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如丹.docx
《枫叶如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枫叶如丹.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枫叶如丹枫叶如丹 教材分析: 枫叶如丹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人的一生就像那红红的枫叶一样,在经历了磨练、经历了挫折、经历了失败后才能变得成熟。这时人生才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美。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摆正学生的人生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的:1)理解关键句子在文章结构中起到的作用; 2)学会如何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教学重点:1)借物喻理的写写作手法; 2)通过学习此文学会分析此类文章。 教学难点:任何引导学生理解“丹是
2、孕育着生命的颜色”。 教学设计:1)以杜牧的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导入课文; 2)下发辅助性阅读材料致袁鹰帮助理解本文主旨; 3)通过本文与比较性阅读材料落叶的比较,深化本文主题,学习分析欣赏此类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设置情景:同学们,这几天校园的景物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秋天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萧瑟的,凋零的,收获的,成熟的等等。 看来同学们对秋天的感悟还是比较丰富的,有的同学还和诗人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感悟。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人眼中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 2)请看这首诗: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提问
3、: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物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明确: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夕照,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秋天美景。 同学们刚才描绘的很好。诗人傍晚驻足枫林,被这红红火火的画面所陶醉。 提问: 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为何认为“霜叶红于二月花”,仅仅是因为颜色 上的差别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明确:秋之霜叶经历了夏秋连两季风霜的锤打考验,因而它的生命力更加饱满而茁壮,所以才比二月花红。 欣赏完诗人笔下的深秋美景,接下来我们解读一下作家袁鹰笔下秋景美情美意。 二 解读课文: 1熟悉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意境: 1)下面放一遍课文的配乐朗诵,同学们有感情地跟读,体会散文的优美意境。 2)指名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枫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92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