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社会学讲义.doc
《文化社会学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社会学讲义.doc(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文化与文化社会学第一节 文化概念的理解一、理解文化概念的视角1。常识理解的文化学文化(文字)文化补习班文化宫、文化俱乐部文化局、文化部2。知识所理解的文化中国功夫、太极拳京剧(中国歌剧)针灸推拿(中医)新石器文化河姆渡文化3。理性所理解的文化国民性格民族精神中华智慧华夏神韵二、文化的原始内涵(一)文化的汉语词源1文文即纹“物相杂”(易系辞)“错画也”(说文)2化化者,人由生而死,由死而生“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系辞)。3文、化合用文、化合用表示与自然“神理”、外在“武功”相对的人的、内在的一种特性。刚柔相济,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
2、贲卦)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王融曲水诗序)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二)文化的拉丁文词源拉丁文中的cultra,英法语中的 culture,原意为耕种、栽培、居住,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生产活动)的意义。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精神活动)的意义,包括人的技能的练习,性情、品德的陶冶、教养,蕴含有通过人的努力摆脱蒙昧和纯自然状态。 三、文化的定义(一)西方的文化定义美国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1952年作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一书中收集了1871-1951年间的164种定义,并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
3、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他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的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他们所带来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做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二)中国学者对文化的定义 梁漱溟认为,文化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他把人类生活的样法分为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三大内容。 蔡元培提出“文化是人生发展的状况”,并列举衣食住行、医疗卫生、政治、经济、道德、教育、科学等事项。 梁启超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胡适说:“第一,文明是一个民族应付他的环境的总成绩;第二,文化是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 (三)文化概念的界定1。
4、就过程而言 文化就是人化或自然界的“人类化”,也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2。就结果而言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存在于各种内蕴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于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文化的核心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四)文化即人化 “文化即人化”是指,人们按照“人”的价值和“人”的理想去改变外部世界和人本身,使之美化、完善化。这样的活动及其成果就是文化。 文化与自然相对而言,是对天然、自然状态的否定与扬弃,是对本能、兽性、蒙昧等“非人”特性的否定与扬弃。通过这种
5、否定和扬弃,人及其外部世界向相反的方向即人为的和人性的方向转化。第一,文化意味着让人的生存状态更自由。 第二,文化意味着让人的生存状态更加完美和完善。 第三,文化意味着自然界的“人化”。文化意味着人创造人工的器物。文化意味着人自身的“人化”。 第二节 文化的社会学涵义一、社会学的文化定义 社会学所讲的文化,内容非常广泛。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经验、感知、知识、科学、技术、理论、谬论以及财产、制度、教育、语言等等,都属于文化现象;大则宇宙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则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一切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等级观念、角色地位、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等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6、。文化乃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 二、对社会学文化定义的理解第一,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而不是天生的、地造的。第二,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特质。第三,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第四,文化是不同形态的特质。该文化定义的特色:第一,它主要是从文化本身的规定性做出的,避免了仅仅从文化的起源上、历史上或单独从结构上、个别特征上以及价值上界定概念。第二,这个定义努力把文化现象与人类活动的一般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等的内容和形式区别开来。第三,这个定义力图把人类创造的各种特质的文化现象与人类的文化心理、文化行为区别开来。 三、文化现象的分类1、马林诺斯基分类:(1)物质设备;(2)精神方面
7、的文化;(3)语言;(4)社会组织。2、奥格本首先把诸文化现象划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然后在非物质文化中又划分出宗教、艺术一类精神文化和规范人类行为的制度、习惯一类调适文化。3、孙本文把诸文化现象首先划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类。又在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中分别划出调适自然环境、调适社会环境和调适物质文化而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共分两大类,六小类。 考察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会发现整个历史科学可以被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两个方面。 4文化诸现象分类:第一类:智能文化;物质文化第二类:规范文化;精神文化第三节 文化社会学概述一、文化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文化社会学是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及
