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建设方案.doc
《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建设方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建设方案一、名称: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建设二、项目建设现状1区域重型装备制造业发达,劳动密集性产业优势凸显,职业技术教育领先,区位优势明显。中江县所在的德阳市下辖三市(绵竹、广汉、什邡三个县级市)二县(中江、罗江)一区(旌阳区),人口380余万。中江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距省会成都88公里、中国重装基地德阳38公里、西部电子城绵阳65公里,位于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带,区位优势明显。区域重工业发达,以二重、东汽、东电三大重装企业为龙头,带动了1000多家中小型配套机械加工企业集聚发展,电子、服装等加工类劳动密集性产业优势凸显,旅游、餐饮、汽修等服务业优势明显。德阳是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
2、发展示范区,拥有5所高职学院(其中2所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单位)、26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8所为国家级重点),是著名的中国西部职教基地。相邻的绵阳市科技发达,普通教育领先,电子产业兴盛,但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2县域人力资源异常丰富,劳务经济优势凸现。中江县作为140多万人口的丘陵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自然资源贫乏,基础能力薄弱,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但人力资源异常丰富。农村剩余劳动力有60多万人,每年新生劳动力2万余人,有44万多劳务大军常年在外务工,每年寄回劳务收入22亿多元,相当于中江地方财政收入的12倍,劳务输出是本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劳务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优势。客
3、观地讲,这44万劳务大军仅有少数人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多还停留在低层次、低收入的劳务输出,急需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本强势转化。3社会培训成效显著。近几年,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促进就业,为民惠民”的办学宗旨,依托专业建设,狠抓社会服务项目培训。学校在20052007年被地方政府授予“中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德阳市定点培训机构”。从20062009年,学校针对劳务输出大县的实际,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师资设备和专业建设等优势,突出服务“三农”,把职业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转化相结合,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扶贫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学历教
4、育在校农村贫困生免费培训”及进城务工培训、转岗培训、城镇再就业培训和各种短期培训,成功地举办了焊工、电工、缝纫工、宾馆服务员、计算机操作工、车工等10多个工种20多期社会培训,共计12000多人,安置就业9000多人,年均培训3000多人,就业率达80%以上。所有受训人员技能水平显著提升,2009年学校选送的农民工唐茜在四川省第三届农民工技能大赛中荣获“四川技能明星”称号及餐厅服务项目“三等奖”。通过培训的青壮年贫困人群都找到了致富路,农民工的平均工资在12001800元,全力地助推农民工增收致富。4社会服务初见成效。学校积极开展对口援助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了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培训、企事业单
5、位员工提高培训,并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对口支援中职学校建设与发展,学校派干部援助凉山州会理职中和中江川江机电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但从整体来看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水平不高,对口支援力度不大,辐射能力较弱。5现有实训基地及培训能力专业名称实训(实验)室、车间、教学实习基地数量社会培训工种年社会培训能力备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电力拖动综合实验室、PLC控制基础实验室、音视频技术、电动电热、制冷技术、电工技能等实训室13电子、电工、家电维修工505集成电路自动焊线生产车间由企业全额投资电子产品装配生产车间、集成电路自动焊线生产车间4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操
6、作室、计算机组装维修室8计算机操作、平面设计、网页制作750机械加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普车实训车间、数控实训车间(含5个实训工段:广数、华中数控、法拉克、西门子、数控及数控铣、线切割成型机实训工段)2普通车工、数控车工、钳工、焊工1040普车车间有4个区域钳工室、数控编程仿真模拟实训室、焊工房、砂轮机房8机械加工生产车间1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服装车间1服装缝纫工300教学实习基地:四川都通集团制衣有限公司1饭店服务与管理中餐、西餐模拟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型体房4餐厅服务员、宾馆服务员200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发动机构造实训室、汽车底盘构造实训室2汽车修理工50校企共建中江元亨汽修厂教学实习基地:
7、中江元亨汽修厂1建筑装饰专业砌筑实训室、钢筋工实训室、室内装饰实训室、建筑制图室4砌筑工、钢筋工、放线测量工420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实验室3电子商务操作150合计523265三、项目建设意义项目建设阶段性目标完成后,学校将成为本地区服务条件最好,培训项目最多,服务能力最强的开放性、综合性、多功能的集学历教育、各种劳务培训、短期培训、职教师资培训于一体的“社会服务培训中心”。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功能,增强学校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造福中江百万人民,为“共建小康”奠定坚实基础。通过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示范中职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职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对社会
