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锦鲤的培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白锦鲤的培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白锦鲤的培育锦鲤是观赏鱼(金鱼、锦鲤,热带鱼)三大支柱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鱼的市场越来越大,锦鲤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但是锦鲤的起源,发展如何,其品种有多少,是如何选育的呢?锦鲤系鲤鱼突变种,属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亚目鲤科鲤亚科鲤属鲤种,其生物学特性与鲤鱼仅在体表的斑纹有区别,其他如骨骼,内脏器官及其结构,食性、生活习性等等完全一样。锦鲤的起源,目前众说纷纭,大约有以下几种:有人认为锦鲤的起源就是鲤鱼的起源;有人认为是江西兴国的红鲤、浙江杭州的金鲤传入日本后经突变后由日本人民选育而成;也有人认为是鲤鱼突变后由日本人民选育而成关于锦鲤的发展,大家的看法一致:是由日本人民不
2、断选育而发展到今天,并且是日本不断向世界各地推广而为人们所认识。目前锦鲤界大致将锦鲤分为十三大品系,若细分则有百余个品种,目前世界各地举行了很多锦鲤比赛,据比赛的大小程度约将比赛种类分为5-13类,以上的分类是从观赏的角度分类。分类还可从不同角度进行,目前专业人士从生产培育的角度将我国锦鲤分为两类:一类被称为日本锦鲤,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日本专业养殖场或中国香港或台湾养殖场养殖后通过各种渠道运到中国大陆出售的,其质素优良、花纹很美,价格较高;一类是在中国的高档专业日本锦鲤养殖场引进纯种日本锦鲤繁殖后养成出售的,由于亲本、养殖技术及饲料等各种原因,其质量与价格有高有低。另一类被称为国产锦鲤,
3、是在中国大陆的普通观赏鱼养殖场随意选择低档亲本并简单配组生产后出售的,有时甚至象生产鲤鱼一样,在一个大池中放入各种亲本及鱼巢,当锦鲤产卵后取出鱼巢,孵化并养殖、出售,其数量大且价格便宜,但这种生产方法是无法生产出高品质锦鲤的。在实际生产中,国内的锦鲤的品种是如何培育呢?本人将日本锦鲤养殖场实际生产中的红白锦鲤的生产情况的经验写成丈,试图抛砖引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亲本选择1、“始于红白、终于红白”,其意义就是说红白是锦鲤中最有观赏价值的品种,也是最有魅力的锦鲤品种。要想生产出好的子代,就必须有好的亲本。红白的亲本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体型良好,泳姿优雅,骨骼粗壮
4、,红质与白质纯正(即好的质素),斑纹优美,健康状态良好等,且配组的亲本中不能有三代内的血缘关系,这种优秀的亲本及组合才能生产出好的子代。2从年龄与体重上说,雄鱼要3-6龄,体长50cm以上,体重3.5Kg以上;雌鱼要4-8龄,体长60cm以上,体重5Kg以上。3、关于红质与斑纹的选择,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专业问题,其由来与产生及遗传问题,需要专文介绍。目前日本有阪井、小川、大日、仙助等红白系统。不同的系统,在红质与斑纹、体型与骨骼等方面均各有其特点。目前国内专业的日本锦鲤养殖场,其亲本基本是从日本购买,但真正好的亲本并不多,因为日本的养殖场也要生存,最好的亲本往往要自己留着繁殖生产。关于红质,主要
5、有三种,一种是暗红,一种是较浅一些的绯红,另一种是明亮的大红。关于斑纹,可以从二个方面看:一是总体上,有大花纹与小花纹之分:二是从局部看,每个斑纹的切边有所不同等。四、繁殖1、亲本选择与配组是繁殖中第一件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目前中国生产的锦鲤品质不如日本、在种的方面有两个原因:一是种质、二是配组。亲本不一定要得大美的鱼,因为其遗传性不一定好、只有遗传性好的鱼而且有好的配组才行。在这些方面日本养殖者有了近一个世纪的经验,而中国养殖者才十余年,目前还在摸索中前进、各公司都累积了相当多的配组照片与生产数据等、关于斑纹的配组思路,大约有两个原则:一是重叠原则,如两条同样类型花纹的锦鲤配组:二是互补原
