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可编辑)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可编辑) .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论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摘要: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构成了我们使用的产品,不同技术与艺术的组合会产生不同功能的产品。将不同功能融合于一个产品中,要求我们研究各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设计的融合性是以研究产品与产品,产品与使用环境,产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相融合的特性,更好地设计有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笔者在此篇论文中将着重讨论设计中的融合性与思想历史文化融合的等较深层次的问题。 关键词:融合 设计 社会 传统文化 一、引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大量丰富,当这些新产品越来越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构成我们生活的新环境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大量的产品涌入了我们
2、的生活空间,而我们的生活空间又在不断的变小,导致产品密度逐渐变大。如此多的产品大量涌入,各种功能齐聚一堂,我们有必要将这些产品分门别类,将功能相近的产品优化设计,减少使用的空间,方便人们的使用。融合设计这种以研究产品与产品、产品与人类、产品与环境的关系使它们之间相互融合的设计理念随之出现。 二、融合的含义与起源 融合有融于其中,整合,联合之意。重点在于“合”。 庄子?达生:“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 现代是个研究关系的时代,设计将不仅是独立的功能和外观的设计,而应该更多结合其使用环境与使用功能来设计。甚至更深层次地与国家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融合。 三、融合性在设计中的表现方
3、面 设计的精髓在于创新,研究设计的融合性的根本也是研究融合能不能创新以及怎么样才能利用研究融合性达到设计创新的目的。新产品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用全新的技术与工艺生产的从未出现的产品;一种是现有产品基础上在造型与功能上的改良,外型更加美观,功能更加丰富,使用更加方便。 研究设计的融合性是研究以解决产品与产品关系问题为核心,是一种关系的设计研究,是研究更大系统的产品设计,是研究设计人类自身、设计整个人类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其表层上包括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形式与功能的融合。外观与使用功能的融合的结果是形成了设计物即设计产品,是研究设计的融合性的初步也是最基本的范畴,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
4、题就是将形式与功能较好的融合于一体,这样才能够构成基础的设计产品。 第二,设计与使用者、使用环境的融合。设计的融合性中设计与使用者的关系融合研究就是依照人类生理及心理需求所做的设计,是发现人类生活所真正需要的也是最舒适的机能和效率,并使这些机能、效率具体化、实用化,从而达到人产品环境的统一和协调的用户研究范畴。 四、当代设计的融合性在更深层次的表现 一设计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传统文化是设计的根源,是设计的本质与内涵。文化是人类在后天的长久的历史中,为生存而进行的活动中形成的,包括物质成果与精神文明。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随处可见。譬如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的
5、“海洋文化”论,就一直影响着西方列强的扩张和侵略野心,军事扩张、经济扩张、政治扩张、文化扩张,等等扩张无所不在,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西方列强仍然用改变了形式的扩张影响着世界。演变到今天,扩张就变成了所谓的“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西方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下的产物。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同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人们为生存创造和设计了各种物质产品,这些物质体现和传承了人类的意志、精神、技术、科技等内在和外在的特点,即承袭了文化的内、外在属性,反映了人们的生活需求、社会情况、技术与生产的方式、思想与观念。文化深深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生产行为,设
6、计作为人们日常行为中的一种,自然深受文化的影响,文化背景深深地影响了设计行为。 设计是通过设计师将某些抽象概念转换成设计产品实体的过程,设计师通过设计把文化概念产品的结构、材料、制作工艺、科学技术赋予美学价值,使文化的精神方面转化为物质的具体化的成果。设计师通过市场检验设计产品是否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是否能使使用者和产品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是否使产品融于人类的思想文化。 设计把文化和技术相结合,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具有视觉美感和使用的便利外,还应产生设计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设计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即“元”文化经验通过设计来表现,设计也是通过文化才能产生与传播,即文化是设计的“源”。文化具有时空性,
7、只要人类不灭亡,文化就会传播下去,而设计具有物质性不可能永生不灭只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因此,研究设计的本质就是要研究设计如何才能与历史思想文化融合,只有融合于人文的设计才能真正的有生命力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 二设计融合于文化的必要性 设计是需要不断创新的,但是,我们也决不能因为追求创新,就要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传统文化一概全盘加以否定。创新,对传统文化与设计而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盘否定。如果割裂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联系,那么,现代艺术与设计也将黯然失色,甚至会自我灭亡。在欧洲“黑暗的中世纪”,人们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动地批判,其结果是使欧洲古典文化自我窒息而亡。最后,
8、只能掀起一场广泛深刻的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文化死而复生,促使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须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与艺术含量,这一点在产品设计中,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产品的基本使用功能,即满足一切消费对象的第一层面使用需求,是很容易达到的;再提升到第二层面的使用需求,即具有一定享受功能,则因人的文化差异而有所区别;到了第三层面的使用需求,则是一种欣赏功能,它的文化与艺术品位更高。同理,设计有必要融合于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设计的发展还对传承文化有建设性的作用。 三设计如何融合于文化 设计要融合于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客观的文化含义还要包括人们长期生活劳动中
9、形成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 将现代设计融合于文化,首先在设计理论和思想上要回归传统的设计造物哲学。设计思想回归不是简单的对哲学思维的邯郸学步,它要求我们不局限与设计这个狭小的范畴,还要把先前社会的有益的文化、伦理以及思考方法融入进来。以东西方传统的建筑构造为例,东方建筑与西方建筑最大区别在于建筑取材的不同。东方取木而西方取石为材,我们不能定论哪种材料更为宜人居住,但它们可以从这个片面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折射出东西方文化差异和这种造成的造物哲学体系的差异。 木材料造型容易,取材方便,通过合理的机构搭可以建营造出温馨柔和的家庭场景,投射出东方民族注重家族和睦,家庭温暖。而西方建筑则以石作为材作为建筑的
10、材料砌烘托出建筑的高大雄伟,庄重威严,这是西方民族的个性的体现。设计透露出各民族的心理、地理以及文化背景,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民族思考模式开发产品。柳冠中教授在他事理学一书中讲到:依赖“实事”,方能“求是”。“实事”就是要结合我们所特有的文化背景潜心调查与研究民族生活行为与心理,而“求实”则是解答现代工业造物的方法论。嚅要设计思维的回归。把设计充分融合到文化氛围中,由此发散与创新,加之与现代工艺的结合。 五、融合性在设计中的运用 一产品与使用者、使用环境的融合性 如海尔的“厨电一体化”技术的实现,使我们看到,整体厨房不是简单柜体的叠加,也不是家电的堆砌,而是“柜体”与“家电”达到有机的结合,形成一
11、个完美的整体。 二设计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融合性 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的设计融入了“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祥云”是很祥和、很和谐的形象,跟中国的哲学及整个奥林匹克精神也好,都能够很好的吻合,而且又能够非常好的表现出中国人自信、向上的精神状态。0 以上的例子更好的说明了研究设计的融合性的意义,设计与使用者、使用环境的融合产生了在物质上的成果;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但生产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有利于人类的精神文明的进步使有着不同文化的人们通过某种文化要素的传播形成共鸣,表现和传播了民族的思想,人民的精神风貌。 六、结语 本文阐述设计的融合性的含义与范畴,缩小讨论范围重点讨论设计与传统的思想文化方面的融合性,做到在设计时能充分考虑到文化思想因素,以文化为根源做到为人的设计,从传统思想中汲取营养,丰富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更好的从事设计工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9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