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docx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作业一篇) 先来说说俺对李开复的一些认识。俺认为,成功者有两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就是他自己必须是一个成功者。这其实也是句废话:成功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真刀实枪做出来的!而第二重境界,则是他可以让别人也成为成功者。现如今,大多数功成名就的成功者多半正处于由第一境界向第二境界过度的阶段。既然完成了自己的造富使命,那么就帮助那些穷人实现成功梦想吧!所以,现在有钱的成功人士不是成了慈善家,就是当上了校长;不是投身于教育界,就是成为了励志导师。显然,李开复先生也正在向第二重境界进军,所以他老人家不辞辛苦,百忙中也不忘甩甩膀子活动一下筋骨,顺便给咱们大学生连写了数
2、封信。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人眼里,大学生活也都各不相同,矛盾的特殊性嘛!因此,对于大学生应如何规划学业和事业这一问题,答案也必然是五花八门,啥玩意儿都有也很正常。李开复先生作为国内国际最顶尖的科研专家、学者、企业管理大师和教育专家,在他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中较为详细的阐述了他心目中大学生理想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虽然他的指导和建议不一定真正的符合我们每个人的实际,不一定能对的上我们每个人的口味,不一定与我们的原始想法和事先做出的规划相吻合,但是我相信,万变不离其宗,李开复这封信的主题思想和轴心观点跟我们是不会不同的,若真的不一样的那就真的坏事儿了。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专家
3、和商界、科技界的大鳄人士,开复李同学以自身的求学经历和后来的成功经验为据,向大学生指出了一条明路,其谆谆教导,让我们如沐春风.说这么多无非只是想表达俺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李开复的信不一定就是圣经,咱每个人自己的独立想法、写给自己的信不一定就不是圣经,只是人家比咱要多活那么几十年、多经历过那么一些事,所以他的肯定要比我们更接近那个所谓的“真理”一点点。搞清了这一层辩证关系,我们就可以洗洗睡了,不对,应该是洗洗后去好好看看这封信了。 名曰第“四”封信,实为“七”个忠告。说实话,看完了李大师的这封信,俺觉得里面的东西大多都是老生常谈的常识性认识,是新世纪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知道的,但问题是现在很多大学
4、生却不知道。老李生在信的开头也无奈地承认了这一点。所以我在前文写道“李开复这封信的主题思想和轴心观点跟我们是不会不同的”。原本是常识性的东西,可是咱大学生还得让人家大忙人舍去赚钱的时间特地写信再给咱重新强调一遍,这让我不禁想起易中天大哥不久前与第一财经周刊记者的一段对话。记者:“您觉得自己能够出挑的原因是什么?”老易:“这得感谢中国教育,正因为中国教育普遍失败,才显得我好像是个人物。其实,我早就说过,我不是什么人参,我就是个大萝卜,一个在肉汤里煮过,有那么一定丁点儿学术味儿的萝卜。现在我这萝卜居然大受欢迎,只能说明现在的学生,连萝卜都吃不到了。”我认为,现在学生普遍无知的原因,不能只归结于教育
5、失败这一点上来。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因此其根本原因仍然得从学生自己身上找起。俗话说“不知者无罪”,有些人不知道这些道理也就算了,关键是还有这么一些人,李开复所讲的东西,他们大多数心中有数,但为啥人家老李就能混的那么好?咱却仍在为“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康人生埋头拼命呢?这不得不发人深省。这其实也是开复李先生接下来要给咱们回答的问题之一。 正文开始。李开复同学一上场就利落地指出“大学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毫不起眼的肯定命题。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里也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的道理。本信主要讲述的“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
6、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握时间、为人处事”七个忠告,其实也是从“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一基本前提里衍生出来的。凡是不认同这一基本前提的童鞋,这七个忠告以及这封信剩下的所有内容便没必要再看了,建议这类非正常人才直接卷铺盖回家种地养猪或去找他们有钱有权的老爸们去吧。老李子在进入主要内容之前反复强调“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句话,并不是由于这句话多么牛多么难懂,而是因为这句话是一个精神正常的大学生大学观的基石。这就好比一个国家法律体系里的宪法,又好比人家老外来跟你中国打交道,还没握手呢就得忙不迭地先承认咱一个中国的立场,否则本朝官员定会拂袖而去,任你老外喝尽东南西北风。为什么说“大学,是人生的关键
