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doc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doc(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 第三稿 目 录第一篇 总则1第二篇 术语2第三篇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4第四篇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8第五篇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与建设要求101 总体要求102 公共服务设施103 住宅与建筑134 基础设施建设185 管线综合356 景观与环境35第六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7第七篇 附则39本标准用词说明及其它说明40附件一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基础资料收集表41附件二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成果及深度要求46附件三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与详细规划基础资料收集表50附件四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与详细规划成果及深度
2、要求55第一篇 总则11 编制目的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导下为加强对我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指导特制订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1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区建设城镇不含乡政府驻地及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区建设应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规划和建设管理目标是建设成为城市型居住社区或居住小区13 规划层次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包含三个层次规划内容一是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二是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
3、划三是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com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是村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对村镇体系规划相关内容的深化和优化调整应单独编制com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是指导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规划应同时编制14 一般管理规定com 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编制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省市二级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评审县市区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评审com 县市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由市级人民政府审批省直管县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由省人
4、民政府审批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县市级人民政府审批com 参编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单位应取得城乡规划乙级以上资质参编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单位必须取得城乡规划丙级以上资质15 规划依据com村社区布局规划的依据如下com1县市区村镇体系规划com2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com3县市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com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com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依据主要是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或村镇体系规划以及乡镇总体规划16 规划范围com村社区布局规划宜以县市区管辖的行政范围为规划的地域范围乡镇也可以在行政管辖的地域范围内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布
5、局规划但应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同时编制com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宜以行政村范围进行规划若是多个行政村合并的宜以规划合并调整后的行政村范围为规划范围com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范围应按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结合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确定com2 17 规划原则 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就业为本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第二篇 术语21 新型农村社区指在农村区域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所建设的居住方式与农村产业发展相协调且具备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新型农民聚居点22 新型城镇化 是指不仅强调城镇化率而且强调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以及农民生活方式的
6、改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强调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支点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23 城乡统筹 是指同时兼顾城市和乡村利益综合统筹考虑的工作方法和思路24 城乡一体化发展 是指在城乡统筹工作方法及思路的引领下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发展目标统筹安排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实现其均等化的发展模式25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 是指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选址布点规划主要包括新型农村社区的位置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建设引导等也包括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是村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对村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优化26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 是指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范
7、围内对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做出安排的规划27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 是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范围进行的兼有控规管制要求的修建性详细规划28 平原农区 指处于平原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地区27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是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占用的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化用地四类不包括生产用地29 建筑线一般称为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210 历史文化名村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及河南省政府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 第三篇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31
8、指导思想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在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指引下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32 规划期限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33 原则与要求com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体现集中集聚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人口在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积极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进城进镇居住科学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com 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以规模大区位好基础实施相对配套的现有村庄为基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com 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方便居民现代生活的要求基本符合耕作半径com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的选
9、址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没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地段避开生态敏感区并应避开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以及文物埋藏区com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避免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路输油管线穿越应避免沿公路展开布局特别是沿公路两侧展开布局com 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应符合县市区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与特殊功能区规划的要求com 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应充分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应与县市区城镇发展规划相衔接 34 主要内容com 应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目标包括新型农村社区的数量平均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目标人均收入目标平均耕作半径等com 应依据编制的原则和目标要求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
10、规划com1 应依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规模com11 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的确定宜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M p 1X M -规划期末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 P-整合村庄的人口总数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整合的行政村或村庄的人口总数 X-期末城镇化转化率按河南省2030年城镇化水平70的目标河南省现有农村人口的40需转移到城镇因此河南省整体的期末城镇化转化率为40 -转化率折减系数虽然河南省规划期末的城镇化转化率为40但却需要20年才能完成因此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调查研究并确定转化率折减系数一般转化率折减系数应在025075之间com12集中集聚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每个行政村原则上不
11、超过1个每个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规模原则上不低于2000人山区丘陵区的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可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600人com2 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均用地应不超过100m2com3 新型农村社区选址应充分考虑用地条件交通条件和水源条件com2款comcomcom求com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应编制村庄的迁并与整合规划com1 村庄的迁并整合规划应注明被迁并整合村庄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并应注明被迁并整合村庄的去向com2 在地理条件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村庄不宜整合迁并应就地改造应逐步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且有新型含义的农村社区应特别注意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com 新型农村社区的分类com1
