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的并购动因与整合策略.doc
《海尔集团的并购动因与整合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尔集团的并购动因与整合策略.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尔集团的并购动因与整合策略3海尔的并购战略和并购过程分析3.1并购前后海尔集团的比较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年销售收入达62亿元,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等13个门类,
2、5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年出口创汇达5700万美元。集团内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n个,员工13000人。目前海尔集团共有7000余个规格的产品品种,产品批量出口到欧、美、日、中东、东南亚等8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欧美出口占总出口量的60%,东南亚占16%。目前,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己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见下图(如图3一l)。海尔集团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
3、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7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86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旗下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电热水器占据全国销量第一多年;冰箱产品在2005年科龙公司内部出现问题后,抓住机会,销量一举超过容声冰箱,成为国内冰箱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海尔洗衣机产品在2004年小天鹅公司内部出现问题后,也借机成功超越,成为国内洗衣机品牌销量最大的品牌,其余产品与行业龙头企业尚有
4、差距。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集团在2000年以后的经营思路已经非常明显的以作强为目标,对规模的扩大则放在作强的其次了,通过对下表(见表3一l)可以看出,无论集团还是相应的经销商、出口销售,追求获利能力上升导向是非常明确的。分析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指标主要有:销售毛利润、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普通股每股收益。3.2海尔的多元化并购战略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
5、10年前的几千万元膨胀至39亿元,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特大型企业。3.2.1海尔的多元化扩张模式海尔在战略第一阶段专一做强冰箱之后,没有像现在的格兰仕那样守着一个产品努力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是迅速进入多元化的第二个战略阶段“多点开花”,先后进入了除冰箱以外白色家电的其他产品领域、黑色及米色家电等与原产品相关的多元化产业,后来更是涉及医药、材料、金融等非相关产业领域,实现非相关多元化扩张发展。从1999年起的国际化战略阶段,更使海尔的多元化扩张触角伸向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在其他国内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海尔产品销量在国内市场遥遥领先时,海尔却选择了走出国门、与世界强手争夺国际市场的冒险全球
6、化扩张之路,在国外建厂,并建立起相应的设计中心及销售网络。事实上,通过采取先信息后产品、先代理后建厂等发展模式,及在重要市场发展销售渠道等措施,海尔己然在国际市场创出了品牌、取得了一定优势,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采购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并向着海尔更高的国际化战略目标稳步迈进。3.2.2海尔以并购为主的多元化扩张方式海尔多元化的扩张方式侧重于并购。并购的好处是,可以将被并购企业成建制地收编,同时又可获得现成的生产能力和自己不具备的其他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海尔之所以选择并购,和海尔的品牌战略有关,也与它的优势相关。首先,并购是海尔多元化扩张的重要形式,这比以新建工
7、厂的方式进入新的产业明智得多,因为海尔至少可以继承被并购企业原来的市场份额;其次,海尔的品牌战略决定了它不能以牺牲品牌换取生产能力的扩张,因此被并购企业必然要冠以“海尔”之名,产品也自然要使用海尔品牌;第三,正因为是进入新的产业,海尔本身并无充分的人力资源和其他相关资源的储备,对该产业中整个企业的并购,可同时获得与该产业相关的资源。海尔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并购形式:(l)整体兼并,即依托政府的行政划拨实现企业的合并。这种并购整体兼并出现于海尔扩张前期,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色,如1995年7月,青岛市政府将青岛红星电器公司及所属五个厂家整体划归海尔。这次兼并三个月后,企业扭亏,半年后盈利巧1万元。
8、(2)投资控股。整体兼并更多地出现在同一地区、同一行业间的兼并中,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则主要依靠投资控股的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的经济行为。如:1995年12月海尔收购武汉冷柜厂60%的股权,1997年3月海尔出资60%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组建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等案例。海尔投资控股的企业均很快步入正轨,不断创造佳绩。如,投资控股广东爱德,就创下了第一个月投产,第二个月形成批量,第三个月挂牌的“海尔速度”。(3)品牌运作。这是以无形资产调控、盘活有形资产的形式,它标志着海尔的扩张之路走入了资本运营的高级阶段。莱阳家电总厂生产的“双晶”牌电熨斗曾名列行业三大名牌之一。1997年1月海尔与
