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写作常识.docx
《格律诗写作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格律诗写作常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格律诗写作常识一、诗体 1、古体诗和绝句、律诗相对的诗体称呼,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 四言诗始于诗经,汉代以前的主要诗体形式,音节单纯,表意复杂。代表作关雎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不论平仄、对仗、句数、押韵,唐以前的五言诗均称为五古。代表作述怀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其它与五古类似。代表作饮中八仙歌 杂言诗句式长短不一,形式自由灵活的一种诗体,不论平仄、对仗等格律。代表作蜀道难 乐府诗最早始于秦,乐府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来人们把此机构制作的可以和乐而歌的作品,成为乐府诗。代表作陇西行 歌行不入乐,也不沿袭乐府古题,音节、韵律比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代表作琵琶行 骚体诗源于离骚,后人
2、把楚辞称为骚。句式不整齐,句数无限制,用韵不严格,句尾多助词。 三言诗起于先秦。代表作代春日行 古绝只有四句的古体小诗,多押仄韵,不受平仄、对仗等约束。代表作春晓 2、格律诗又名近体诗,和古体诗相对立,对诗的平仄、对仗、押韵和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五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字。代表作春望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句七字,每首八句,共五十六字。代表作蜀相 五言排律排指铺排。即五言律诗的延长,又称五言长律。每首至少十句。代表作赋得花发上林 七言排律又称七言长律。每首至少十句,其余和七律相同。代表作清明二首 三韵小律每首只有六句,共三韵,五言三十字,七言四十二字。只有中间一联必须对仗
3、。代表作李员外寄纸笔 六言律诗简称六律,每句六字,每首八句,共四十八字。代表作送万巨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绝句又称“截句”,每句五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字,无对仗要求。代表作登鹳雀楼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每句七字,每首四句,共二十八字。代表作芙蓉楼送辛渐 六言绝句每句六字,全篇四句,共二十四字。代表作蚁蝶图 3、变体诗 回文诗诗句可以正读,可以倒读,甚至反复回旋,今所传最早的诗作是东晋时前秦苏蕙的璇玑图诗。 顶针诗本是一种修辞,经过文人加工,逐渐变为一种诗体。是在诗中将有的句子首尾重叠的一种格式。 宝塔诗又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两句一韵。 集句诗是游戏诗的一种,在已有诗篇中
4、各摘一句汇集而成一首完整的格律诗或古风歌行。 联句诗是游戏诗的一种,由二人以上合作,联缀而成。 离合诗杂体诗的一种,是离合字的偏旁以成文。 嵌字诗把一类的字或事物包容在一首诗内,又不失其完整的含义。 剥皮诗游戏诗的一种,指按前人有影响的诗篇的形式,改动部分诗句,赋予诗以新的内容的一种趣味诗体。 双声诗一句诗或整首诗的字都用同一声母,称为双声诗。代表作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因作双声 叠韵诗指一句诗或整首诗用同一韵的字。 二、诗律 1、平仄 平仄在对联中曾讲到过,这里只单独说一下八病。 八病之说过于苛严,不易遵守,只作了解也好。 平头五言的两句中,第一、二字不得与第六、七字同为平声。如:朝云晦初景,
5、丹池晚飞雪。朝云、丹池都是平声。 上尾五言的两句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为上声。 蜂腰五言的一句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 鹤膝五言的两联中,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 大韵五言的两句中,除韵脚外,其余九字不得与韵脚相同。 小韵五言的两句中,除韵脚外,余九字不得自相同韵。 旁纽五言的两句中,不得有双声。 正纽五言的两句中,不得有重韵。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 五言律诗 平起不入韵起字一般看首句第二字,入韵是首句最后一字,平韵仄不韵,此为通例,也有例外。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起入韵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6、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起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起入韵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 平起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
7、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近体诗的对粘规则 对平仄相反 粘平仄相同 一联之中,上句与下句的平仄是相反的,平对仄,仄对平,称为对句。 两联之中,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平仄是相同的,称为粘句。 但是对句和粘句之间也不能完全相反或相同,对句之间,五言诗的二、四字平仄相反,七言对句的二、四、六字相反。粘句之间,五言的二、四字平仄相同,七言的二、四、六字相同。 有关孤平、下三连在对联中曾提到过,不再
8、重复。 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指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变通,而二、四、六字则是严格规定。这个规律除了防止“孤平”之外,更主要的则是用在上述的对粘之中。当然,这个口诀不是完全适用,要考虑的孤平问题。 其实关于五言七言的平仄,还有一个简便的记法。 将平仄两字一组写出来,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五字一组截取即可。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也可如此截取,首字平仄可换。 2、对仗 对仗通则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首联和尾联可用可不用 出句的末字应是仄声,对句的末字应是平声。押仄韵的律诗例外 不能使用同字相对 出句与对句的意义不能相同。 对仗的种类 工对相对宽
9、对而言。两句中不仅平仄相对,词意、词性相对,更重要的是名词的门类都要严格相对。 邻对比工对略逊一筹,介于工对与宽对之间。虽不是同一小类的工对,但还是比较邻近的词类相对,近乎工整。 宽对只要大类相对,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是宽对。 流水对指在一联中两句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递进、假设、因果等关系。 借对指字面看起来并不相对,但通过借音、借意,使得相对。 交错对工对的一种变通手法。由于平仄、格律等原因,有时词语必须做前后调整,形成了对仗词语的交叉。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续句对必须是两联,其中第一、二句与第三、四句各为对仗,但意义上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如:扰扰游宦子,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格律 写作 常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97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