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件风险评估.doc
《电子文件风险评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文件风险评估.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子文件风险评估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子政务系统中文件管理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组采用德尔菲法(即面向专家的多轮匿名函询法),对引发电子文件风险的风险因素的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接受调查的工有6名来自德国和瑞士的国外专家和8位国内专家。调查工进行了两轮,其中,国外专家仅参与了第1轮调查,而国内专家参与了全部两轮调查。中外专家对电子文件风险因素危险程度评价的同与异,既反映了电子文件管理的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中外电子文件管理阶段、现状、意识的差别,值得我们关注。 1、第1轮专家评估结果的对比 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因素很多,课题组在第1轮调查问
2、卷中,工挑选了21个“关键风险因素”供专家评估,如表1所示。这些风险因素涉及机构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1.1、1.2、2.1是外部环境因素,其余主要是机构内部因素。 为便于专家评估,课题组将风险因素的危险程度分为5个等级,对应着5个分值,最高危险等级为5,意指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会带来严重的损失且波及范围较大”;其次为危险等级4,意指风险因素“负面影响比较显著”;危险等级3的含义是指风险因素“负面影响有限且1目了然”;危险等级2的含义是指风险因素“负面影响极为有限”;最低的风险等级为1,意指风险因素“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措施”。每位被调查的专家需要分别给每个关键风险因素确定
3、分值。 为便于比较分析,我们根据危险等级平均值(以下简称评估值)的高低,将被评估的风险因素分为4组,第1组为极严重风险因素,评估值在4.5以上:第2组为严重风险因素,评估值在4.04.5之间,第3组为较严重风险因素,评估值在3.54.0之间,第4组为中度风险,评估值在3.03.5之间。 中外专家的第1轮评估结果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如下方面: 1.专家们的评估结果表示电子文件风险客观存在。虽然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专家个人背景、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但由于评估者皆为电子文件管理方面的资深专家,故结果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出人们对于电子文件风险的1般认识。中外专家给
4、每个关键风险因素的评估值都在3以上,所有风险因素评估值的平均分为4,这说明课题组挑选的风险因素切实存在于电子文件管理之中,它们带给电子文件管理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确系关键风险因素。 2.相对而言,国外专家的风险意识要高于国内专家。国外专家评定的危险等级超过4.5的极严重风险因素有4个,其中有2个风险因素的评估值为4.83,另外2个为4.6。国内专家评定的极严重风险因素只有2个,且评估值仅为4.5。这也许是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时间长,电子文件管理不当的惨痛教训较多的缘故。 3.电子文件管理标准缺失(1.2)、系统功能缺陷(3.13)、未迁移(3.18)是双方工同认定的危险程度很高的风险因素
5、。国外专家评估结果表示,“1.2主管部门没有出台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可读的管理办法、管理标准”排名第1,评估值为4.83,系最严重的风险因素;“3.18在系统升级、变换时未迁移电子文件”排名第2,评估值为4.6,是极严重风险因素;“3.13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没有完整捕获文件内容、结构或者背景信息的功能”排名第4,评估值为4.3,属严重风险因素。 国内专家对这3个风险因素的评估值均为4.38,并列排名第2,属于严重风险因素。 双方专家给这3个因素的评估值都大于4.3,排名靠前。这3个因素都和电子文件管理方法的缺失有关。其中,管理标准为电子文件远离风险指明了关键的管理步骤和管理方法;而设计合理的电子
6、文件管理系统则是满足电子文件管理需求的终极手段, 电子文件管理最终要依赖以软件系统为中心的综合性管理方法; 信息系统的频繁变迁给具有系统依赖性的电子文件的阅读输出造成极大的障碍,这是电子文件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迁移是应对该难题的1种解决办法。中外专家对这3个风险因素危险程度的工同认定,反映了对科学有效的电子文件管理方法的迫切需求,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国外专家对威胁电子文件可读性的风险因素的评估值均高于国内专家。除了给3.18打了高分之外,国外专家对另外两个威胁电子文件可读性的因素的评估值也明显高于国内专家。这两个因素分别是“3.14没有规定文件的格式”和“3.19未保存生成电子
7、文件的软硬件”。 表1 关键电子文件风险因素及其评估值 编号 关键风险因素 国外专家 国内专家 国内专家 评估值 第1次评估值 第2次评估值 1.1 政府电子文件作为正式文件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认同 3.00 4.13 4.38 1.2 主管部门没有出台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可读的管理办法、管理标准 4.83 4.38 4.75 2.1 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 3.50 4.00 4.13 3.1 机构领导很不重视 4.00 4.25 4.50 3.2 资金严重不到位 3.50 4.13 3.88 3.3 机构内各有关部门、人员文件管理的职责不明确 3.83 4.25 4.38 3.4 业务人员缺
8、乏责任心 4.60 3.38 3.75 3.5 文档人员素质不高,技术、管理能力差(如错误操作等) 3.50 3.88 3.88 3.6 机构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文件操作程序 4.17 4.13 4.00 3.9 未采用严格的用户身份认证技术 3.67 3.88 3.63 3.10 未定义各类用户的存取权限或定义不当 3.83 4.00 3.75 3.12 未采用有效的病毒实时监视软件 3.30 4.00 3.88 3.13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没有完整捕获文件内容、结构或者背景信息的功能 4.33 4.38 4.38 3.14 没有规定文件的格式 3.67 3.00 3.25 3.15 没有对文件
9、生成、管理、利用过程进行监控、审计 4.17 4.00 4.13 3.16 没有完善的备份措施 4.00 4.50 4.63 3.17 文件管理过程中的元数据记录不全 3.83 4.50 4.25 3.18 在系统升级、变换时未迁移电子文件 4.60 4.38 4.50 3.19 未保存生成电子文件的软硬件 4.17 3.38 3.25 3.20 没有文档保管场所安全保护措施 4.83 4.13 4.38 3.21 没有针对本地易发天灾的防范措施 4.40 3.88 4.00 5.国内专家对威胁电子文件完整性的风险因素的评估值均高于国外专家。“3.16没有完善的备份措施”和“3.17文件管理过
10、程中的元数据记录不全”是威胁电子文件完整性的风险因素。国内专家将最高评估值?4.5给了这两个因素。而国外专家的评估值并不高,分别为4和3.83。这种差别反映了中外文件管理工作对文件质量的不同追求。相比而言,我国更重视电子文件的完整,而国外更重视可读和可用。 6.国外专家对自然因素的评估值明显高于国内专家。在21个风险因素中,有两个风险因素是与自然因素直接相关,分别是“3.20没有文档保管场所安全保护措施”和“3.21没有针对本地易发天灾的防范措施”。国外专家对这两个风险因素危险等级的评估值分别为4.83和4.4,排名分别为第1和第3;而国内专家的评估值只有4.13和3.88,危险等级排名为第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 文件 风险 评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9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