9、山东莱阳家电总厂以“定牌生产”的方式合作推出了海尔“小松鼠”系列电熨斗,并于8月组建莱阳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海尔以无形资产折股投入合资企业,开辟低成本扩张新途径的开始。(4)虚拟经营。它既是品牌运作的一种高级形式,又是海尔“先开市场,后建工厂”经营理念的具体体现。这种重组方式已经超越了“吃休克鱼”的模式,是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新造一条“活鱼”。与杭州西湖电子集团的合作就是海尔虚拟经营的成功尝试。3.2.3以并购为手段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在越来越激烈的全球行业竞争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认识到与跨国公司相比,自身存在的技术和品牌弱势。因此,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核心技术不但
10、是一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它还是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整个产业将在世界同类产业中被边缘化。海尔集团从90年代开始以并购为依托,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扩大经营领域,扩大市场份额,而企业的发展,也使得集团的经营地域从最初的青岛扩大到了全球范围。下图(如图3一2)是海尔集团的成长示意图。3.3海尔的并购过程3.3.1整体兼并红星电器公司(l)并购双方背景尔”商标被评为最有价值的家电品牌。(2)并购目的爱德早就注意到,这几年,由于家电产品需求过剩,所有家电同行都被迫降价,、引起效益下滑,惟独海尔不但没有降价,而且供不应求,多年一直处于超常规增长态势,商标价值评估高达77亿多元
11、,高居家电同行榜首。尤其是海尔洗衣机的发展更令人.惊讶,推向市场不到两年,便一举夺得同类产品质量、产品占有率、消费者购物品牌等8项第一,能和中国家电的龙头企业合作,爱德未来的发展也一定能呈现良好的态势。这就是爱德加盟海尔的初衷。(3)并购过程1997年3月13日,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组建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总结接管红星等企业的经验,这次海尔依然是以文化导入为主要手段,一是向爱德集团员工传播海尔企业文化,实施“观念先投入”;二是切身感受、交流并吸收南国重镇改革开放的新信息,新观念,进行南北企业观念上的优势互补,使海尔企业文化的内涵更丰富、更深厚。在这次并购中,顺德地
12、方政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至少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的支持直接促成了爱德与海尔的合作;其次,地方的支持使得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整和与重组得以顺利进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走上了生产经营的正轨。从这一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在目前的中国企业并购中地方政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如能取得他们的支持并购成功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3.3.3与西湖电子强强联手(l)双方背景和并购目的1997年我国彩电生产能力已达3000万台,而市场年需求只有2000万台。彩电生产行业被称为“黑色家电”。1997年9月商标品牌价值被评估为77.36亿元海尔与浙江省最大的电视机定点生产企业西湖电子集团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
13、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大屏幕彩电。海尔的总裁预见到中国彩电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调查,认为中国彩电企业最大的弱点之一是技术开发能力低且雷同,而以电脑、电视、电信一体化为标志的数字技术时代正悄然来临。用数字技术代替以模拟技术为主的电子产品有着巨大的发展市场。因此,拥有雄厚资本和技术力量的海尔有能力在未来的彩电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作为拥有资产近17亿元的国家一级企业西湖电子集团,主导产品为彩电、彩色显示器、VCD、电子琴及电子元器件等。公司建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电视设计、综合电子电器产品设计、数字技术应用、工艺技术、专用集成电路等五个研究所和一个计
14、算机软件开发应用中心,具有年生产120万台彩电的生产能力。公司连续8年进入全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工业企业前列,并进入全国科技开发实力百强企业行列。近年来在满足自己品牌生产的基础上,为日本的三菱、韩国的大宇、国内的牡丹公司进行定牌生产,但几年的合作并没有给西湖电子带来太多的机遇,西湖电子在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弱点却一天天暴露出来。由于西湖拥有一支近200人的科研队伍,具备多项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成熟技术,在这几年彩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西湖电子仍能站住脚,但已经缺乏后劲。西湖电子是一家有雄心的企业,因此寻求一家有实力和强大市场开拓的企业与之合作成为它明智的选择。(2)并购评述1997年
15、9月海尔推出了其自有品名的中国数字丽音彩电“探路者”和VCD、电话及电脑等信息产品。调研中,据海尔员工介绍,根据西单商场销售额统计估计海尔彩电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对此次并购的具体操作过程媒体的报道不尽一致,有的说海尔不曾投入一分钱只是利用其自身的无形资产入股,但有的媒体却称是双方共同出资。但是,本次并购是海尔若干次并购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次,它标志着海尔集团向着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集团迈进了重要的一大步。就兼并方式而言,海尔也认为这是其品牌运作的一种高级形式。4海尔集团的并购动因分析本章将从行业环境、并购动因及企业资源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找出海尔所面临整合问题的根源。4.1行业环
