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读书笔记.docx
《李白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读书笔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白读书笔记摘抄李白诗集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昨夜梁园里。 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树。 肠断忆连枝。 口号 食出野田美。 酒临远水倾。 东流若未尽。 应见别离情。 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 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 何烦过虎溪。 卷一:古风五十九首 其一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
2、骚人。 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 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 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 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 其二 蟾蜍薄太清。 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 金魄遂沦没。 ?入紫微。 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 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 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 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 感我涕沾衣。 其三 秦皇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 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 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 起土骊山
3、隈。 尚采不死药。 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 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 扬波喷云雷。 鬈鬣蔽青天。 何由睹蓬莱。挥一作飞) ( 徐市载秦女。 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 金棺葬寒灰。 山西太原清徐县县城二中初二:侯翔篇二: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大诗人李白,幼年时有一天觉
4、得读书枯燥无味,便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当他闲游闲逛时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十分专注. 李白问:“请问您在干吗?”老妇人回答:“磨针。” 李白觉得很不明白,李白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这时,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李白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许多.于是他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是啊.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
5、也能做成的. 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篇三:李白与杜甫 边读书边教书之李白与杜甫 随课文讲完送别诗专题后,我思考了吟诵课接下去要讲的内容。面对四年级的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吟诵的方法的讲授对于成年人来说尚显枯燥,何况9岁的孩子。因此我觉定尝试以诗人为主题,通过讲述诗人的故事与生平,期间穿插吟诵教学的方式来讲授新内容。而对于诗人的选择,作为刚开始的尝试,我选择了学生最为熟悉的诗仙李白。为了在课堂上带来生动有趣的故事,我也阅读了一些有关李白的书籍,从中受益。 李白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不同时期的诗作,可以反映出他在当时的生活乃至思想,其中不乏一些趣
6、事。于是我将李白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进行了挑选,选择出了五首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诗歌进行吟诵教学。将这些经典诗歌融入到李白的生平故事介绍中,学生随着故事学习诗歌吟诵,动静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诗歌与诗人生平介绍又相辅相成。学生在了解诗人背景介绍后,理解诗词更为入情入境。在学习诗歌时,又可以从诗句中发现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正是生活的写照。两节课下来,学生既了解了诗人大致的生平,又积累了诗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学习过程生动有趣。 继“诗仙”专题之后,我选择了与李白齐名的杜甫和学生一起进一步学习。这样选择,一是因为学生只知“诗圣”名而对杜甫的诗不太了解。二是因为李白与杜甫是知己好友,二人基本属于同一
7、时期的人物,学生在学习完李白后学习杜 甫,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就更容易理解。三是杜甫有一些送给李白的诗,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还可以复习旧知。 杜甫的一生则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同样,随着生平介绍,我选取了望岳、兵车行、春望、登高这四个作品作为吟诵主要讲授内容。杜甫的作品与李白作品感情大不相同,因此在吟诵上也要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在介绍完两位诗人后,我设计了一节总结课。在总结课上,学生将对两位诗人的生活背景、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形象,丰富情感体验。同时,学生还将分为两组来分别吟诵李白与杜甫的作品,通过吟诵这一形式,展示自己对诗人作品的理解。 最后,附上一篇看到的短文,概括得不乏道理。
