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知识系统整理.docx
《机械原理知识系统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原理知识系统整理.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原理知识系统整理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机构的组成 1构件与零件 构件:从运动的观点分析机械时,构件是参加运动的最小单元体。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由多个零件组成的刚性系统。 零件:从制造的观点分析机械时,零件是组成机械的最小单元体。任何机械都由许多零件组合而成的。 2运动副及其分类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所形成的可动联接。 运动副元素:两构件直接接触而构成运动副的点、线、面部分。 构件的自由度: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运动的数目。 两个构件构成运动副后,构件的某些独立运动受到限制,这种限制称为约束。 约束:运动副对构件的独立运动所加的限制。运动副每引入一个约束,构件就失去一个自由
2、度。 运动副的分类: 1)按运动副的接触形式分: 低副:构件与构件之间为面接触,其接触部分的压强较低。 高副:构件与构件之间为点、线接触,其接触部分的压强较高。 2)按相对运动的形式分 平面运动副:两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为平面运动。 空间运动副:两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为空间运动。 3)按运动副引入的约束数分类 引入1个约束的运动副称为1级副,引入2个约束的运动副称为2级副,引入3个约束的运动副称为3级副,引入4个约束的运动副称为4级副, 引入5个约束的运动副称为5级副。 4按接触部分的几何形状分 3运动链 运动链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构成的系统。 闭式运动链:运动链的各构件构成首
3、末封闭的系统。 开式运动链:运动链的各构件未构成首末封闭的系统。 1 在运动链中,如果将某一个构件加以固定,而让另一个或几个构件按给定运动规律相对固定构件运动时,如果运动链中其余各构件都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则此运动链成为机构。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运动链。 机架:机构中固定不动的构件; 原动件:按照给定运动规律独立运动的构件 从动件:其余活动构件。 平面机构: 组成机构的各构件的相对运动均在同一平面内或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 空间机构: 机构的各构件的相对运动不在同一平面内或平行的平面内。 2.2 运动简图 机器是由机构组成,因此,在对现有机构进行分析,还是构思新机械的运动方案和对组成新机械的各种
4、机构作进一步的运动及动力设计时,需要一种表示机构的简明图形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用国家标准规定的简单符号和线条代表运动副和构件,并按一定比例尺表示机构的运动尺寸,绘制出表示机构的简明图形。它与原机械具有完全相同运动特性。 机构示意图:为了表明机械的组成状况和结构特征,不严格按比例绘制的简图。 功用: 1. 现有机械分析 2. 新机械总体方案的设计 机构简图的绘制步骤: 1. 分析机械的动作原理、组成情况和运动情况; 2. 沿着运动传递路线,分析两构件间相对运动的性质,以确定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 3. 适当地选择运动简图的视图平面; 4. 选择适当比例尺(=实际尺寸(m)/图示长度(mm
5、),用机构简图符号,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并从运动件开始,按传动顺序标出各构件的编号和运动副的代号。在原动件上标出箭头以表示其运动方向。 2 2.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及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 机构自由度的概念: 机构的独立运动数称为机构的自由度。 2.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机构的自由度取决于活动构件的数目、联接各构件的运动副的类型和数目。 该式称为平面机构的结构公式。 3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注意事项 (1)复合铰链 定义:两个以上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连接,所构成的运动副称为复合铰链。 解决问题的方法:若有K个构件在同一处组成复合铰链,则其构成的转动副数目应为个 (2)局部自由度 定义:若机构中
