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知识总结.docx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知识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知识总结名词解释: 分子振动:分子中原子以平衡位置为中心的相对运动。 伸缩振动:原子沿键轴方向的周期性运动;振动时键长变化而键角不变。 变形振动又称变角振动或弯曲振动:基团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 晶带:晶体中,与某一晶向uvw平行的所有晶面属于同一晶带,称为uvw晶带。 辐射的吸收:辐射通过物质时,其中某些频率的辐射被组成物质的粒子选择性地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减弱的现象。 辐射被吸收程度对n或l的分布称为吸收光谱。 辐射的发射:物质吸收能量后产生电磁辐射的现象。 作为激发源的辐射光子称一次光子,而物质微粒受激后辐射跃迁发射的光子(二次光子)称为荧光或磷光。 吸
2、收一次光子与发射二次光子之间延误时间很短(10-810-4s)则称为荧光; 延误时间较长(10-410s)则称为磷光。 发射光谱:物质粒子发射辐射的强度对n或l的分布称为发射光谱。光致发光者,则称为荧光或磷光光谱 辐射的散射:电磁辐射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部分偏离原入射方向而分散传播的现象 散射基元:物质中与入射的辐射相互作用而致其散射的基本单元 瑞利散射:入射线光子与分子发生弹性碰撞作用,仅光子运动方向改变而没有能量变化的散射。 拉曼散射:入射线(单色光)光子与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作用,在光子运动方向改变的同时有能量增加或损失的散射。 拉曼散射线与入射线波长稍有不同,波长短于入射线者称为反斯托克
3、斯线,反之则称为斯托克斯线 光电离:入射光子能量(hn)足够大时,使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的现象。 光电效应:物质在光照射下释放电子(称光电子)的现象又称(外)光电效应。 光电子能谱:光电子产额随入射光子能量的变化关系称为物质的光电子能谱 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物质在紫外、可见辐射作用下分子外层电子在电子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谱:物质在红外辐射作用下,分子振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红外活性与红外非活性: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的分子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到的红外吸收光谱带,称这种分子振动为红外活性的,反之则称为非红外活性的 散射角散射电子运动方向与入射
4、方向之间的夹角。 电子吸收:由于电子能量衰减而引起的强度衰减。 点阵消光:因晶胞中原子(阵点)位置而导致的|F|2=0的现象 系统消光:晶体衍射实验数据中出现某类衍射系统消失的现象。 结构消光:在点阵消光的基础上,因结构基元内原子位置不同而进一步产生的附加消光现象,称为结构消光。 衍射花样指数化:确定衍射花样中各线条(弧对)相应晶面(即产生该衍射线条的晶面)的干涉指数,并以之标识衍射线条,又称衍射花样指数化(或指标化)。 电子透镜:能使电子束聚焦的装置称为电子透镜 质量厚度衬度(简称质厚衬度):由于样品不同微区间存在原子序数或厚度的差异而形成的衬度 衍射衬度:由于晶体对电子的衍射效应而形成的衬
5、度。 dd跃迁:在配位体的影响下,处于低能态d轨道上的电子吸收光能后可以跃迁至高能态的d轨道,这种跃迁,称之为dd跃迁。 f-f跃迁:处于f轨道上的f电子,在配位体的影响下,f电子吸收光能后可以由低能态的f轨道跃迁至高能态的f轨道,从而产生相应的吸收光谱。这种跃迁称为f-f跃迁。 生色团:在紫外及可见光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原子团。 蓝移:当物质的结构或存在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紫移或蓝移。 红移:当物质的结构或存在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红移。 助色团:有些含n电子的官能团,本身并不在紫外可见区产生吸收,
6、但它们具有能使生色团的光谱峰移向长波区并使其强度增加的作用,这种官能团叫做助色团。 电荷转移光谱,就是在光能激发下,某一化合物中的电荷发生重新分布,导致电荷可从化合物的一部分转移至另一部分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倍频峰:出现在强峰基频约二倍处的吸收峰,一般都是弱峰。 组频峰:也是弱峰,它出现在两个或多个基频之和或差附近 特征振动频率:某一键或基团的振动频率有其特定值,它虽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但不随分子构型作过大的改变,这一频率称为某一键或基团的特征振动频率。而其吸收带称为特征振动吸收带。 热分析: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的技术。 差热分析(DTA):在程序
