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业企业两项资金情况调查.doc
《浙江省工业企业两项资金情况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工业企业两项资金情况调查.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省工业企业“两项资金”情况调查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06年5月工业企业“两项资金”,指的是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应收账款,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赊销商品或劳务而形成的应收款项;产成品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而储存的产成品。“两项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工业经济运行影响很大。近年来,全省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用过多、增长过快,为各方所关注。这既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多年来没有根本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根据省政府领导关于压缩“两项资金”的要求,最近,我们对全省工业企业“两项资金”情况进行专题调查。采取统计分析、座谈交流和企业问卷(发放调查问卷20
2、0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所调查企业涵盖26个行业)等三种调查方式。调查结果和对策建议如下:一、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变动状况(一)近十多年“两项资金”的变动态势“两项资金”是工业企业维持生产经营的大量经常性的流动资产。企业“两项资金”状况,在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年较为正常。那时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总体属短缺经济,工业企业赊销商品或劳务的行为不普遍,流通企业构成工业产品销售的主渠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剩经济的显现和工业企业自销、赊销比重的上升,加之市场秩序不规范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两项资金”方面的问题凸现。“两项资金”占用过多、增长过快的严重问题,最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之交。那时先后经
3、历了两次经济过热和随之实行的紧缩性的宏观调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两项资金”问题加剧。如全国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19881990年的三年间就翻了一番,1989和1990年的平均增幅为44.1%,远高于工业生产8.1%的增幅。特别是企业应收账款猛增,最终形成了全国性严重的“三角债”,经济循环不畅的问题全面暴露。19901991年,全国开展大规模的清理“三角债”和限产压库工作。以后几年,我省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逐步回落到相对正常的水平。但是,企业应收账款过多、增长过快的问题没有完全遏制,在国有和集体企业大面积改制的新情况的助推下,应收账款出现异常的增幅反弹。1995、19
4、96和1997年,我省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幅分别达78.71%、38.31%和89.7%,形成历史最高点。直到1998年2001年,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用过多、增幅过大的问题才明显遏制。这四年间,应收账款的增幅分别控制在12.1%、10.5%、15%和10.9%,产成品存货的增幅分别控制在9.2%、4.7%、11.9%和11.2%,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增幅最低的时期。从2002年起至今,伴随进入新的经济周期的扩张期,我省工业企业“两项资金”显现新一轮的较快增长(参见附表1)。(二)近四年“两项资金”的变动趋势2002年以来“两项资金”新一轮的较快增长,呈现三大动向:1、
5、增长幅度居高不下,占用规模急剧扩大2002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的平均增幅达22.9%,比19982001年的平均增幅高出11.8个百分点。其中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的平均增幅分别为24.5%和19.5%,比19982001年的平均增幅分别高出12.4个和1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总额,从2001年的1468.3亿元骤增到2005年的4064.3亿元,增加了1.77倍。其中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分别从2001年的992.2亿元、476.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800.5亿元、1263.8亿元。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相当部分企业的“两项资金”呈持续
6、增加之势。164家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中,应收账款增加的有76家,占46.3%;基本不变的有46家,占28.1%;下降的只有42家,占25.6%。产成品存货增加的有66家,占40.2%;基本不变的有62家,占37.8%;下降的只有36家,占22%。2、增长幅度和占用规模在全国靠前20022005年,我省工业企业“两项资金”的平均增长率比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高出8个百分点。其中应收账款净额的增长率,20022004年连年在各省市区最高;产成品存货增长率居各省市区的位次,除2004年的第9位稍低外,2002和2003年分别为第2位和第3位;至2005年,“两项资金”的增长速度回落至全国中上游水平。我省
7、“两项资金”占全国的比重,从2001年的6.7%提高到2005年的10.4%,四年间上升了3.7个百分点。2005年,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的总量分别居各省市区的第3和第4位。3、企业具体状况差别较大据问卷调查,2005年企业“两项资金”的具体构成情况:一是产成品存货占企业总产量的比重。58.5%的企业比重在10%以下,29.2%的企业比重在10%20%,12.2%的企业比重超过20%。二是产成品存货的平均占用期。68.2%的企业平均占用期在50天以下(其中20天以下的占31.8%),23.6%的企业平均占用期在50100天,100天以上的企业占8.3%。三是应收账款的账龄。69%的企业50
8、%以上的应收账款在3个月以内,88.7%的企业50%以下的应收账款在36个月;79.7%的企业有账龄超过一年的应收账款,其中31.4%的企业一年以上应收账款的份额在40%以下。(三)今年来“两项资金”的占用和增长情况当前,工业企业“两项资金”继续呈较快增长之势。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合计418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3%。其中,应收账款净额2832.3亿元,产成品存货1355.1亿元,分别增长24.9%和20.2%;应收账款的增长率比去年同期略高0.8个百分点,产成品的增长率则降低3.8个百分点;这“两项资金”的增幅分别居各省全国第6位和第8位。有三个特点:1、“两项
