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如何提高办事协调能力.docx
《机关干部如何提高办事协调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关干部如何提高办事协调能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关干部如何提高办事协调能力机关干部如何提高协调办事能力 根据集训班的安排,由我跟大家谈一谈机关干部如何提高协调办事能力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自我感觉认识还很肤浅,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失误和教训值得吸取。下面,根据自己的体会并借鉴他人的经验,就这个问题同大家进行交流,不当之处希望批评指正。 一、提高机关干部协调办事能力的重要性 所谓协调,是指基于一定目的,运用恰当手段,对影响工作的相关因素所进行的调适和磋商。协调的核心是使有关部门和人员和谐地进行工作,在各自岗位上,朝着一个目的共同努力。其目的在于消除内耗、化解矛盾,把各方面力量汇聚成和谐统一的合力,以求得最佳效益,实现共同目标。美国人际关系专家,
2、被基辛格博士誉为成功者的太阳的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剩余85%归于他的人际关系和协调能力。”可见,协调能力对一个人来讲,特别是对在座的即将进入各级机关工作的同志们来讲,是何等的重要!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提高协调办事能力的重要性。 1、提高协调办事能力是领导机关抓工作落实的需要。领导机关是一个整体,许许多多的工作都是需要由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配合共同抓好落实的。拿政治机关来说,就有大量的工作是通过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完成的。如:干部的教育整顿,需要干部、宣传部门一起抓;对干部涉财案件的查处,需要纪检、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军事检察院、
3、军事法庭还要介入;招生调学工作,表面上看由干部部门主抓,但也需要司令部的作训、侦察、炮兵、装甲、工兵、机要,政治机关的宣传、保卫,后勤机关的军需、卫生等部门的通力配1 合才能完成;两防工作,保卫、军务、军械等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落实基层建设纲要,由组织部门主抓,但其它部门同样需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抓好分管工作的落实。这些工作,有的是我们自己牵头办的,有的是别的部门牵头办的,但不管是牵头还是不牵头,都有个协调的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因我们的水平低、能力差,牵不好头,协调不利,抓落实就成了一句空话,机关的作用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挥。现在,有的单位忙乱现象突出,这里固然有工作多,四平八稳就
4、完成不成任务的因素,但也有的是由于上下之间、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欠沟通,造成打乱仗、低效工作的现象。 2、提高协调办事能力是领导机关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前面我们说了,领导机关的大量工作是需要通过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完成的,因此,要提高机关工作的效率,就必须提高机关干部的协调办事能力,这是个前提条件。协调办事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对其作出缜密的思考、进行周全的安排和不辞辛苦地抓落实。 3、提高协调办事能力是机关干部履行职责的需要。机关工作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协调各方面,形成一个合力,共同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因而,机关干部如果协调办事的能力不强,就很难履行职责,
5、就不能说是一个称职的机关干部。现在,一些同志没有把协调办事当做自己的职责范围,对于由别人牵头、需要自己配合的工作,不积极主动,认为不是自己的事,不负主要责任,没有认识到支持配合别人共同抓好工作落实,同样也是自己应尽的职责,绝不是可办可不办,可办好可办坏的,而是必须尽力协调办好的。对于由自己牵头,需别人配合的工作,缺乏耐心,一遇挫折和矛盾,就退缩了,不是从自己能力水平上找原因,而是一古脑地把责任推给别人,埋怨别人,没有认识到争取不到别人的配合,完成不了工作任务,自己也有责任,应该主要从2 自己身上找原因。 4、提高协调办事能力是机关干部成长进步的需要。据美国幸福杂志下属的研究会对美国500位年薪
6、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界高级管理人员和300名政界人士的调查,结果表明:其中93.7%的人认为人际关系顺畅和较强的协调能力是事业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我们国内调查显示,中国每100位头脑出众、业务过强的人士中,就有67位因人际关系不畅、协调能力不强而在事业中严重受挫,难以获得成功。对于在座的同志来说,许多人将会在机关、基层两个领域交替发展,并逐步走上领导岗位。看一个干部是否具有领导才能,有多大的发展前途,标准当然很多,象政治素质、道德水准、文化知识、决策水平等等,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协调办事能力如何。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一定是善于运用、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使人尽其才、才适其位,运用自如,井然有序
