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练习与答.docx
《机械制造基础练习与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基础练习与答.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制造基础练习与答第4章 练习题 1. 单项选择 1-1 表面粗糙度的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 小于50 等于50200 等于2001000 大于1000 1-2 表面层加工硬化程度是指。 表面层的硬度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比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 1-3 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 机床误差 夹具误差 刀具误差 工艺系统误差 1-4 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主运动方向 进给运动方向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1-5 试切n个工件,由于判断不准而引起的刀具调整误差为。 3s6s 3s 6s nn1-6 精加工夹
2、具的有关尺寸公差常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 1/101/5 1/51/3 1/31/2 1/21 1-7 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 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 切削力的大小 1-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原因是。 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刀尖与主轴轴线不等高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1-9 在车床上就地车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 降低三爪卡盘卡爪面的表面粗糙度 提高装夹稳定性 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1-10 为减小
3、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传动。 升速 降速 等速 变速 1-11 通常机床传动链的元件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 首端 末端 中间 两端 1-12 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之和 倒数之和 之和的倒数 倒数之和的倒数 1-13 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 大于 等于 小于 远小于 1-14 接触变形与接触表面名义压强成。 正比 反比 指数关系 对数关系 1-15 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 正比 反比 指数关系 对数关系 1-16 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 传给工件 传给刀具 传给机床 被切屑所带走 1-17 磨削加工中,大部分磨削热。 传给工件 传给刀
4、具 传给机床 被磨屑所带走 1-18 为了减小机床零部件的热变形,在零部件设计上应注意。 加大截面积 减小长径比 采用开式结构 采用热对称结构 1-19 工艺能力系数与零件公差。 成正比 成反比 无关 关系不大 1-20 外圆磨床上采用死顶尖是为了。 消除顶尖孔不圆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消除导轨不直度对加工精度的 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1-21 加工塑性材料时,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 低速 中速 高速 超高速 1-22 强迫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 无关 相近 相同 相同或成整倍数关系 1-23 削扁镗杆的减振原理是。 镗杆横截面积加大 镗杆截面矩加大
5、 基于再生自激振动原理 基于振型偶合自激振动原理 1-24 自激振动的频率( )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 大于 小于 等于 等于或接近于 2. 多项选择 2-1 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有。 试切法 调整法 定尺寸刀具法 自动控制法 2-2 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有重要影响。 耐磨性 耐蚀性 抗疲劳强度 配合质量 2-3 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等几种基本形式。 径向跳动 轴向窜动 倾角摆动 偏心运动 2-4 影响零件接触表面接触变形的因素有。 零件材料 表面粗糙度 名义压强 名义面积 2-5 如习图4-2-5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车孔。加工后发现被加工孔出现外大里小的锥度误差。产生该误差的可
6、能原因有。 主轴径向跳动 三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刀杆刚性不足 2-6在车床上以两顶尖定位车削光轴,车后发现工件中部直径偏大,两头直径偏小,其可能的原因有。 工件刚度不足 前后顶尖刚度不足 车床纵向导轨直线度误差 导轨扭曲 2-7在车床上车削光轴,车后发现工件A处直径比B处直径大,其可能的原因有。 刀架刚度不足 尾顶尖刚度不足 导轨扭曲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B A 习图4-2-5 习图4-2-7 2-8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内部热源主要有。 切削热 摩擦热 辐射热 对流热 2-9 如习图4-2-8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钻孔。加工后测