12、 根据新型农村社区的相对位置可分为一般型新型农村社区城郊型新型农村社区和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区com11 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区指位于城镇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建设模式com12 城郊型新型农村社区指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内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与城镇发展的关系com13 一般型新型农村社区指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外的新型农村社区com2 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旧有村庄的整合情况可分为多村合建型新型农村社区和单村独建型新型农村社区com21 多村合建型农村社区指两个以上行政村或多个自然村共同建设一个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方式在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空间
13、发展规划时应进一步编制以人口土地边界调整为主要内容的村庄迁并整合规划com22 单村独建型新型农村社区指一个行政村或一个行政村内部几个自然村庄单独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时编制村庄迁并整合规划主要是集体建设用地和人口的整合com3 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容纳人口的多少可分为特大型农村社区大型农村社区中型农村社区和小型农村社区com31 新型农村社区的规模划分应com31 新型农村社区规模划分 com31 人口规模人社区类型 600010000特大型社区40006000大型社区20004000中型社区2000小型社区com32人口规模超过10000人的新型
14、农村社区宜按镇规划标准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其内部社区的详细规划也宜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进行编制人口规模小于10000人的新型农村社区其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制com4 根据我省自然地理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农区新型农村社区和山区丘陵区新型农村社区com41 平原农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宜采取集聚整合规模发展的模式进行建设重点推广特大大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com42 山区丘陵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宜采取适度集聚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模式进行建设重点推广中型和小型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com5 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现有建设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新型
15、农村社区规划类型还可分为就地改建型和异地新建型com51 就地改建型新型农村社区基本特点是不占或少占耕地具有较好的或便于形成的对外交通条件拥有值得保护利用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配套并可以实施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社区建设的需求com52 异地新建型指在一般耕地或另选荒坡地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其选址原则com3款要求com村社区布局规划应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导com1 应根据县市区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特殊功能区规划以及城镇发展规划在新型农村社区分类的基础上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包括新型农村社区产业的发展方向规划建设的特点和要求等com2 根据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需迁并整
16、合的村庄除危房维修外所有集体和个人的建设活动包括危房改造严禁在现村庄新建和改建应纳入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统一规划建设com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应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核算com1 应核算现状城乡建设用地的构成com2 应核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占地规模com3 应核算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集约节约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规模com4 应对规划期末城乡建设用地的平衡进行预测35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com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包括道路交通体系规划给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电力电信工程规划环境卫生工程规划防灾减灾工程规划等com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总原则是分区统筹区域共享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规定其中
17、污水工程规划应符合河南省分建区域性污水处理厂的要求环境卫生工程应符合河南省分建区域性垃圾处理场的要求36 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com 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的总原则是分区分级统筹科学合理配置区域共享共建com 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com求37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专项规划com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的总原则是大区域统筹全局小区域根治重点即大的生态系统建设大的流域污染问题治理要从全局和全区域出发进行规划建设小区域内应重点治理污染源和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com 生态区和环境功能区的规划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38 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com 历史文化保护总的原则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先保护后开发
18、com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重点是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其中也包括对农村自然状态以及历史文化原真性的保护保护乡村的美好印记com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39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应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重点是近期应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和相关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对近期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做出具体安排310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成果应有文本图件和相关附件构成第四篇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41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com 在规划的范围内确定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发展的结构和产业发展的目标按宜工则工宜农则农
19、宜商则商的原则充分体现农民就地就业就地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com 在规划的范围内对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土地使用和空间发展做出安排实现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在功能上的有机对接com 在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核定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com1 由于在产业布局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中已对生产性用地做出安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中应不含生产性用地生产性用地的建设规划应另行编制com2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标准按两类控制类为7585m2适用于高层或多层为主的社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行政村类为8595m2适用于部分有低层住宅的社区人均耕地大于1亩的行政村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
20、标准分类 com2分类人均用地指标m2 人适用范围类7585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行政村类8595人均耕地大于1亩的行政村注各市县可根据当地实际对上述标准进行调整但最高不能超过100 m2人com 在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规划范围内的村庄迁并整合规划com 在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规划范围内的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com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应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用地做出具体安排其规划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com1与自然环境和谐与产业发展产业布局相衔接用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清新优美充分体现乡风民
21、情和时代特征com2 集中紧凑避免无序扩张全面综合地安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各项用地com3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标准应com3 的规定各项建设用地取值相加不应超过建设用地上限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标准 com3用地类别占建设用地比例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 人类类住宅用地557545705075公共设施用地8156156516道路广场用地1015715916绿化用地584858建设总用地10075858595注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公共建筑用地和公用工程设施用地com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应编制建设用地范围的专项工程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应符合本标准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42 新型农村社区空
22、间发展规划的规划期限为510年43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的成果由文本图纸以及附件构成第五篇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与建设要求1 总体要求com 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应进一步研究论证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和建设用地范围com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人口与用地规模宜与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相一致com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用地标准宜与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相一致且应对空间发展规划阶段确定的用地布局进行深化和优化com 新型农村社区详细应对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进行深入细致的勘察和调研应对建设用地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现状建设情况等做出建设性的评价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农村 社区 规划 建设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