8、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中江”发挥重要作用。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中江“工业强县”战略都具有重大意义。四、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学校始终坚持职教办学必须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市场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促进就业、为民惠民”,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把社会培训放在与学历培训同等重要的地位,进一步贯彻“大职教”、“大培训”的职教扶贫理念。构建和完善学校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为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搭建“开放、共享、共赢”的区域性职业技能社会培训服务平台。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支援和带动四川及西部老少边贫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把对
9、口支援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职教扶贫、促进就业相结合,形成学历培训与社会培训并重,涵盖学生、农民工、城镇转岗、下岗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大职教”格局,促进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五、项目建设目标1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立足学校现有的综合办学资源,依托专业建设,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学校公共服务体系,搭建一个功能完善、服务一流、开放共享的区域性社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搭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技能培训与鉴定平台,扩大和提升社会服务功能。 增强学校对社会的辐射能力和对区域内外中职学校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实现示范中职区域服务功能及中职规模与质量的均衡发展。努力满足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对职教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共享和社会培训
10、的需求。2具体目标 在加强现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新建600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搭建多功能的开放、共享的社会服务公共平台“社会服务培训中心”。 实现实训基地共享。使区域内中职学校共享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服务、管理和实训环境,整体提升示范校所在地区的中职学校实训水平和实训质量。 根据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需要,搭建电子、机械制造、汽修、计算机等技术领域的服务平台。 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口援助和职教师资培训,使学校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向对口支援的57所中职学校和周边地区辐射,带动区域内中等职教快速发展。 依托专业建设,服务“三农”。进一步开展对接项目培训和各种短期培训,全面提
11、升社会培训能力和培训质量,年培训量达6100人,力争项目建成后的三年内社会培训总量达20000人,就业率达90%以上,人均工资在20003000元。打造中江“农民工品牌”,造就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农民工。 依托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生产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构建社会培训对外加工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社会服务培训模式。 把学校建成区域性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中心和社会培训与认证中心。每年完成中职学生培训与认证3000人以上,社会培训与认证6100人。六、项目建设内容(任务与措施)(一)共享实训基地创建“社会服务培训中心”,提升社会服务培训能力和辐射能力。在充分依托现有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12、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和学校自建等形式新建电子、机械加工、服装、焊工、汽修等实训基地,对新老实训基地进行资源整合,组建开放共享的功能强大的“社会服务培训中心”。在满足学历教育培训的同时,拓展社会服务培训范围,加大社会服务培训力度,实现三大社会服务功能,即对外短期培训、对接项目培训和对外加工形成生产能力。1修建电子、机械加工、服装、焊工、汽修实训基地,建筑面积6000m2。2在加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新建电子电工技术培训中心。要实现本专业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的更大目标,以满足中江工业园区电子产业群对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本专业除通过“国示”创建活动新建的实训基地外,须再新建电
13、子电工技术培训中心,使年社会培训量达1100人。对现有电子产品生产实习车间进行改建、扩建,引进现代电子企业先进设备、技术和生产线,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扩大车间规模和生产能力,使车间员工规模达500人,年创加工纯收入100万元。通过电子产品生产车间建设,按企业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附1:电子电工技术培训中心设备配置一览表(S1500 M2)实训基地名 称工位功能设备配置数量、规格设备总值(万元)电子电工技术培训中心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室25常用工具使用,进户箱的装配与安装,室内布线、灯具、插座/开关的安装检测,电动机启动、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检测、维护及接地电阻的测量等进户箱
14、380/220V成套,10只;电工工具全套25只;模拟操作间10平方米,仿真墙体顶棚,开放式管、槽,10套;插座/开关(标准)10套;电工压力钳240mm 10只;线管加热器(标准)10只;照明器具:日光灯/白炽灯/射灯,10套;管割刀,1/213基本配置要求/4寸金属管、PVC 10套;水平尺(普通)10只;照度计:0500lx 10只;普通手枪钻5把;普通锤钻2把;压力钳(4#,配钳台)2把;电动机接380V,1KW 25台;热继电器380V,20A,25台;时间继电器380V, 060s,5A 25台;交流接触器380V,10A 75只;熔断器10A,125只;空气开关4极,带漏电保护,