7、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输入给样品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方法。 振动自由度:分子简单正振动数目。 简并:在多原子分子的简正振动中,有时两个或三个振动模式不同的简正振动具有相同的频率,此时在红外光谱上成为一个吸收峰出现,这种现象就是简并。 分裂:某些基团处于某些机构中,因其对称性降低,简并的吸收带分裂开来。 中心暗场像:将入射电子束反向倾斜一个相应的散射角度,而使散射电子沿光轴传播。 二次离子:固体表面原子以离子态发射叫做二次离子。 透射离子:当样品的厚度小于入射电子的平均穿入深
8、度时,有一部分入射电子穿过样品,在样品背面被接收检测到的电子。 吸收电流:入射电子在固体中传播时,能量逐渐减小,最后失去全部动能的电子流。 背散射电子:入射电子与固体作用后又离开固体的总电子流。 特征X射线:射线管电压增至某一临界值,使撞击靶材的电子具有足够能量时,可使靶原子内层产生空位,此时较外层电子将向内层跃迁产生辐射即是特征X射线。 俄歇电子:由于原子中的电子被激发而产生的次级电子,在原子壳层中产生电子空穴后,处于高能级的电子可以跃迁到这一层,同时释放能量。当释放的能量传递到另一层的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就可以脱离原子发射,被称为俄歇电子。 二次电子:入射电子从固体中直接击出的的原子的核外电
9、子和激发态原子退回基态时产生的电子发射,前者叫二次电子,后者叫特征二次电子。 波数:2长度上出现的全波数目;在波传播的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波长的数目。 分子散射:入射线与线度即尺寸大小远远小于其波长的分子或分子聚集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散射。 X射线相干散射:入射光子与原子内受核束缚较紧的电子发生弹性碰撞作用,仅其运动方向改变没有能量改变的散射。 X射线非相干散射:入射光子与原子内受到较弱的电子或者晶体中自由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作用,在光子运动方向改变的同时有能量损失的散射。 K系特征辐射:原子K层出现空位,较外的L层电子向内的K层辐射跃迁,发射的辐射。 L系特征辐射:原子的L层出现空位,其外M,N层电
10、子跃迁产生的谱线统称为L系特征辐射。 吸收限:X射线照射固体物质产生光子效应时能量阀值对应的波长称为物质的吸收限。 X射线散射:X射线与物质作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X射线衍射:散射X射线干涉一致加强的结果,即衍射。 X射线反射:与可见光的反射不同,是“选择反射”,实质是晶体中各原子面产生的反射方向上的相干散射线。 简答题 1量子数n、l与m如何表征原子能级?在什么情况下此种表征失去意义? 答: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由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自旋量子数s和自旋磁量子数ms表征。n、l、m共同表征了电子的轨道运动,而s与ms则是电子自旋运动的表征。n决定电子运动状态的主要能
11、量,n值越大,则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l取值为0n-1的正整数,对应于l=0,1,2,3,的电子亚层或原子轨道形状分别称为s、p、d、f等层或轨道。磁量子数m取值为0,1,2,l。当无外磁场存在时,同一亚层伸展方向不同的轨道具有相同的能量。当有外磁场时,只用量子数n、l与m表征的原子能级失去意义。 2下列各光子能量(eV)各在何种电磁波谱域内?各与何种跃迁所需能量相适应? 1.21061.2102、6.21.7、0.50.02、210-2410-7。 答:1.21061.2102 X射线谱域,与原子内层电子跃迁所需能量相对应。 6.21.7 紫外-可见谱域,与原子外层电子跃迁所需能量相对应。
12、 0.50.02 红外谱域,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能量相对应。 210-2410-7 微波谱域,与分子转动能级和电子自旋能级跃迁所需能量相对应。 10分子能级跃迁有哪些类型?紫外、可见光谱与红外光谱相比,各有何特点? 答:分子能级跃迁主要有电子能级跃迁、振动能级跃迁和转动能级跃迁。紫外、可见光谱是由于分子的电子能级跃迁引起的吸收光谱。由于电子的能级比较大,在产生电子能级跃的同时也会引起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因此其光谱上叠加了振动和转动能级跃的吸收光谱,所以是带状光谱。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跃迁引起的吸收光谱。对于一般的中红外光谱,其振动光谱上叠加了转动光谱,因此是带状光谱。纯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现代 分析 测试 方法 知识 总结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9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