16、境分析家电制造商竞争激烈,淘汰速度越来越快。2000年底中国的家电品牌只有20多个,而在1995年国内家电品牌多达200个。据Brandsourees,公布品牌淘汰一家电市场竞争报告预测)f日2005年中国家电业只剩下2到3家国产综合品牌与国外家电品牌竞争。如何能够成为这2到3家显然已经不是靠简单的“价格战”能解决的问题。今后几年,现存几家大的家电集团的竞争将是战略的竞争。谁能够对战略正确的制定、正确的执行,谁就会胜出。2005年行业分析报告数据反映各个家电行业已经形成了占领主要市场的品牌和企业。如彩电业的长虹、康佳、TCL;电冰箱业的科龙、海尔、新飞、美菱,占据国内61.1%的市场;占据全国
17、洗衣机业产量的76.7%是小天鹅、海尔、荣事达、威力、金松以及小鸭;空调业的五大巨头海尔、春兰、格力、美的、科龙占领50%以上的全国市场。该报告表明我国家电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1999年,国内大的名牌企业继续调整企业结构,推进多元化经营。春兰集团除涉足空调、汽车、摩托车领域外,又上马了滚筒洗衣机、电冰箱等项目;荣事达由洗衣机延伸到冰箱、微波炉、热水器、小家电等:海尔从白色家电扩张到黑色家电,并继续向医药领域延伸。此外还出现了“电器、电脑、电信”三电一体,相互渗透的混战局面。大集团的重组与扩张,使企业生产能力迅速规模化,产品结构趋于合理,经营和品牌优势得到了迅速发挥。市场的过度竞争
18、导致家电行业的全行业亏损。近几年几乎不计成本的价格战使家电行业全面亏损。虽然目前国产家电业有20几个品牌,但这些品牌的产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因为过去只注重以低价取胜,所以企业往往只注重成本而忽视品牌建设、产品研发等企业应长期培养的核心能力。所以,企业使用相同的经营思路,不知不觉驱使企业间相互模仿和趋同,结果市场上只出现零和竞争。不断下降的价格和成本的压力无疑损害了企业对其它方面长期投资的能力。另一方面跨国家电公司卷土重来,他们掌握资本、技术的绝对优势,于是在利润空间很大的家电高端市场攻城略地,称霸一方。因此当前国内家电品牌改变目前状况,就要摒弃过去的只为扩大一时的市场份额,不顾利润的做法。应该
19、把注意力放在品牌、渠道上来。这就要求国内家电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制定自己独特的长期战略,而不是渐进主义式的相互模仿的竞争。国内家电行业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零售商和零售商之间缺乏战略协同。不仅制造商之间,零售商之间也大打价格战。这就使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可分配的利润更微乎其微了,两者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然而入世之后国内家电和国外家电相抗衡的一大利器便是渠道,所以国内家电行业应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与下游经销商的关系。4.2海尔集团的并购动因并购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利实现当初的并购初衷,即并购动因,企业并购动因的归纳如下表(见表4一l)。分析海尔的并购动因,有利于进一步分析海尔整合问题
20、的根源。4.2.1并购的外部动因由于家电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单一的产业资本或者流通资本在市场拓展方面有一定的局限,实行家电行业供应链一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销售网络的系统构建和管理,将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练成一个整体的职能化供应链系统一及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全面提升我国家电企业的竞争力。中国的家电市场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的发展轨迹,决定了中国家电行业中厂商关系最初由家电制造商占主导地位,发展到现在的“渠道为主”局面。我国家电基本上覆盖了一、二级市场,目前大部分家电企业的营销发展战略都是积极开发三四级市场。现已基本形成一、二级市场以专业零售连锁渠道为主,传统渠道为辅;三、四
21、级市场仍以传统渠道为主的家电销售格局。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也是海尔最大的劣势和瓶颈之一。参照上世纪60年代后的日本家电业和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韩国家电业,充分说明亚洲企业和欧美企业的技术、管理与品牌差距,不是不能缩小进而超越的。但在业绩指标的分析中,青岛海尔的技术开发人员匾乏、技术投入薄弱,无形资产中的工业产权及专有技术部分更是小的可怜。而青岛海尔一直依赖所标榜的技术创新都只是执着于市场的细分,并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4.2.2并购的内部动因(l)占领更广阔的市场。一些企业由于地域的限制,只在某些地区拥有较好的市场份额,而在国内市场的其它区域销售量非常少。如果拓展市场通过构建新的销售渠道,成
22、本通常来说非常高。而且消费者也存在着一定的消费偏好,品牌进入新市场困难也非常大。通过并购在其它地区有较好市场份额和畅通销售渠道的企业,整合双方已有的资源,可以以较低成本迅速进入新市场。海信并购科龙在一定程度可以说就是出于此目的。(2)进入新的家电领域。作为一个家电业巨头,通常都会想利用已有的资源进入家电业的其它行业,构建真正的家电航母。如原先是以黑电为主海信并购白电的生产商,以前从事空调生产的美的通过并购把触角延伸到了冰洗。因为尽管仍然是家电产业,进入新的一个行业,新建厂以及构建合适的销售渠道需要一定的时间。并购一个目标行业中已经成熟的企业,不但可以拥有完善的生产体系和管理团队,还拥有了良好的
23、市场份额,是一种风险更低和回报更高的明智选择。4.3海尔并购后所面临的问题两年的时间海尔进行了三次并购,正如前文所述,并购过程的成功不等于并购的最后成功。虽然海尔的三次并购都与本身业务的相关性较强,但仍然在整合阶段遇到了以下问题:(l)如何同时妥善整合三家企业海尔在半年内并购了三家企业,因此需要同时开展与三家企业的整合,而海尔以前并没有并购整合方面的经验。很多企业因为并购速度过快,管理水平跟不上而导致最后的失败。如何在人力资源有限、时间紧的前提下完成顺利完成并购是海尔目前必须面对的挑战。(2)如何妥善处理文化上的冲突世界上没有两家企业的文化完全相同,不同的公司成长环境、不同的背景都会造就不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尔 集团 并购 动因 整合 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