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用况图课件.ppt
《第3章用况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用况图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章 用况图,本章的主要概念系统边界、参与者、用况、包含、扩展、泛化问题的提出:在系统尚未存在时,如何描绘用户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如何规范地定义用户需求?考虑问题的思路:把系统看作一个黑箱,看它对外部的客观世界发挥什么作用,描述它外部可见的行为。,系统是由一条边界包围起来的未知空间,把内外交互情况描述清楚,就确切地定义了系统的需求,捕获与整理需求:即要发现业务逻辑和需求,并用用况描述进行描述。描述需求的范围:功能、属性、约束、风险等。系统功能:系统应该做。明显的(应该做的,显式的)、隐藏的(应该做的,隐式的)。系统属性:系统的特性或系统的度量,如易用性、容错性、响应时间、界面形式、零售价格
2、、应用平台。系统属性的使用范围:整个系统或部分。用况不是需求或功能的规格说明,但也展示了和体现了其所描述的过程中的需求情况。一个用况是一个或几个参与者使用系统的一项功能时所进行的交互过程的描述。,用况图:主要用于对系统、子系统或“类”的功能行为进行建模。益处:易于对需求规范化有利于进行OOA有助于发现主动对象对系统测试来说,产生测试用例。,系统边界,系统边界:一个系统所包含的所有系统成分与系统以外各种事物的分界线。系统:是由“用户”使用的软件,以及所有与其相关的硬件。指被开发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不是指现实世界的系统。系统成分:,参与者:在系统边界以外,与系统进行交互的事物人员、设备、外系统,系
3、统边界与参与者,31系统边界,定义:系统边界是一个系统所包含的所有系统成分与系统以外各种事物的分界线。系统是指被开发的计算机软硬系统自身,而不是泛指问题域的全部事物所构成的现实系统。如果在其中使用一个原来已经存在的系统,这样的系统就应该放在正开发的系统之外,把它看作是一个外系统。如果一个大系统在任务分解时,被划分成几个子系统,则每个子系统的开发者都可以把其他子系统看作是外系统,系统边界以内只包括自己所负责的子系统。,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与系统的关系包括如下几种情况:某些事物位于系统边界内,作为系统成分。如超市中的商品,抽象为系统内的“商品”对象。某些事物位于系统边界外,作为参与者。某些事物可能既有
4、一个对象作为其抽象描述,而本身又是在系统边界以外与系统进行交互的参与者。如超市中的收款员,他本身是现实中的人,作为参与者;在系统边界内,又有一个相应的“收款员”对象来模拟其行为或管理其信息,作为系统成分。某些事物即使属于问题域,也与系统责任没有什么关系。如超市中的保安员,在现实中与超市有关系,但与所开发的系统超市商品管理系统无关系。这样的事物既不位于系统边界内,也不作为系统的参与者。,认识清楚上述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就划分出了系统边界。,32 参与者,简言之,参与者是在系统之外的与系统进行交互的任何事物。321 概念与表示法定义:用况的使用者在与这些用况交互时所扮演的一组功能高内聚的角色。参与者
5、是与系统交互的任何事务。,收款,检查,工作人员,参与者,用况,用况,关联,关联,参与者可以发出对系统服务的请求参与者能够初始系统部分的动作按系统的要求提供服务响应系统的请求(例如:提款机)通过参与者和系统之间服务请求的复杂对话与系统交互所有参与者的请求/响应的完全集构成了可以觉察到的系统的问题域边界。系统从来不会对没有被设计的问题域部分作出响应,也就是说它不处理没有被设计的请求输入。一个参与者的一个实例代表以一种特定的方式与系统进行的单独的交互。尽管在模型中使用参与者,但参与者实际上并不是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存在于系统之外。,一些参与者可能具有共同的对系统调用的请求。一种做法是显式地将这样的每一
6、个请求与每一个参与者相关联。(不推荐)如果一组参与者具有共同的性质,可以把这些性质抽取出来放在另一个参与者中,它们再从中继承,把这种关系称为参与者之间的泛化关系。,322 识别参与者,下面是一些指导:1首先将精力集中于启动系统行为的参与者。这些是最容易识别的参与者,从中可以找出其他参与者。2从用户的角度考虑,怎样使用这个系统。3识别单个参与者在系统中可能担当的角色,然后确定参与者的各个角色。4.对识别出来的参与者,记录它们的责任。5.通过识别一般的或较特殊的角色来组织参与者。,从如下方面寻找参与者 用户从直接使用系统的人员中发现参与者。这里强调的是直接使用,而不是间接的。特定的人,在系统中可扮
7、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添加数据、使用数据及产生报告的那个人就扮演了三种不同的角色,反映为三种不同的参与者。例如,用户角色的类别可为:目标终端用户、管理员、经理或顾客。外部系统所有与系统交互的外部应用系统都是参与者。从系统边界的角度,应该把与软件系统一起运行以完成特定任务的应用系统,看作是外部的应用。,设备识别所有与系统交互的设备。这样的设备与系统相连,向系统提供外界信息,或在系统的控制下运行。通常,不包括监视器、键盘、鼠标和其它的标准的用户接口类型设备,但我们考虑外部传感器(输入信息)和受控马达(输出信息)。外部事件当构造实时和异步交互的系统时,将外部事件识别为潜在的参与者就变得更加重要了。例如
8、,一种说法:由时间的流逝而激发系统的活动是常见的情况。可以把时间事件作为一个参与者,也可以把时间事件作为系统的一部分,还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用。,总结:如何发现参与者?人员系统的直接使用者直接为系统服务的人员设备与系统直接相联的设备为系统提供信息在系统控制下运行外系统上级系统子系统其它系统外部事件,33用况 用况是对参与者使用系统的一项功能时所进行的交互过程的描述。,1、使用用况的原因 用况是对用户需求(主要是功能需求)的规范化的描述。为领域专家、最终用户和开发者提供一种相互交流的手段。为开发者提供一种认识和理解系统的方法。用况是开发期间随着演化而测试每个元素的基础。使用用况,有助于捕获界面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章用况图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7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