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发展文化旅游的经验.doc
《欧洲发展文化旅游的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发展文化旅游的经验.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欧洲开展文化旅游的经验总结文化旅游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含量非常高的旅游形式,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1世纪原市场份额较大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增长率将下降,而文化旅游将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它将与探险旅游等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相比,文化旅游除了具有休闲、娱乐、健身、购物等一般功能外,更侧重于领略当地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艺术文化,是一种文化底蕴较深,能获取新的知识,增加阅历,满足文化需要的层次较高的旅游形式,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最受旅游者欢迎的旅游项目。而城市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承载体,就使得城市成为了开展文化旅游的最主要场所之一。在欧洲,这种现象十分明显,有资料显示,在欧洲旅游的旅游
2、者中有65的人是进行城市文化旅游。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城市文化旅游在我国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有可能成为我国2l世纪发展最快的旅游项目。如何适应旅游业的这种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经验是十分必要的。一、文化旅游与城市文化旅游(一)文化旅游和城市文化旅游的定义在实际应用中关于文化旅游的定义数不胜数,正如Mckercher和DuCross(2000)对什么是文化旅游的回答:“什么是文化旅游?这个看起来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很困难,因为关于文化旅游的答案几乎就像旅游者一样多。”不同定义的应用使得关于文化旅游的统计变得更为复杂,因此在欧洲往往是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定义。在 R
3、ichards著的荷兰出版物“Erfgoed Voor toerisme”(2003 ) 中,关 于“什么是文化旅游”一章中,Richards概括了四类文化旅游的定义,并分析了每类定义的优势和劣势,这四种定义是经验定义和操作定义、旅游起源定义、旅游动机定义。经验性定义表达了文化旅游的本质,操作性定义主要用来定义文化旅游者,并且通常被用来统计文化旅游者的活动范围。麦金托什(1985)认为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个方面,旅游者从中可以学到他人的历史和遗产,以及他们的当代生活和思想。Reisinger(1994)认为文化旅游是指那些对体验文化经历有特殊兴趣的游客发生的旅游行为,文化旅游除了一般的遗产旅游
4、,还包括艺术、信仰、习俗等,如民族宗教活动、风味小吃的品尝以及地方音乐戏剧舞蹈等等;同时,自然历史的旅游,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动植物的生态旅游,参加体育活动和观看体育赛事的体育旅游以及农业旅游等都在文化旅游之列。Jamieson(1994)认为文化旅游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手工艺、语言、艺术和音乐、建筑、对旅游目的地的感悟、古迹、节庆活动、遗产资源、技术、宗教、教育等。城市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主要形式之一在文化旅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城市文化旅游的定义与文化旅游的定义虽然有所相近,但仍有一定程度的不同。2004年欧洲旅游委员会与世界旅游组织发起的基于文化动机的欧洲城市休闲旅游研究中,研究者根据需
5、要确定了两个城市文化旅游的定义,它们分别是城市文化旅游的概念性定义,即人们出于获取新的信息与经验以满足其文化需求的目的,被目的地国家的城市文化吸引物所吸引,离开其惯常居住地所作的旅游;以及城市文化旅游的操作性定义:由于特别的文化吸引 物的吸引,使人们离开惯常居住地所作的旅游,这些吸引物包括城市遗产地、艺术和文化展示、戏剧等。(二)关于城市文化旅游活动在欧洲最新的城市文化旅游的研究中,关于文化旅游活动作了如下解释:文化旅游活动不仅包括像参观博物馆、观赏艺术表演、画展、参观遗产地等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它也包含居住于某一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语言、信仰、烹饪、服饰、习俗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产品(如建筑、
6、手工:制品以及相关的氛围)。 Howard(2002)将文化旅游的组成概括为如下几个维度:历史的和现代的维度(时间)、实物的和表演的维度(类型)、文化内涵的和非文化内涵的维度(旅行)、宽泛的和狭窄的维度(范 围)。城市文化由于内含城市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因此成为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城市的根本,由于文化对经济优势所具有的支撑性,决定了城市旅游主体上应是文化旅游。在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具体演绎成城市竞争的今天,城市文化旅游势必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然而由文化本身促成的经济优势只是促进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其他方面的因素也综合决定了城市文化旅游发展。巴赫雷特纳和齐恩斯认为生态友