8、其社会学性质与社会作用的一门科学。它的目的就是通过培养健康文化,消除不良文化,来创建和谐的精神家园,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 文化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包括:(1)文化的内涵与特征(2)文化的起源和创造;(3)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文化层、文化丛、文化圈、文化区、文化类型、文化模式);文化功能(文化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4)文化生态(文化与自然环境、文化与社会环境、文化系统内部的协调) ;(5)文化的生产与消费;(6)文化传播与文化变迁;(7)文化冲突与文化控制(包括文化安全);(8)文化与人的社会化、文化与文明、文化与生活方式诸关系;(9)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此外,民族文化发展趋势问题、世界文
9、化问题,文化的应用性研究等。 文化社会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特殊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又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如宗教社会学、哲学社会学、伦理社会学、法律社会学、语言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文艺社会学、信息社会学等等。不同的分支社会学都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 二、文化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进化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从19世纪斯宾塞、泰勒等人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文化研究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新实证主义文化社会学,都属于这种观点。认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一定时代的种族与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他们大都从人类本质的一致性推导文化发展的直线性。 2、传播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这是19世纪末与20世
10、纪初期出现的德国文化圈派、英国传播学派、美国的历史学派的文化理论。认为文化最初都是在一个地方产生的,后来经过传播才在其他各地发展起来。英国的G艾略特史密斯认为,人类的一切文化只有一个中心,这就是埃及,其他世界各地的文化都是由埃及传播出去的。史密斯的理论被称为“泛埃及主义”。 3、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年鉴”派、英国马林诺斯基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学派,以及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结构主义者,都持这种文化观点,实用主义者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功能的需要,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维护社会规范的一种有价值的工具。4、心理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用人类心理说明文化现象的产生
11、及其作用的理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德国巴斯蒂安、英国爱德华泰勒及19世纪末期美国沃德、吉丁斯等人的进化论的文化著作。但真正用心理解释人类文化现象并形成一种理论体系的,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反实证主义的思想家。主要理论有族体心理学派、弗洛伊德主义,其他像符号互动论、存在主义、现象主义也有类似的观点。 三、文化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把文化现象放到历史哲学和思辨哲学的高度来概括其一般发展规律的。而文化社会学则是研究文化现象的具体的发展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的,就其自身的理论性质来讲乃是实践的、应用的科学,其方法也多属经验的、应用的研究。 2。与经济学的关系:经济学研究文化的价
12、值,但不带价值判断。它所关注的只是经验事实与规律。而文化社会学不仅研究文化的价值、功能与规律,而且这种研究本身带有很强的价值判断的性质。3。与历史学的关系:历史学主要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文化社会学主要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历史只研究过去,而文化社会学更着重于研究现代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而且还通过这种研究预测将来文化的发展将怎样影响和作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4、与人类学的关系:人类学与文化社会学的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文化人类学。作为人类学分支的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主要研究的是原始民族(包括史前)的社会文化,而文化社会学不仅研究原始民族的社会文化,而
13、且更着重于研究现代各民族的社会文化。 5。与民俗学、考古学的关系: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禁忌等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门学科,多限于民间社会文化,而不像文化社会学那样研究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考古学只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状况,文化社会学要对人类文化从古到今做全面的考察和研究。6。与文化学的关系:文化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文化内部的规律性、文化的历史过程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替代情况。而文化社会学则强调文化的社会作用和文化在具体的社会领域中所起的作用。四、文化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1、大力发展文化社会学有利于对中国社会文化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研究,以便给社会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文化参数。 2、开展文化社
14、会学研究对中国的现代复兴与文明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3、文化社会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还与其他学科交互影响,产生了不少新的边缘学科。借助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城乡建设中所遇到的具体社会文化问题,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无疑会使我们少受挫折,免走弯路,加快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4、作为一门学科,中国文化社会学的研究中断多年,而今发展这门学科,以填补多年的学术空白,自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也有重大意义。当前创建健康文化,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章 西方文化社会学第一节 西方古典文化社会学所谓西方古典文化社会学,乃是指19世纪中叶以后以实证主义哲学和进化论的社会学为理