6、则,如两条不同花纹的锦鲤配组。由于锦鲤的斑纹遗传因子不够稳定,以上的两个原则带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以在实际生产中子代的优秀率高为原则,否则就重组或淘汰,在血系与质素方面、也有很多考虑,如不同的红质与白质,其遗传性不同;不同的血系,其遗传性也不同;父性与母性遗传也有不同;不同的思路而生产出的子代也会因此而各有特点。3、配组方面,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1)红白+红白红白+全红+全白+丹顶:这是生产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配组,此配组中丹顶出现的概率极低。如果在子代中有大正三色就说明此红白亲本中有大正三色的子一代或子二代:如果出现昭和三色,就说明此红白亲本是昭和三色的子一代或子二代。这种情况在国内的养殖场中
7、时有出现,尤其是大正三色。12)丹顶+丹顶一丹顶+红白+全红+全白:但在实际生产中丹顶出现的概率并不很高,因为从遗传上说,丹顶红白本来就是红白中一个组成部分,只是丹顶的红斑在头顶而已,如果从遗传学理论上说只有当丹顶一直重复杂交多代时、后代中是可以有较高出现丹顶的概率、但在实际销售市场中,丹顶的销售量并不大,而这样的配组所产生的子代中,红白的质量不好、这样配组要花费很多时间、人力、财力、物力,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所以在生产中很少有人去做这个工作。(3),丹顶+红白的配组情况会多一些,后代中丹顶出现概率会高些。(4)红白+昭和红白+昭和+黄写+白写+全红+全白:此配组较少见、理论上说很难按
8、要求改良昭和或红白的一些特征(从实践中分析其父性与母性遗传的影响的特点要用一个较长的篇幅去说明其一些特征,这里省略)实际生产中出现此配组往往是因为养殖场的亲本储备不足。(5)红白+大正一红白+全红+全白+大正+别光+杂鲤:此配组较少,在亲本不足时可能出现。一般而言,从遗传上说改良大正主要是从不同血系的大正配组或大正+昭和配组以改良大正三色(此配组也可改良昭和的一些特征1。(6),金银鳞红白+金银鳞红白金银鳞红白+金银鳞全红+金银鳞全白:这种生产方法较少见。因为市场销售中,金银鳞红白的销量不大。4、以上说的只是配组的一部分情况,如果再加上对质素、血系等因素的考虑,那就要相当长的篇幅才能说明,这里
9、省略。j、关于淘汰率、这要看养殖场的技术水平、经济实力、销售市场、经营与发展目标与策略等具体情况,如日本的许多养殖场在第一次选别时就只留养不到10%的红白、其余的全部淘汰:而国内的许多专业日本锦鲤养殖场在第一次选别时只会淘汰全红及全白,因为在大陆的销售市场中,讲的简单些,除了全红与全白外,大部分都能卖出,只是价格很低,笔者甚至看到有人将全白买回家。所以,国内的锦鲤淘汰率不高,这只是因为国内的销售市场与国外不同而已,如果从高品质锦鲤的选别率而言,国内锦鲤的品质水平就比国外低了很多。曾有国内养殖场的锦鲤到日本去比赛,但由于差距很大、根本无法得到名次,只是因为组织者出于安慰的角度才给远道而来的中国锦
10、鲤颁几个鼓励奖。这一点从销售中可以看出、那些质量较好的,五、选别及出售等:选别锦鲤是一项很辛苦也很有意义的工作,这是养殖锦鲤的乐趣,目前国内大约在鱼苗养殖二十余天后体长在3cm时,开始第一次选别,此时的标准是将全红及全白、一部分红质或斑纹明显太差的红白淘汰,淘汰率一般在50%左右,如果是日本锦鲤行家,约淘汰90%左右,因为他们的技术与眼光能看出怎样的鱼苗将来会成为较好的锦鲤,而国内的技术员要在第二次选别时才进行这样的选别,在第二次选别时体长一般在6cm左右此时其质素与斑纹已经有明显体现了,此时的锦鲤选别优秀率约为5%(放养密度为600尾左右亩):价格较高的,大多是日本进口的国内锦鲤的品质提高还
11、需要水产业内人士的长时问共同努力。6、繁殖在水泥池中进行、可分为自然繁殖与人工繁殖,人工繁殖能更好统计生产情况,自然繁殖会难以判定亲鱼的配组是否适合、子代的遗传性状如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公司都会尽可能采用人工繁殖,以便更好地总结与提高技术水平。7、目前在生产中基本都有使用激素,以便更好地控制生产。8、关于鱼巢、可以使用棕片、但在实际生产中,以使用人工的塑料制品为多。9、关于其他具体生产及病害防治情况就大体的生产程序而言,与食用鲤基本相同,但在增色、病害、水质控制等方面有一些区别,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详述其他95%中有一部分是要完全淘汰的(如全红、全白、一部分质素与斑纹太差的红白)此部分锦鲤的放养密度约为2000-4000尾亩。再过二十余天后开始第三次选别,此时锦鲤体长约在10cm左右,此时还会有一部分锦鲤是要完全淘汰的,大部分就做为低档锦鲤准备出售了。小部分(不到10%)准备齐到明年再出售或自己留神(可能会不足10尾),到此时为止,一尾雌鱼几十万甚至近百万的卵仅剩下1000尾左右或更少的锦鲤。水产科技情报2007,34(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9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