7、好性、满足层次的多样性、度假方式的转变及对度假的新需求、对个人文化历史意识的激发促进了文化旅游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游客的需求也使得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日益剧增,文化旅游成为城市旅游业稳定增长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部分。要使得城市文化旅游具有成长性,关键是如何使得城市文化旅游具有吸引性。提升城市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梅迪纳认为文化的商品化是文化旅游出现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接近传统的一个可以利用的渠道,但文化商品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导致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会从相反的方向影响城市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一是文化的商品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展示了当地文化。科恩
8、认为文化的商品化对于为旅游而设计的文化商品能起到包含或展示当地文化的效果,通过满足游客需求和增加文化的价值可以更好地保护当地的传统。瑞恩认为旅游者的文化和旅游者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及当地居民和旅游者互动产生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别,旅游产生了有别于传统居民的不同的文化。亚当斯认为正是这种当地居民和游客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了文化真实性,而相关旅游商品则反映了游客的需求。这种结果使城市文化与城市旅游和谐相处,旅游融入了城市文化,而文化支撑了城市旅游 ;第二种结果则是展现给旅游者的舞台化的或是商品化的文化都有其失真性。麦肯莱尔认为旅游者主要是受寻求文化差异的激励,但是当地居民在前台展示给旅游者的只是当地文化很有限
9、的部分,因而这种舞台化的真实不是真实的文化体现。旅游文化的商品化使得文化商品和文化活动对于他们的生产者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文化上的意义,这种结果会使得由于过去追求商业化而失去文化的原真性,从而使得城市文化旅游失去吸引力二、欧洲的城市文化旅游(一)欧洲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欧洲的文化旅游起步较早,它也得到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认可。爱尔兰有着赛尔特文化的最古老遗存,近年来,文化旅游被认为是爱尔兰持续增长的经济和文化的象征,爱尔兰政府和国家旅游组织明确指出文化旅游是爱尔兰投资的重点。为了改变旅游业停滞不前的状况,意大利的前任旅游部长把文化旅游作为一个重要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潜在的市场。上世纪90年代,西班牙凭借其独
10、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来吸引新的旅游群体,把旅游目标市场聚焦到文化旅游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为:一是欧洲源远流长的文化;二是经济利益的推动。由于文化旅游的经济利益,政府成为欧洲文化旅游发展的一大主力军,除了试图更好地保护历史遗产外,最主要的是想寻求新的消费增长点。而事实证明,投资文化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二)欧洲城市文化旅游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欧洲各国政府把文化旅游正式作为国家政策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协调旅游与文化部门的合作,并组建一个完整的文化旅游产品。当前欧洲各国文化旅游政策存在两种形式: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挪威政府干预政策采用前者:政府总揽挪威的文化旅游市场和
11、文化吸引物,并制定国家旅游政策,包括明确的文化旅游主题,政策实施的具体方案以及财政预算的分配;丹麦采用后者:一个低水平的文化旅游政策可以为核心决策者补缺,一个文化旅游政策通常基于公众评估、民主决议来定夺。更多的国家介于这二者之间。除此之外,欧洲各国在欧盟的框架内也有着统一的欧洲的国际文化旅游政策,主要由欧盟、欧洲议会与欧洲旅游委员会等机构来施行。欧洲旅游委员会更是提出欧洲旅游的基本吸引力在于欧洲的文化。这些组织有力地协调了各个国家的利益,整合欧洲的文化旅游资源,强力保护了欧洲的文化古迹,推动着欧洲文化旅游的发展。对欧洲城市旅游数据分析显示,2000年是其城市旅游发展的高峰期,2001年2002
12、年有小幅度的下降,2003年有所恢复,过夜人数平均增长4%。这与美国“9.11”事件的影响和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有关。2004年后这种下降的趋势由于欧洲自身的需求的增加得到弥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城市文化旅游市场中占居了垄断地位,一般城市以及城镇则显示了良好的恢复能力。2000年以来欧洲城市文化旅游的增长量超过了全球旅游业的增长量。从欧洲城市文化旅游的客源市场来看,欧洲最大的文化旅游客源市场是英国和德国,两国占了欧洲出境游市场的40% ,但出游率最高的国家却是位于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和西北欧的小国。法国、英国和德国也是城市游的重要目的地,丹麦、德国、芬兰和意大利的旅游者文化旅游的动机更强。从欧洲城市