15、40A 25只;按钮盒(三按钮,380V,10A)25只;端子排(控制/主电路)25组;网孔板(不锈刚,50cm80cm)25套;钳形电流表110100A 25只;兆瓯表 5001000V,02000M 25只;万用表MF-47 25只;接地电阻测试仪100.1-x1-x10,配辅助工具 25套;配操作指示装置5套;消防工具,按电气消防规程配置1套。20电子产品生产车间500电子产品装接引进企业设备、技术、管理(校企共建)3加强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计算机专业社会服务培训能力。市重计算机专业现有5个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和1个组装维修室,计算机500台,现有实训室在满足学历教育培
16、训的前提下,具备750人/年的社会培训能力。通过国示创建,准备新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网络一体化实训室、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生产性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商务实验室共5个,增加计算机360台,使计算机专业面向社会年培训量达1080人。4.在加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新建机械加工技术培训中心和焊接技术实训中心,提升机械、数控专业社会服务培训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实现社会培训的更大目标,新建一个规模较大的“机械加工技术培训中心”,专门用于机械加工社会培训,开展普通车工、数控车工、铣工、钳工短期培训和项目培训,使社会培训能力达1100人/年。通过校企合作
17、,共建一个适应现代焊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焊接技术实训中心,形成常规焊接420人/年的社会培训能力。附2:机械加工技术培训中心设备配置一览表(S:600M2)实训基地名 称工位功能设备配置数量、规格设备总值(万元)机械加工技术培训中心80机械加工技术社会培训普车培训区:CA6140普通车床2台,CA6136 8台;数车培训区:CK6150数控车床2台,CK6136数控车床6台;铣工培训区:XK6132铣床1台,小铣床2台钳工培训区:虎钳36台,钳台6张,钻床2台;检验区:检验平台1台,量具10套。130附3:焊接技术实训中心设备配置一览表(S:600M2)实训基地名 称工位功能设备配置数量、规格
18、设备总值(万元)焊接技术培训中心110焊接培训、鉴定、技术服务手工焊条焊接实训区:手工钨极氩弧焊6台,手工电弧焊机25台,交直流方波焊机2台。CO2气体保护焊实训区:CO2及MIG气体保护焊4台。埋弧焊实训区:埋弧焊机4台。等离子弧焊实训区:等离子弧焊机2台。切割实训区:半自动切割设备2台,手工切割机2台数字切割机2台。其它焊接实训区:电阻点焊机2台,螺柱焊机2台。配套环保设备、鉴定检验平台1台。305.加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新建服装培训中心,创新社会培训理念。德阳和中江是四川服装生产基地,为扩大服装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校企共建服装培训中心。除满足学历培训外,能实现400人/年的
19、社会培训目标。通过服装培训中心建设,将创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品牌企业服装生产线和现代服装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建设集社会培训对外加工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服装培训中心”。该中心与四川都通制衣有限公司合作加工军工服装,为集团内学校订做校服,为企事业单位加工职业装,严格按服装行业工艺技术标准和工作流程培训学员的职业能力和岗位生产能力,培养服装企业一线所需的实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力争实现服装车间员工规模达260人,年创加工纯收入100万元,以增强该专业造血功能。6.加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新建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中心,形成“前店后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设备在满足学历培训的同时
20、,能具备50人/年的社会服务培训能力。要满足市场对汽车修理、汽车美容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国示创建活动中新建的实训基地基础上,再新建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中心,使社会培训能力达350人/年。学校与中江元亨汽修厂合作共建“汽车维修技术服务中心”(汽修保养场)。由学校出资建汽修保养场,引进元亨汽修厂的设备、技术和企业管理的模式,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汽车维修技师或中、高级工作为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和维修主修师傅,开展对外汽车特约维修服务,形成“前店后校”培训模式,为汽车维修企业及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二)农民工品牌建设。服务“三农”,倾力打造“川妹子”、“川建筑”、“川厨师”、“川数控”、“川缝纫”、“川电子”等六
21、大中江农民工品牌,使中江农民工逐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造就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农民工。1针对地方产业经济特点和劳务输出大县的实际,针对中江农民工吃苦耐劳、勤劳朴实、埋头苦干、踏实勤奋、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充分利用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实训基地优势和社会服务培训中心优势,突出服务“三农”,积极开展项目培训和短期培训,扩大社会服务范围,提升社会培训能力。对口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劳务扶贫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外派劳务培训、进城务工培训、转岗提岗培训,城镇职工下岗再就业培训、学历教育在校农村贫困生免费培训及各种短期培训,提升中江农民工素质。2社会培训工种、人数:电子专业开展电工、电子装接
22、工、家电维修工培训1100人/年,努力打造“川电子”品牌。计算机专业开展计算机操作、网页制作、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项目工种培训1080人/年。机械、数控专业开展车工、钳工、焊工、铣工等工种培训1530人/年,努力打造“川数控”品牌。电子商务专业开展电子商务培训400人/年。服装专业开展缝工培训400人/年,努力打造“川缝纫”品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餐饮、客房、前厅、茶艺、礼仪、家政、保姆、烹饪等项目工种培训740人/年,努力打造“川厨师”、“川妹子”品牌。汽修专业开展汽车维修项目培训和汽车美容培训350人/年。建筑专业开展建筑钢筋工和放线测量工等工种培训500人/年,努力打造“川建筑”品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服务 辐射 能力 建设 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9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