8、道不尽的诗圣 说不完的诗仙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是超凡脱俗,圣是超凡入俗的。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飞行;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跋涉。 李白是侠,愤世嫉俗,快意恩仇,醉眠酒家,笑傲王侯,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一副豪客形象;杜甫是儒,书生意气,匡济情怀,仁民爱物,悲天悯人,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一片菩萨心肠。 李白近道,故有灵气;杜甫近佛,故有慈悲心。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年长。”李白和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 李白诗秀在神,杜甫诗美在骨。 李白诗以气氛拟虚景;杜甫诗以实景画气氛。李白说:“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虚晃一
9、枪;杜甫说:“关塞萧条行路难”,是大实话。 李白写幻想,杜甫写现实;李白写过往未来,杜甫写当今时事;李白写梦中世界,杜甫写梦醒时分;李白多好梦,杜甫多噩梦;李白多开心事,杜甫多失意事;李白写复杂为单纯,杜甫写单纯为复杂;李白是传奇,杜甫是编年史;李白是天之骄子,杜甫是国之人杰;李白是喜剧演员,杜甫是悲剧演员;李白是如来,杜甫是观音。 在无尽的豪放飘逸与悲天悯人之中,后人永远记住了两个名字:“诗仙”与“诗圣”。篇四:读书笔记(读后感) 在悠长的古代文学史中,我们并不缺乏具精神原创性的大师。孔孟、老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曹雪芹?他们的名字足以与日月同辉,彪炳千古。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中,这样一
10、些凝聚着民族精神源泉的大家却日益离我们远去,除经院中的学者、教授们阅读、研究外,已是鲜有人问津。真正的大师不只是来“宴大宾”,传统文化需要普及,需要“平民化”。这对于精神缺钙的一代,显得尤其必要。新课标的提出恰逢其时地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新课标规定:大学阶段选修课必须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一规定使我们暂且可以从高考的阴影中走出来,堂而皇之走进大师,阅读经典。 那么,在大学阶段应开设哪些选修课?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哪些论著最有价值,最值得一读?这是个众说纷纭,无需定论的问题。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当短小精悍的论语、含蓄蕴藉的唐诗宋词、百科全书式的红楼梦等成为学生与老师的首选对象时,被誉
11、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却往往被弃于思想的角落里。究竟史记该不该读,读什么,怎么读,这样的问题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不得不提到了日程上来。 或许我们应当换一种眼光重新审视两千多年前的这部著作了。 “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 的史记,集先秦、汉初文化之大成,尚书、国语、春秋、左传、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先秦典籍,皆可从中找到影子。比如一万来字的论语,差不多都被司马迁引用尽了。从这种意义上说,史记就是一座先秦时期的图书馆,它详尽地记载着那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医学、天文学等的成就,窥一斑可见全豹。而较之先秦诸作,它在形式上又有许多的优越性。首先,语言的浅显。司马迁将书面语与汉
12、代生动的口语糅合在一起,开创了一种新的语言风貌,清新,朴拙,更浅显,更口语化,也更易被今天的大学生理解与接受。其次,情节的奇特。清人袁枚说:“史迁叙事,有明知其不确,而贪其所闻新异,以助己之文章,则通篇以幻忽之语序之,使人得其意于言外,读史者不可不知也。”生性“爱奇”的司马迁在叙史时,仍不忘著上荒诞一笔。五宗世家记载临江王刘荣被其父汉景帝谋害,后 “葬兰田,燕数万衔土置冢上”。史记中类似这样的浪漫主义笔法还有很多,垓下之围、赵氏孤儿等故事皆绝妙之极,传为美谈。在二十四史中,史记是最富文学性的一部,它更像是一部历史故事集、历史小说集,其情节的曲折、生动与学生的审美兴趣不谋而合。最后,体例上的相对
13、独立性。史记一百三十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互为经纬,贯通全书。但同时,每一篇又相对独立,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它犹如一篇篇情节曲折的短篇小说,又如一首首耐人寻味的精美诗篇,读者自可从中任选一篇率性而读,并不受上下文的限制。对不具备充裕的阅读时间的中学生,这无疑是最好的形式之一。此外,史记的悲剧性、抒情性等也都符合大学阶段学生思维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纵然我们无法拒绝诗经、论语、孟子、红楼梦等等优秀的古典作品,它们同样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载体,然而今天之所以要独钟于史记,却是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当下的阅读现状、我们的教育理念等分不开的。 当然,史
14、记130篇,并非每一篇都适合大学生阅读。阅读有两种,一种是无功利性的,为了愉悦自我,陶冶性情;而另一种是带研究性的阅读,这是专家学者们考虑的事。我们开设选修课,阅读史记,不是仅仅为了某种知识性的获得,不是为了记住几个烦琐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是从中欣赏体验,汲取一种精神养料。当孩子们今后面对困境时,能从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处获得一种力量,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从小结识这样一些精神大师,并与之交流,掌握一种做人、做学问、看世界的方法,这才是受益终身的东西。按照这一思路,五体中书、表可暂且搁置一旁,其他112篇人物传记,则可以任意选出一篇慢慢品味,或挑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事迹来一睹为快,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白 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9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