7、。相反,一个协调能力弱的领导,只会把一个单位搞成一盘散沙、混乱不堪。这方面,我们过去是有教训的。有的干部当个参谋、干事、助理员还行,一旦下部队当个主官或副职,就暴露出协调管理能力差的弱点。表现在一天到晚忙得够怆、累得够怆,但负责的工作总是不见起色,甚至逐步下滑,被别人称为辛辛苦苦的不称职干部。因此,做为一名机关干部,不但要对组织、对工作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要不断提高协调办事的能力。 二、当前机关干部在协调办事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1、协调办事能力较弱。其表现是:一是协调办事的意识性不强,平时不注意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满足于独立完成一些具体的业务工作,遇到复杂的问题不知道用协调的手段去解决,往往
8、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在那里跑单帮,完成不了重要的协调任务;二是遇事不清楚怎么去协调,需要和哪个部门协调,和谁协调,先找谁协调,后找谁协调,3 心中没谱,路数不清,只是现请教别人、现打听招法,办起事来效率低,漏洞百出;三是凡事只有领导出面才能协调好。当然,对于一些涉及部门较多的重大活动,需要财力、物力、人力给予重点保障的事情,由领导出面统一协调是必要的,但对于一般性的协调工作,我们还是提倡机关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不依赖领导就能自己协调解决。 2、对协调办事存有偏颇认识。对于政治机关干部来说,要求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组织材料水平,这是我们政治机关的特点。一些同志对这一特点有片面认识,似乎只要文字
9、水平高,材料写得好,就是一个称职的机关干部,至于其它工作,其它能力水平,过得去就行。有的同志瞧不起协调办事的活,认为协调办事是具体事务性工作,是敲边鼓的工作,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也有的同志认为协调办事就是跑跑颠颠,没啥大出息,那玩艺谁都会干,像通信员似的,长个腿就行,不需要太高的能力水平,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协调办事不热心,不注重提高这方面的能力素质,一旦遇到重大问题需要协调多方面力量时,就显得很吃力。 3、对协调办事存在畏难情绪。办事难确实是当前协调工作中的一个实际情况。一些同志受畏难情绪的影响,在进行协调时容易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遇事绕着走。当领导布臵了一项较难协调的工作时,能推就推,
10、能躲就躲,怕完不成任务不好交待;另一种情况是对已经接手的工作不尽力、标准低,协调中一遇难处就往回转,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只求完成任务,不管标准高低;第三种情况是搞不负责任的较劲儿。跟别人协调某项工作时,只要对方提出这事如何如何难办,自己就不再进一步做工作,认为反正都是工作上的事儿,用不着软磨硬泡,将来出了毛病,领导追究下来,也不全是自己的责任。 在协调的问题上,我们不妨学习一下战国时期的苏秦。苏秦,东周4 洛阳人。相传早年学习姜太公兵法,但始终不被人器重。其家人和亲属经常对其进行嘲笑,瞧不起他。面对这种境遇,苏秦没有气馁,反而激励了他求仕显名的决心。从此,他闭门不出,博览群书。为了不使自己产生
11、惰性,他头悬梁、锥刺股。一番苦读之后,他开始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理论,但均未成功。最后,他来到秦国,向秦惠王鼓吹自己的理论,却不料同样受到秦惠王的冷遇。从此,苏秦把满腔热情化为愤懑,他决心报复秦国。于是,他深居简出,苦心研究,历时一年之久,终于创造出一套制秦的战略-合纵战略。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使六个诸侯国达到诸侯相亲,贤于兄弟的境界。当时,天下之大,百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苏秦也凭借自己非凡的协调才能和三寸不烂之舌,挂上了六国相印。但后来,又出现了一位协调高手-张仪,秦国的张仪运用连横之术,游说于各诸侯国之间,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
12、,使其归附于秦,或拆散其联盟,使力量削弱。在秦惠王统治时期,张仪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如果说苏秦凭借自己非凡的协调能力使六个诸侯国得以苟延残喘的话,张仪则是充分运用协调术,为秦国的强大和后来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此二人均堪称当时的协调大师。 汉高祖刘邦总结自己得天下的经验时说: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这就是说,刘邦得天下靠的就是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这三个人中,又以谋士张良为头功。刘邦封赏萧何8000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关干部 如何 提高 办事 协调 能力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6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