7、阶段”,李开复给出了他自己的解释,具体不谈,概括来讲,其实就是“六字真言”,不是“唵嘛呢叭咪吽”,而是“首次,最后一次”:第一次摆脱应试教育制度的束缚,最后一次享有纯真环境的护佑。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阳必有阴,有阴必有阳,因此我们也应当用辩证的观点其看待“学生”这个字眼。学生的前十二年,我们带着考试的枷锁苟延残喘,在求学的路上摸爬滚打。如今也是,人人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却没有一个人能想出来一个比这个更好的制度。十二年的填鸭教育灌出来的真正人才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则成功地成为了做题机器。好在李妈妈未卜先知,把小李子送至美国读书,日后才有了研究电器的老李,而不是成为机器的老李,才有了现在老
8、李写给咱中国小朋友看的信。高考一役,不管成王败寇,大多数人都会得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解放。因此,大学是我们第一次真真正正地支配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支配自己的思想,支配自己的身体。同时,大学时期也是大多数人整个学生生涯的终点。正如李开复所说,“大学是多数人一生最后一次有机会接受系统教育的阶段,也是最后一次在相对简单宽松的环境下不断地塑造和修正自己”,因为社会如战场,等真到了战场上,咱也就没机会再像在大学那样悠哉游哉了。到那个时候,你的一个失误或错误便会致你于失败甚至死地,不像你在大学,可以随便犯错误而顶多被批评几句。当年黄巢坐长安,李帝奔蜀,咱巢爷一时手软没有追击李唐并将之断草除根,日后才会败于
9、唐僖宗的反攻之下。可见,现实社会不是闹着玩儿的。大学固然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但我认为不能把大学的关键地位看得太唯一,因为除大学阶段外,人生还有许多关键时期。否则的话便会引起大学毕业生的集体迷失和茫然。对于一个有觉悟的人而言,人生时刻都不得松懈,时时都是关键时期,大学只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关键时期罢了。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可以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大学的关键性,为大学的合理规划奠定基础。 儒家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我发现李开复给咱大学生的七个忠告无一例外都属于“修身”的范畴,即提高个人的修养和能力。从此可看出,李老师认为大学是一个人积累积淀的时期。易经乾卦的第一爻爻辞便是“潜龙勿用
10、”,只有潜下来积累了足够的实力,才能进入“见龙在田”阶段,最终实现“飞龙在天”,否则便会中途夭折。“潜”不是逃,而是“备”。潜下来暗自积攒能量和实力,以备日后大干一场。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的人即使遇到机会也照样把握不住,因为他本身没有任何资本。诸葛亮隆中卧龙二十六载并不是打算一辈子蜗居,勾践给夫差做猪做狗也不是因为他够贱。可见,今日之修身,都是为了以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啊! 李开复的第一个忠告便是“学习自修之道”。在这个内容里,李开复告诉我们,大学学的不是知识,而是学知识的能力,并引用了一句经典至极的名言:“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那么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
11、了”。这跟高考前的应试教育形成了强烈反差。在中国,教育的本质到大学时代才真正能体现出来,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在人家发达的欧美国家,家长和学校从小学便以教育本质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注重探索知识的过程。而在中国则是相反,从小便注重孩子的成绩,关注僵尸般的内容和毫无意义的结果。教育本质啊教育本质,本来是常识性的东西,到头来还得由李开复这个中国留洋博士回国指正,真是叫人哭笑不得。话题是“自修之道”,开复李同学给出的建议也句句都是金玉良言,但不知是所给的话题太大,还是回答的范围太小,我发现他只是给出了关于如何学习和成才的建议,却没有涉及到对自修来说最本真的问题做人问题。要成才
12、,先成人。人都成不了,谈何成才?一个人做人不行,那他干什么都成不了事,即使成事了,成的也不是什么好事。因此余以为“自修之道”很大一部分应该是做人之道,而非开复李所说的成才之道。不可否认成才很重要,但成人更应是重中之重才对。李开复可能久在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真实情况仍欠深入了解,在中国学生都已个个成人的前提下才提出了自己对他们成才的一些忠告。当然,他的这些忠告本身都无一不是珍贵和精辟的。 接下来开复兄又亮出了他对中国学生的第二个忠告:“基础知识: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和专业课程”。这里他给出的观点我也十分的赞同。李开复认为数学、英语、计算机技术等知识是大学生最应该牢牢掌握的知识,因为它们都是“基础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开复 中国学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8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