9、资金”集中在主要制造业主要制造业既是工业的支柱,也是“两项资金”的占用主体(参见附表2)。一季度,“两项资金”占用量最多的十大制造业依次是:纺织业(463.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62.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411.5亿元),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24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61.1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22.7亿元),金属制品业(173.9亿元),塑料制品业(172.5亿元),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56.5亿元)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42.6亿元),这十大行业的“两项资金”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66.6%。同期,这十大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10、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57.6%。2、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两项资金”相对较多从企业规模来看:“两项资金”无论是总量还是增幅,小型企业一般都高于中型企业,中型企业又高于大型企业。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应收账款净额大、中、小型企业的占比为13:37.1:49.9;增幅分别为13.4%、26.9%和26.8%。产成品存货,大、中、小型企业的占比为14.1:36.7:49.8;增幅分别为12.5%、18.5%和24%。从企业类型来看:不同企业“两项资金”的占用和增长水平差异明显。“两项资金”占用最多的是私营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35.8%;再次为有限责任公司,占21.1%;其次
11、为外资企业,占17.2%。同期,这三类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4.5%、19.8%和27%,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两项资金”的占比较为吻合,外资企业则不匹配,也就是说“两项资金”的占用程度明显好于其他企业。一季度,“两项资金”增幅较高的是外资企业(27.9%)和私营企业(25.4%),其他企业的增幅不高,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幅(18.5%)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幅3.8个百分点。3、部分行业和企业“两项资金”现状不合理一季度,应收账款净额增长过快的八个制造业依次是:烟草制品业(161.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47.1%),以钢铁为
12、主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8.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5.8%),化学纤维制造业(35%),以水泥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饮料制造业(30.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8.7%)。产成品存货增长过快的八个制造业依次是:烟草制品业(89.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9.5%),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42.5%),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2.1%),造纸及纸制品业(33.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7.6%),医药制造业(25.1%),纺织业(24.1%)。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企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为38.6%
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个百分点左右。制造业的行业比重差距悬殊,幅度区间为51.2%21.4%,比重不到30%的只有四个制造业。比重在43%以上的制造业依次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1.2%),橡胶制品业(50.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8%),食品制造业(48%),通用设备制造业(45%),农副食品加工业(44.3%),造纸及纸制品业(43.4%),专用设备制造业(43.3%)。这些制造业的企业流动资产,近一半、甚至有一半呆滞在“两项资金”上。总的看,“两项资金”现状不合理的工业企业,主要分布于受宏观调控影响较直接的行业、产能明显过剩的行业、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低端行业、生
14、产周期较长的装备制造业、以及个别垄断性行业。二、“两项资金”占用过多、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用过多、增长过快,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历史积累的原因,也有现实经济生活的原因;既有企业本身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的问题;既有正常的,也有非正常的。(一)正常原因1、工业生产和销售快速增长产成品存货与生产规模之间,应收账款与产品销售规模之间,存在密切的依存关系,总体上彼此呈正相关性。近年来,工业生产和销售快速增长,带动“两项资金”增幅相应升高。如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弹性系数(弹性系数,即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经济指标速度的比率,主要是衡量两个经济变量
15、增长幅度之间的依存关系。)2000年为1.84,2001年为1.42,2002年为0.90,2003年为1.03,2004年为1.37,2005年为1.11,近几年两者的依存关系更为明显。被调查企业认为,“两项资金”增加与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大,销售战线更长,市场区分更细,分销客户更多,款式备品和季节性存货更全,具有必然联系。随着外贸的进一步拓展,来自国外的应收账款明显增多,问卷调查企业中,45.7%有国外应收账款,国外应收账款的财务风险显然小于国内应收账款,这也是不少企业愿做外贸业务的重要考虑。2、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产成品存货的价值,主要由制造过程中实际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
