主题关联下的阅读内容,也为能更充分全面地训练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深入研讨文本、比较阅读、分析鉴赏等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群文的优势,更准确地定位阅读教学中师生的角色。不因为阅读量的增加,而使教师“讲”和“导”的分量过度增加,而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群文阅读的主人,享受群文的“福利”。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初读时,不设硬性的指标要求,亦不追求面面俱到。我在学生大致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浏览,用较快的速度归纳文章的大意
6、,虽然孩子们归纳的文章大意有些粗糙,但也是他们用心阅读的结果,作为老师的我只需悄悄的巡视,静静的等待,听着从孩子们笔下倾泻出的沙沙声,谁能不说这是课堂上最动听的声音。学生的阅读、汇报,更多地体现原生态的阅读教学,教师只当主持,干预极少,学生在大致概括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各有重点、各有感悟,完成了“初读”的任务。2群文阅读不能蜻蜓点水。群文阅读,决定了课堂阅读量的极大增加,也让学生阅读和教学的难度大增。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群文教学时,为了展现教师的功底,减少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使阅读变为“蜻蜓点水”。我校的县级群文阅读课题是“群文阅读单元整合”。 我在五年级下册就选取了以“感动”为主题的第四单元,在
7、回顾这一单元的基础上,我又另选了四篇文章,分别是十里长街送总理馒头的故事共同的秘密为我歌唱吧。为我歌唱吧是一篇外国译文,篇幅长且里面的人名读起较拗口,尽管如此,我并没有为了完成“教”的任务,而使阅读“流于形式”。在本堂的教学中,我前后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不同程度的阅读。有最开始的初读、中间的片段品读、最后的精彩赏读。每一次读,层次不同、角度不同、重点不同,既有浏览式阅读,又有品味把玩,使阅读既有质、又有量,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可迁移的阅读能力。3群文阅读不仅要读,更要用心“品”。在长期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形成了较为保守的阅读教学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群文
8、阅读教学与单篇课文教学相比较,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阅读信息量、更广阔的阅读平台、更多的能力培养机会,因此,决不能为“教文”而教文。如“感动”这组群文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就是单篇文章远不能及的。从课文内容而言,4篇课文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时期突出了感动主题,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触动内心。因此,在教学中,我先以小诗配着背景音乐:“感动是什么?也许,感动,是夏日一缕凉爽的清风,是冬日里一轮暖暖的太阳,是沁人心脾的一股甘泉,是芳香四溢的一杯热茶。感动,它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纵横驰骋,在它栖息过,停泊过的地方,便留下:一段平静的文字,一串动听的音符,一幅优美的画面 ”导入新课。进而带领学生回顾第四单元课
9、文为什么感动我们,再学习新授四篇。从文章主题而言,虽都呈现的是“感动”主题,但因所处环境、背景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拓展环节,引导学生:其实感动无处不在,孩子们回想一下,在你生活中看见、听到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了哪些让人感动的故事,把它分享给我们可以吗?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触摸感动。这些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立足在“品”感动上。让学生不仅仅是读“感动”,了解事迹和品质,而是要在“品”的碰撞中,去更深刻地走进文本,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二、 找寻合适的个性目标 在我们平日的单篇教学中,每篇文章有普遍意义的教学价值,但我们更要挖掘出在普遍意义价值基础上的独特的教学价值。文本不同,目标不同;内
10、容不同,目标不同。如果不注意挖掘个性目标,就可能“千课一面”,而群文阅读它是对单篇教学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老师对几篇文章的挖掘更要注重个性目标。如台湾赖玉连老师在点灯为清晨吹喇叭穿衣服数电线杆写一首歌中确定的议题:陪伴温暖与需要。虽然是二年级的孩子,可从赖老师的议题中让我们感受到对孩子小心灵的触动,并受到情感的熏陶。至今,赖老师温暖的课堂氛围仍在我脑海中浮现。在此,我想将赖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分享:孩子不说话,不是他不会,只是他在准备三、科学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当我们正确地认识了群文阅读教学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的本质后,我们才能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群文文本,不同阶段的学生,科学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阅读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99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