6、某些构件所具有的自由度仅与其自身的局部运动有关,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则称这种自由度为局部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经常发生的场合: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时添加的滚子;轴承中的滚珠。 解决的方法: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设想将滚子与安装滚子的构件固结在一起,视为一个构件。 (3)虚约束 在特定几何条件或结构条件下,某些运动副所引入的约束可能与其他运动副所起的限制作用一致,这种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重复约束称为虚约束。 虚约束经常发生的场合: a.两构件之间构成多个运动副时; b.两构件上某两点间的距离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时; c.联接构件与被联接构件上联接点的轨迹重合时; d.机构中对运动不起作用的对称部
7、分。 a) b) c) d) 机构中的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如果这些几何条件不满足,则虚约束将变成有效约束,而使机构不能运动。 采用虚约束是为了改善构件的受力情况;传递较大功率;或满足某种特殊需要。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机构的原动件数。 3 本节的难点是正确判别机构中的虚约束。在学习时应首先搞清楚虚约束的概念,掌握机构中存在虚约束的特定几何条件,以便计算机构自由度时,能正确判定出机构中的虚约束。同时应注意虚约束在特定的几何条件破坏后将成为实际约束。 2.4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分析 1.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任何机构中都包含原动件、机架和从动件系统三部分。由于
8、机架的自由度为零,每个原动件的自由度为1,而机构的自由度等于原动件数,所以,从动件系统的自由度必然为零。 杆组: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 基本杆组: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合称为基本杆组,简称基本组。 杆组的结构式为:3n=2pl 机构的组成原理:把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就可组成新的机构,其自由度数目与原动件的数目相等。 在进行新机械方案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满足相同工作要求的前提下,机构的结构越简单、杆组的级别越低、构件数和运动副的数目越少越好。 2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对已有机构或已设计完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力分析时,首先需要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即将机构
9、分解为基本杆组、原动件和机架,结构分析的过程与由杆组依次组成机构的过程正好相反。通常称此过程为拆杆组。 拆杆组时应遵循的原则:从传动关系离原动件最远的部分开始试拆;每拆除一个杆组后,机构的剩余部分仍应是一个完整的机构;试拆时,按二级组试拆,若无法拆除,再试拆高一级别的杆组。 3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法 目的:为了使平面低副机构结构分析和运动分析的方法适用于含有高副的平面机构。 概念:用低副代替高副 方法:用含两个低副的虚拟构件代替高副 高副低代必须满足的条件: 1.替代前后机构自由度不变 2.替代瞬时速度加速度不变 对于一般的高副机构,在不同位置有不同的瞬时替代机构。经高副低代后的平面机构,可视为
10、平面低副机构。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3.1 机构速度分析的瞬心法 4 1速度瞬心的概念 定义:当两构件1,2作平面相对运动时,在任一瞬时,都可以认为它们是绕某一重合点作相对转动,而该重合点则称为瞬时速度中心,简称瞬心,以P12滑块等速上升 滑块等速下滑 当滑块在水平力作用下等速上升时 当滑块在水平力作用下等速下滑时 式中F与R的大小未知, 作力的三角形 由力的三角形得 5 a) 平面摩擦 b) 滑块等速上升 c) 滑块等速下滑 d) 槽面摩擦 3槽面摩擦 由力三角形得: 。式中故 若令 则 称当量摩擦系数, 相当于把楔形滑块视为平滑块时的摩擦系数。与之对应的摩擦角称为当量摩擦角
11、。引入当量摩擦系数的意义在于: 当量摩擦系数引入后, 在分析运动副中的滑动摩擦系数时, 不管运动副两元素的几何形状如何, 均可视为单一平面接触来计算其摩擦力。 4.2 螺旋副中的摩擦 螺旋副为一种空间运动副,其接触面是螺旋面。当螺杆和螺母的螺纹之间受有轴向载荷时,拧动螺杆或螺母,螺旋面之间将产生摩擦力。 在研究螺旋副中的摩擦时,通常假设螺杆与螺母之间的作用力Q集中在平均直径为d 的螺旋线上。由于螺旋线可以展成平面上的斜直线,螺旋副中力的作用与滑块和斜面间的力的作用相同。就可以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研究。下面就矩形螺纹螺旋副中的摩擦和三角形螺纹螺旋副中的摩擦进行研究。 1.矩形螺纹螺旋副中的