13、文化的旅游者来看,欧洲多数文化旅游者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从事专业或管理工作并有丰厚的收人,这印证了城市文化旅游者的高消费能力。从旅游者的年龄构成看,20岁到30岁年龄段的旅游者参与文化旅游活动的人数最多,但50岁以上的 旅游者参与文化旅游活动的比率最高。从欧洲城市文化旅游的动机来看,尽管仅有20%的人认为自己是文化旅游者,但很多研究已经证实,文化是城市旅游的最重要的动机。大量的游客是被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迹、博物馆、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活动以及艺术展览所吸引而前来旅游的。在城市文化旅游吸引物中除上述外,表达内在文化品质的目的地的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类创新性的文化产业、目的地的文化氛围等正日益变得
14、重要。而与固定的文化吸引物相比,事件旅游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欧洲文化主题年和文化主题城市开展的各类文化主题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印证了人们的兴趣已经从单纯的遗产遗迹转向了遗产加文化,或遗产加文化再加创造。在事件旅游中创造性因素远多于物质遗产,尽管大城市拥有更多的吸引游客的遗产和文化资源,但创新作为重要的吸引力资源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并且在文化旅游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三)欧洲城市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报告, 到2020年欧洲国家的入境旅游者将达到717亿,年增长率将达到3。尽管欧洲入境旅游者总数是增长的,但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将从1995年的598下降到2020年的459 ,
15、这是因为中东、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以及南亚地区的强有力的竞争,世界旅游业的年均增长率为41 ,欧洲将继续保持世界最大市场份额的地位。三、欧洲城市文化旅游的案例里斯本、鹿特丹、里昂和都灵四座城市并不是欧洲传统意义上的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然而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这四座城市十分注重发展文化旅游,使得这些城市在城市文化旅游得到了很好的开发,让这四座城市成为欧洲文化旅游线路中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一)里斯本里斯本是南欧国家葡萄牙的首都,位于伊比利半岛的特茹河河口,靠近大西洋,是典型的海洋城市。在16世纪大航海时代,里斯本是当时欧洲最兴盛的港口之一。里斯本是葡萄牙共和国的首都和葡萄牙最大的海港城市,位
16、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面积82平方公里。人口53.5万(1999年)。里斯本北面为辛特拉山。葡萄牙最大的河流特茹河流经城市南部注入大西洋。受大西洋暖流影响,里斯本气候良好,冬不结冰,夏不炎热。一二月份平均气温为8,七八月份平均气温为26。全年大部分时间风和日丽,温暖如春,舒适宜人。里斯本作为葡萄牙的首都和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是这四座城市中知名度最高也最受欢迎的城市,然而葡萄牙的民主进程以及其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延缓了这座城市旅游业的腾飞。里斯本也是直到近十几年才把建设国际级旅游目的地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大力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为了缩小与欧洲其他伟大首都的差距,弥补地理区位
17、劣势,里斯本大力推进城市的发展,促进了里斯本的现代化。里斯本在1998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这使得里斯本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同时也对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也大幅促进了里斯本旅游业的发展。现在的里斯本作为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城市,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完善的城市接待设施成为了代表南欧独特风情的国际旅游目的地。1.里斯本的成功经验里斯本是四座城市中最早提出要发展旅游业的城市,里斯本作为葡萄牙的首都其旅游业开展的比较早,但里斯本一开始并没有把旅游业作为要大力发展的产业,这座著名的工业港口城市直到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才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从此把旅游业视作发展当地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大
18、力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此后里斯本的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里斯本为了打造其文化旅游而举办了许多国际级的活动,如举办世界博览会,以此来大力宣传里斯本的本土文化和文化旅游景点。这些活动也让里斯本享有一个非常积极的旅游形象,虽然这一形象可能已经超过其客观的优点,但毕竟其旅游形象的打造非常成功,并且也奠定了到这一优势保持到未来的基础。其主要做法就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文化进行投资开发,同时避免对那些陈词滥调的低速文化进行投资,此外就是要加强城市现代化建设,以及多功能的基础设施建设。里斯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完备,这要归功于1998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为了成功举办世博会,里斯本市投入巨资大力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
