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人才调研报告(终结稿).doc
《民营企业人才调研报告(终结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人才调研报告(终结稿).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民营企业人才现状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和准备把握我县民营企业人才现状,破解民营企业人才工作难题,县人才办会同县经信委从2013年4月中旬开始,对县开发区、乾隆湖工业园、XX工业集中区、XX工业集中区及农民工创业园内的45家民营企业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走访调研,并针对我县重点发展的煤电及矿产采选、煤化工及精细化工、铝加工业、食品加工、机电制造、纺织服装等22家企业进行了专题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现状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领域人才队伍迅速壮大,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截至目前,全县民营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12万余人。调查的45家民营企业中,从业人员达6636人,大
2、学本科及以上学历544人,占职工总量的8.2%;大专学历1725人,占26%。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03人,占12.1%;专业技术人才875人,占13.2%。技能人员4958人,占74.7%。(一)从类别结构看,高层次人才比例较低从调研的45家民营企业情况看,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2.1 %、13.2%和74.7%,经营管理人才相对偏少。在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225人,初级职称602人,分别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5.5%、25.7%、68.8%。在技能人员中,初级工占全部技能人员的90%以上。(二)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才比例较高女性从业人员有1
3、845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7.8%。男性有4791人,占72.2%。在各类人才队伍中,男性经营管理人才有563人,占经营管理人才总数的70%;男性专业技术人才有701人,占80%;男性技能人员有3150人,占63.5%。(三)从年龄结构看,年轻人才逐步涌现35岁及以下的从业人员有4763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1.7%。在各类人才队伍中,35岁及以下的经营管理人才占17 %、专业技术人才占46%、技能人员占77%。随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壮大对年轻人才的迫切需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这也反映了非公企业年轻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四)从学历结构看,高等学历
4、人才偏少经营管理人才中大学本科以上、大学专科和中专及以下学历分别占经营管理人才总数的15.2%、46%和38.8%。专业技术人才中三类学历分别占8.2%、26 %和65.8%。技能人员中分别占5.1%、20.4%和74.5%。由此可见,学历高低与人员分布成反比关系,学历越高人员越少,学历越低人员越多。二、存在问题1、企业家人才观念淡薄。民营企业大多实行家族管理,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很多民营企业家存在“投入必须立即有产出” 的思维定式,往往把考察简单劳动的方法用到人才的使用和考核上,忽视企业的长远战略考虑,人才储备观念难以形成。2、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众多的民营企业没有设置人力资源管理机构,
5、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大多由总经理办公室或行政事务部门兼任。部分民营企业虽然成立了人力资源部,但并未实施系统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仅仅停留在档案、考勤、工资、社保等人事管理的范畴。企业重大人事问题如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任用等都有老板一人决定,“任人唯亲”现象较为严重。3、人力资源规划不科学。民营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规划,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预见性、计划性和执行性。调查结果显示:24%的企业有人力资源规划,其中认真执行的占40%,未认真执行的占60%。17%的企业正在着手建立。59%的企业没有建立。4、人才培训制度不健全。民营企业对人才重使用、轻培养,培训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6、调查发现仅有31%的企业有明文发布的岗前培训和定期轮训制度。在培训执行中,往往采用印发宣传册、以老带新、观看宣传片等形式进行,方法落后、形式单一,投入较少、力度不足,致使员工成长机会缺乏。5、人才引进渠道狭窄。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的渠道主要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和简单的市场招聘,引才效果相对较差。对于引进的高校毕业生,企业普遍反映不能安心工作,能力知识结构与企业的期望有较大差距。此外,受区位条件和经济水平的影响,一些企业的急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和科技创新型人才引进比较困难。调查中发现,企业员工以本地人为主,占85.8%。6、人才队伍不够稳定。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意识淡薄,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对人才的人事代理
7、、职称评审、在职教育、培养使用以及涉及人才住房、婚姻、交通等生活方面的问题重视不够,关爱人才、留住人才、尊重人才的氛围有待加强。此外,受本地经济区位等因素影响,人才流动性较大,尤其是技能型人才和中高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失严重。三、原因分析我县民营企业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相对匮乏,引进并留住人才有一定的难度。其原因既有民营企业自身因素、民营企业内部员工个人因素,也有政府因素。(一)民营企业自身因素1.人才观落后缺乏战略眼光。我县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仍没有摆脱传统人事观念的影响,存在重资历轻道德,重使用轻培训,重考核轻开发,大材小用、人才错用,急功近利观念与人才高消费等误区,没有真正树
8、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民营企业主往往把自己看成是企业至高无上的主宰,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很难引进高质量人才,即使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招揽到各类人才,也较难真正的使用、开发好人才,没能给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很难发挥人才潜能并使人才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实现企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双赢,最终很难留住人才。2、薪酬待遇低缺乏竞争力。薪酬是员工地位和荣誉的象征,薪酬多少,标志一个员工的才能、积极性和贡献的大小。薪酬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消费水平、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关系到他的生活质量与活动空间,关系到他的一切。因此,员工的薪酬问题始终是一个员工极为看重的问题。民营企业在薪酬方面的主要问题有:薪酬
9、水平与外部同行业相比较,不具有竞争力,从而导致企业在薪酬方面的吸引力降低。待遇的内部公平性也存在问题,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员工期望的基本的薪资待遇以外的更多方面的生活保障没有得到落实。3、晋升机会少缺乏激励机制。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因此,在人才选用和晋升时,最为担心的是这些人才对企业或老板的忠诚。一方面,企业感到原有的亲戚朋友创业元勋的能力、学识和素质已难以胜任企业的持续发展,急需从外部选聘人才。但另一方面又顾虑从外部选聘的人才是否和自己一条心,能否忠于企业,忠于职守。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导致企业以家族成员利益为中心,企业内从财务到人事等核心部门充斥着本家族人士,从而造成近亲繁殖。
10、在晋升、培训机会的分配与安排上,不是以员工的能力与实际需要为标准,而是将外聘人员当作“外人”,一律拒之门外。4、工作环境差缺乏吸引力。工作环境是工作时所处周围的条件,包括有关心理的、社会的因素,也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躁声、粉尘和振动等物质因素。工作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员工的能动性、满意程度、工作业绩和身体健康,而且影响产品质量目标的实现。民营企业在环境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员工缺少参与机会,人际关系紧张,与领导没有沟通渠道,物质条件恶劣。民营企业工作环境差也是民营企业难以引进并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5、管理机制不合理缺乏科学性。一是虽然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断提出“以人为本”的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营企业 人才 调研 报告 终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7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