12、摩擦 由力的三角形得: 拧紧力矩: 6 2. 三角形螺纹螺旋副中的摩擦 三角形螺纹和矩形螺纹的区别在于螺纹间接触面的形状不同。螺母在螺杆上的运动近似的认为是楔形滑块沿斜槽面的运动。 此时,斜槽面的夹角等于2(,称为牙形半角) 可得拧紧力矩 由于,故三角形螺纹的摩擦力矩较大,宜用于联接紧固。矩形螺纹摩擦力矩较小,宜用于传递动力的场合。 4.3 转动副中的摩擦 转动副在各种机械中应用很广,常见的有轴和轴承以及各种铰链。转动副可按载荷作用情况的不同分成径向轴颈与轴承和止推轴颈与轴承。 1.径向轴颈的摩擦 当载荷垂直于轴的几何轴线时,称为径向轴颈与轴承。轴颈在驱动力矩的作用下,在轴承中等速回转。 由于
13、存在法向反力N12,摩擦力于非跑和的径向轴颈 ,跑和的径向轴颈 ,其中为当量摩擦系数。对,摩擦力矩为 7 ,由力平衡 ,力矩平衡 。可得: 。 对于具体的轴颈,为定值。以轴颈中心O为圆心,为半径的圆称为摩擦圆, 为摩擦圆半径。总反力R21始终切于摩擦圆,大小与载荷Q相等。其对轴颈轴心O之距的方向必与轴颈相对于轴承的角速度的方向相反。上图中用一偏距为e 的载荷Q代替原载荷及驱动力矩M ,则 轴颈将加速运动 轴颈将等速运动 轴颈将减速运动,若加载前静止, 则保持静止状态。 2. 止推轴颈的摩擦 轴用以承受载荷的部分称为轴端或轴踵。轴端和承受轴向载荷的止推轴承2构成一转动副。非跑合的止推轴承轴端各处
14、压强相等;跑合的止推轴承,轴端各处的压强不相等,离中心远的地方磨损较快,因而压强减小;离中心近的部分磨损较慢,因而压强增大。 44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运动副中的摩擦是客观存在的,考虑摩擦的机构受力分析才能反映机构的实际受力状况。以曲柄滑块机构为例,介绍机构的受力分析方法。 45 机械效率及自锁 1 机械的效率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可分为驱动力、生产阻力和有害阻力三种。通常把驱动 力所做的功称为驱动功,克服生产阻力所做的功称为输出功,而克服有害阻力所做之功称为损耗功。 机械稳定运转时,有 式中Wd、Wr、Wf 分别为输入功,输出功和损耗功。输出功和输入功的比值反映了输入功在机械中有效利用的程度
15、,称为机械效率。 效率以功或功率的形式表达 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 用功率可表示为: 式中Pd、Pr、Pf分别为输入功率、输出功率和损耗功率 , 由于损耗功率不可能为零,所以机械的效率总是小于1。为提高机械效率,应尽量减少机械中的损耗,主要是减少摩擦损耗。 效率以力或力矩的形式表达 F为驱动力,Q 为生产阻力,vF和vQ分别为F和Q沿该力作用线的速度 8 假设机械中不存在摩擦,该机械称为理想机械。此时所需的驱动力称为理想驱动力F0,此力必小于实际驱动力F。对于理想机械: 故 所以 此式表明,机械效率等于理想驱动力与实际驱动力的比。 若用力矩之比的形式表达机械效率为: 式中MF0,MF分别表示为了克
16、服同样生产阻力所需的理想驱动力矩和实际驱动力矩。从另一角度讲,同样驱动力F,理想机械所能克服的生产阻力Q0必大于所能克服的生产阻力Q。对于理想机械: 同理,有下式成立: 式中,MQ ,MQ0分别表示在同样驱动力情况下,机械所能克服的实际生产阻力矩和理想生产阻力矩。 2机械系统的机械效率 对于由许多机械或机器组成的机械系统的机械效率以及计算,可以根据组成系统的机械效率计算求得。若干机械的连接组合方式一般有串联、并联、混联三种。 串联 系统的总效率为: 9 结论:串联系统的总效率等于各机器的效率的连乘积。串联的级数越多,机械系统的效率越低。 并联 则系统的总功率: 总输出功率为: 并联系统的总效率
17、不仅与各组成机器的效率有关,而且与各机器所传递的功率也有关。设max和min为各个机器中效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则maxa,在杆1绕转动副A转动过程中,铰链点B与D之间的距离g 是不断变化的,当B点到达图示点B1和B2两位置时,g 值分别达到最大值 gmax=d +a 和最小值 gmin=d -a。 如要求杆1能绕转动副A相对杆4作整周转动,则杆1应通过AB1和AB2这两个关键位置,即可以构成三角形B1C1D和三角形B2C2D。根据三角形构成原理经过公式推导可得出如下重要结论: 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如果某个转动副能成为周转副,则它所连接的两个构件中,必有一个为最短杆,并且四个构件的长度关系满足杆长之
18、和条件 我们考虑一下当选取不同的构件作机架时,会得到什么样的机构? 若取最短杆为机架-得双曲柄机构; 若取最短杆的任一相邻的构件为机架-得曲柄摇杆机构; 若取最短杆对面的构件为机架-得双摇杆机构。 如果四杆机构不满足杆长之和条件,则不论选取哪个构件为机架,所得机构均为双摇杆机构。 得出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存在的条件为: 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 边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2压力角和传动角 在图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如果不计惯性力、重力、摩擦力,则连杆2是二力共线的构件,由主动件1经过连杆2作用在从动件3上的驱动力 F的方向将沿着连杆2的中心线BC。力 14 F 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 原理 知识 系统 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7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