7、量,发现孔径偏大。造成孔径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车床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尾座套筒轴线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刀具热变形 钻头刃磨习图4-2-8 不对称 2-10 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常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有。 机床几何误差 工件定位误差 调整误差 刀具磨损 2-11 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随机误差的因素有。 机床热变形 工件定位误差 夹紧误差 毛坯余量不均引起的误差复映 2-12 从分布图上可以。 确定工序能力 估算不合格品率 判别常值误差大小 判别工艺过程是否稳定 2-13 通常根据 X-R 图上点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 ( )。 有无不合格品 工艺过程是否稳定 是否存常值系统误差 是否存在变值系统误差
8、 2-14 影响切削残留面积高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等。 切削速度 进给量 刀具主偏角 刀具刃倾角 2-15 影响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有等。 切削速度 切削深度 进给量 工件材料性质 2-16 影响外圆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磨削用量有。 砂轮速度 工件速度 磨削深度 纵向进给量 2-17 消除或减小加工硬化的措施有 ( )等。 加大刀具前角 改善工件的切削加工性 提高刀具刃磨质量 降低切削速度 2-18 避免磨削烧伤、磨削裂纹的措施有 ( )等。 选择较软的砂轮 选用较小的工件速度 选用较小的磨削深度 改善冷却条件 2-19 消除或减弱铣削过程中自激振动的方法有 ( )。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增大工
9、艺系统阻尼 加大切削宽度 采用变速切削 3. 判断题 3-1 零件表面的位置精度可以通过一次装夹或多次装夹加工得到。 3-2 零件表面粗糙度值越小,表面磨损越小。 3-3 零件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时,可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3-4 粗糙表面易被腐蚀。 3-5 在机械加工中不允许有加工原理误差。 3-6 工件的内应力不影响加工精度 3-7 主轴的径向跳动会引起工件的圆度误差。 3-8 普通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不大。 3-9 采用预加载荷的方法可以提高接触刚度。 3-10 磨削机床床身导轨时,由于磨削热会使导轨产生中凸。 3-11 只要工序能力系数大于1,就可以保证不出废品
10、。 3-12 在x-R中,只要没有点子越出控制限,就表明工艺过程稳定。 3-13 切削过程中的热效应将使加工表面产生张应力。 3-14 在车床上使用切断刀切断工件时的重叠系数等于0。 3-15 冲击式减振器特别适于低频振动的减振。 4. 分析题 4-1 在铣床上加工一批轴件上的键槽,如习图4-4-1所示。已知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为0.05/300,夹具两定位V型块夹角a=90o,交点A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1/150,阶梯轴工件两端轴颈尺寸为f200.05mm。试分析计算加工后键槽底面对工件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习图4-4-1 4-2 试分析习图4-4-2所示的三种加工
11、情况,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假设工件的刚度很大,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a) b) c) 习图4-4-2 4-3 横磨一刚度很大的工件,若径向磨削力为100N,头、尾架刚度分别为50000 N/mm和40000N/mm,试分析加工后工件的形状,并计算形状误差。 A B FP C D 100 300 习图4-4-3 50 4-4 曾有人提出一种在工作状态下测量工艺系统静刚度的方法,其过程如下:如习图4-4-4所示,在车床顶尖间装夹一根刚度很大的轴,在轴靠近前、后顶尖及中间位置预先车出三个台阶,尺寸分别为H11、H12、H21、H22、H31、H32。经过一次走刀后,测量加工后的
12、台阶尺寸分别为h11、h12、h21、h22、h31、h32。试:1)说明用此方法测量工艺系统静刚度的原理;2)如何由上面的数据确定工艺系统刚度?3)说明该方法的优缺点。 H21 H11 H21 H31 H12 H22 H22 H31 h11 习图4-4-4 H32 H32 h12 4-5 磨削CW6140车床床身导轨,若床身长L=2240mm,床身高H=400mm,磨削后床身上下面温差t = 5。试计算由于工件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 4-6 在无心磨床上磨削销轴,销轴外径尺寸要求为120.01。现随机抽取100件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其外径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X = 11.99,均方根偏
13、差为S = 0.003。试: 画出销轴外径尺寸误差的分布曲线; 计算该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 估计该工序的废品率; 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04-7 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尺寸要求为f20-0.1mm。若根据测量工序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其标准差为s=0.025mm,公差带中心小于分布曲线中心,偏差值为0.03 mm。试计算不合格品率。 04-8 在无心磨床上磨削圆柱销,直径要求为f8-0.040mm。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组数据,共测得200个数据,列于表4X4-8,表中数据为7960+x。试: 1) 画出x-R图; 2) 判断工艺规程是否稳定; 3) 判断有无变值系统误差; 对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制造 基础 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