16、用等组成,且按实际制造成本核算。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升,必将导致产成品存货的价值量升高。19952005年的10年间,全省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和产品出厂价格增势的变动方向,呈现高度的一致性(参见附表3)。2003年以来,工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较多。尤其是2004年其涨幅高达13.4%,致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幅攀升至30.7%,比上年高出17.8个百分点;若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产成品存货实际增长约16%左右。产成品存货增势较猛的行业,多数是原材料成本上升较快的行业。据问卷调查,因价格变动导致产成品存货量增加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38.4%。其中,价格变动产品占存货总量10%
17、以下的企业占31.7%,1030%的企业占36.5%,30%以上的企业占31.7%,超过50%的企业占22.2%。当前,还有20%的企业因产品价格上扬预期而惜售增加库存。3、企业大量采用新的销售方式销售方式变化,是导致“两项资金”占用增多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调查结果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普遍采用赊销策略。应收账款就其本义,指的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赊销而形成的应收款项。据问卷调查,采用赊销策略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9.8%。因赊销导致应收账款增加较多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21.3%。其中,这部分应收账款占总量1030%的达28.6%,30%以上的达45.7%。目前商场、超市经销基本上都
18、采用赊销方式。二是企业进入销售终端增多。随着企业直销网点扩大,铺底商品和占用资金大量增加。三是不少企业构建母子公司。企业内设部门独立成为新公司,造成半成品、产成品划分界限的变化,导致存货增加。据问卷调查,“两项资金”因母子公司关联交易增加而增加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0.4%。四是较多采用信用证等货款结算方式。据问卷调查,“两项资金”增加受信用证等结算方式影响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36%。企业自营出口贸易业务大量采用此结算方式。金华工艺美术公司反映,外贸货款要时滞3、4个月才能到手。(二)非正常原因1、相当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不少行业在多年累积的过剩生产能力尚未完全消化的情况下,本轮经
19、济周期又投资过度,形成过多生产能力。工业经济快速扩张中掩盖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去年明显暴露,今年还将进一步反映。这是造成企业“两项资金”占用过多、增长过快的重要原因。目前生产能力过剩行业的面很大,不仅是投资过热行业,而且包括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这在受国家重点宏观调控的行业反映更为明显,如水泥、钢铁行业等。其不良后果,不仅增加企业“两项资金”,而且加剧市场供需矛盾,出现新一轮的过度竞争,导致工业产品价格低迷和企业大量亏损,带来通货紧缩的风险,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成潜在威胁。据问卷调查,当前因受市场需求约束导致产成品库存增加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6.3%。其中,这部分产品占库存总量10%以下
20、的企业占25%,1030%的占35.5%,30%以上的占39.5%,超过80%的占11.8%。尖峰集团反映,如今水泥产大于销,行业恶性竞争加剧,企业迫于无奈降低收款条件,大量赊销;一些分销商故意拖欠货款,以往一个半月结账,现在要拖到三个月。2、产品供给不尽适应市场需求产品不适销对路和产销衔接不够,是相当部分企业库存积压的主要原因。其症状包括产品质量不佳,规格品种不全,花色款式单调,不少属供过于求的产品和冷背呆滞的老产品;还有,市场调查不准、供货不及时、价格不合理等。据问卷调查,因产品不适销对路导致产成品存货增加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2%。其中,这部分产品占库存总量10%以下的企业占47.
21、2%,1020%的占33.3%,20%以上的占19.4%。此外,因产销衔接不够导致产成品存货增加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8.7%。其中,这部分产品占库存总量10%以下的企业占34%,1030%的占36.1%,30%以上的占29.8%,超过80%的占17%。近年来,因国外反倾销遭致企业销售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医药行业的库存增加与不少药品退货有关。3、市场经济秩序尚不规范,一些企业和单位诚信意识缺失市场经济环境还不完善,客观上为企业“两项资金”特别是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提供了土壤条件。现在有两类不合理拖欠较突出:一是一般客户故意拖欠。不少客户生产经营状况不佳,资金运转困难,不诚信执行合同,任意延长
22、交货期,靠拖欠货款维持。据问卷调查,有20%的企业反映分销商有故意拖欠行为。受宏观调控影响,现在房地产商资金偏紧,拖欠增加。生产商品混凝土和水泥构制件的金华金厦公司反映,目前房地产公司拖欠货款较多,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因此从2004年的2300万元骤增到2005年的1亿多元。二是工程项目长期拖欠。工程项目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基建工程、市政工程,建设周期长,分期付款多拖欠也多。金华企业反映,现在有三分之一的政府建设部门(如经济开发区和公共事业建设部门等)拖欠企业款项。此外,绍兴等地和金融部门反映,不少工业企业在搞房地产,现房地产银根抽紧,母公司将资金转借给房地产子公司用,账挂在母公司的应收账款上,使账面
23、数大增。另据问卷调查,还有5%的企业因运输受限产成品库存增加。三、对工业企业“两项资金”现状的基本评价经过调查分析,对全省工业企业“两项资金”状况作三点判断:(一)“两项资金”现状比历史最严重时有较大改善目前的“两项资金”状况,与上世纪90年代之交问题最大时相比,区别比较明显。应该说,总的情况趋向好转,工业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依据有四:1、整个经济走势不同上世纪90年代之交“两项资金”问题最大时,正处于宏观经济调整期,宏观调控实行财政、信贷“双紧”方针,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明显趋紧,工业经济增势明显回落。现在也是在加强宏观调控,但实行的是财政、信贷“双稳健”方针,市场需求仍比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工业企业 资金 情况 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8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