19、设,并且对城市的布局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得如今的里斯本基础设施和城市布局十分合理,这也为里斯本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里斯本的公共交通很发达,在公共交通网络中,很多交通线路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如诗如画,千姿百态和并且也相对便宜;然而对于交通网络的交叉连通性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此外里斯本的酒店和餐饮服务业很发达,餐馆和酒店分布广泛且十分方便,并且也十分有吸引力。2.里斯本存在的问题相对于其他方面,里斯本的旅游信息和接待工作相对来说做得不是很好,里斯本景区景点众多,其旅游信息系统显然不能满足需要,在里斯本曾经发生过由于访问旅游信息系统的人数过多,导致系统崩溃的事件引起游客不满,这也
20、说明了旅游信息服务建设的不完善是会严重阻碍城市旅游的发展的。最近里斯本在全市建立了网络状分布的信息亭,来为旅游者提供信息取得的巨大成功。此外,里斯本旅游局也会为到来的游客提供免费的精美的旅游宣传册,宣传册是用多种语言印刷的并且包括了主要景点的各种信息,而且用一种易懂的但详细的方式标示出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里斯本的餐饮和酒店服务业虽然很多很方便,但是其提供的服务却比较单调,不能很好的满足游客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3.小结从里斯本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发展好文化旅游首先要做好软件方面的提升,比如首要和次要旅游产品的打造,城市内部的便捷性和无障碍服务,这是让旅游业有效发展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在里斯本
21、有很好的体现,里斯本的城市发展本来是无规律的即兴的,而为了成功举办98年世界博览会,里斯本必须加强城市合理性布局以及增加服务接待设施数量和服务的质量,这也为里斯本今日的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虽然里斯本在一些方面仍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是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的措施。比如在里斯本,当局为游客设定了一种游客卡,这种卡主要是鼓励游客到那些确实具有很好品质但知名度不高的景点去游览,这些景点平时可能根本不会被旅游者所考虑,通过这种鼓励措施,能够增加游客在里斯本的平均停留天数并且也很好的起到了客源分流作用。里斯本的这种做法表明的是其对于提升游客满意度的一种积极态度,这样的做法能够弥补接待设施的不足
22、,但这并不是一种能够从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如果能够通过增加服务接待设施和组织高品位的旅游体验活动,这些问题都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观点通过98年举办世界博览会得到了当地居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认同,从此里斯本的旅游业开始快速发展。(二)鹿特丹鹿特丹是荷兰第二大城市,欧洲第一大港口,位于欧洲莱茵河与马斯河汇合处。鹿特丹位于荷兰的南荷兰省,它是欧洲最大的海港,鹿特丹市直到近年来甚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鹿特丹风光集萃(19张)公里,有新水道与北海相连。港区水域深广,内河航船可通行无阻,外港深水码头可停泊巨型货轮和超级油轮。鹿特丹是连接欧、美、亚、非、澳五大洲的重要港口,素有“欧洲门户”之称。城市市
23、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港区100多平方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鹿特丹遭受了巨大损失,整个城市几乎被德军破坏殆尽。战后,市政当局开始执行重建计划,并征用整个被破坏的地区,借助于战后全球经济的复苏,鹿特丹也飞速发展起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鹿特丹有了翻天覆地的变换,步入鹿特丹,宛如置身于一座新兴的大城市。它的城市建设规划是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新布局实施的,建筑物基本上是战后新建的,外观新颖别致,大多为西欧风格,造型独特,异彩纷呈。市区有规模宏大的银行、保险公司和国际贸易中心机构。在老城区,许多街道路面是用石头铺成的,保留数百年前的风貌。鹿特丹是一座位于马斯河沿岸的城市,市内河道很多,有各种
24、各样的船只停泊在河边。在建筑物近旁,在河畔,在桥边,荷兰独特的风车随处可见,构成一幅幅如画的景色。1.鹿特丹的成功经验鹿特丹与里斯本一样都是海港城市,是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桥梁,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此外鹿特丹也是一个十分现代化的都市。这座荷兰城市有着很强的活力,在城市政策,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意义深远的创新工程,让这座城市成为世界上最为现代化的城市之一,这也是它的最有特色的城市标志。与此同时,全市拥有显着地方性特色,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同时,十分注重古老街道的保护,使现在的鹿特丹成为了现代与古朴并存,世界多种文化交融的著名旅游城市。可以说政府的政策导向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欧洲 发展 文化 旅游 经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7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