15、论基础的文化社会学研究。又称综合社会学。一、古典文化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1、古典文化社会学研究是适应商业资本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法国孔德试图以新的哲学和政治体系建立起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与和谐关系,以便消除社会弊病,解决社会问题。到了70年代,他的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学思想深入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并且逐渐成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2、古典文化社会学研究的产生,是由它当时的社会文化基础决定的。(1)哲学的发展为古典文化社会学研究的产生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2)18世纪以来的社会思想的发展也为古典文化社会学研究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3)古典文化社会学研究的产生是与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
16、考古学等学科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3、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社会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古典文化社会学的几位先驱人物1。法国的孔多塞和英国的弗格森 2。法国的孔德和英国的斯宾塞3。英国的约翰麦克伦南、约翰卢伯克和爱德华泰勒;德国的阿道夫巴斯蒂安以及瑞士学者巴霍芬、美国的路易斯亨摩尔根。 三、古典文化社会学的几个流派1。文化地理派 法国孟德斯鸠的社会地理学,著罗马盛衰原因论。 法国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史达尔,著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 德国民族学家巴斯蒂安的文化地理区域理论和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文化区域分布论。 德国的地理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学家拉策尔,主要著作有人类地理学(188218
17、91)、非洲的弓(1891)、土地与生活(1901-1902)等 。 法国丹纳、英国的勃克尔。 2。文化心理派 巴斯蒂安的“原始观念”和泰勒的“原始信仰” 。 美国的沃德著有动态社会学(1883)、文明的心理因素(1893);美国的吉丁斯著有社会学原理(1896)、社会化理论(1897) 英国的詹姆斯弗雷泽是民俗学家,著有金枝集(1890),芬兰的希尔恩主要研究文学、艺术一类精神文化,著有艺术起源(1900)。3。文化人种派 法国的约瑟夫戈比诺、德国的奥托安蒙和英国的H张伯伦等人。 四、从达尔文到摩尔根1。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2。赫胥黎的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进化论与伦理学3。恩斯特海克
18、尔的人类发展史、宇宙之谜4。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第二节 文化社会学学科的确立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文化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确立并得到发展的时期。这与该时期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危机密切联系在一起,也与社会学本身的发展分不开。一、世纪交替中的社会学1。文化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这个时期西方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反实证主义一进化论的思潮分不开的。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 。20世纪初期,则有法国的柏格森和意大利的克罗齐等人倡导直觉主义。狄尔泰的“精神科学”和李凯尔特的“文化科学” 。2。文化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与这个时期社会学本身的建设是分不开的。 一是加强了社会学方法论的
19、研究;二是重新确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文化社会学学科的确立 1。德国的作为综合社会学的文化社会学 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 巴德的社会学的历史哲学 斯宾格勒的人类文化形态学或文化类型学 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 马克斯舍勒尔的知识社会学 桑巴特的“精神社会学” 艾弗勒韦伯的文化史与文化社会学 2。美国的对文化做社会学研究的文化社会学 乔治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符号互动”论 杰西伯纳德的社会心理的调适行为研究、社会学的领域和方法 杜威的人性与行为 博阿斯的人类学与现代生活艾尔弗雷德路易斯克鲁伯的人类学(种族、语言、文化、心理学、史前史)、文化发展的结构、文化变迁论罗伯特路威的文明与野蛮 维拉姆奥格
20、本的社会变迁 勒蓬的文化社会学与民族社会学的领域和问题皮梯利姆索罗金的“文化进程”论,社会的和文化的进程、社会、文化和个性 美国的文化社会学无论是从心理学转向行为主义研究而产生的,还是从文化人类学转向现代社会生活的社会学研究而产生的,它的共同点都在于说明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作用。3。法国和英国的文化社会学法国的杜尔克姆,著社会学方法论,把文化看做社会事实。英国的马林诺斯基:文化论 布朗著有社会人类学、民族学方法与社会人类学方法到20世纪初期,在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中,在社会学从综合研究到经验研究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社会学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发展了起来。三、几个主要学派的文化社会学思想 1。德
21、国的“文化圈”学派 德国的格雷布内尔: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05)、美拉尼西亚的弓文化及其亲属关系(1909)等书。 奥地利的施密特:神的观念的起源(1912年出版第1卷)、南美洲的文化圈与文化层(1913),并与别人合著有民族与文化,(1924)。2。英国的传播学派 威廉里弗斯:美拉尼西亚社会史 格埃史密斯:古埃及人(1911)、早期的文化移动(1915)、人类史(1930)以及文化起源论等书。 佩里:太阳之子3。美国的历史学派侧重于从民族共同史的形成中说明文化发展的区域观念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则更侧重于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变化。4。法国的“社会学年鉴”学派 杜尔克姆:社会分工论(
22、1893)、社会学方法论(1895)、自杀论(1897)及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1912)马莫斯:是杜尔克姆文化社会学思想的主要继承者。他在这个时期的最有名的著作是馈赠分析(1925) 。葛兰特:一位“中国学”专家,著有中国古代舞蹈与传说(1926)、中国宗教史概论(1922)、中国古代文化史等书。5。英国功能学派英国的马林诺斯基 :澳大利亚土著家族(1913)、巫术、科学与宗教(1925)拉德克里夫布朗 :安达曼岛人(1922)、澳洲诸部落的社会组织(1931)第三节 西方现代文化社会学 (新的综合时期) 从20世纪初到七八十年代,是西方文化社会学从“批判”走向新的“综合”发展的时期。这种“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社会学 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5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