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战略论文从国家让渡到民间介入.doc
《文化战略论文从国家让渡到民间介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战略论文从国家让渡到民间介入.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国家让渡到民间介入 同乡组织是近代上海众多社会中间组织之1。(注:所谓社会中间组织,1般是指那些非政府、非营利且带有自愿性的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组织,又被称为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或第3部门。)对于上海这样1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同乡组织在近代城市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们在外来人口中发挥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从而不仅是沟通政府与外来人口的桥梁,同时也成为两者间矛盾的缓冲地带。同乡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既是近代上海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又是近代上海社会平稳运行的非官方基础。 1、政府缺位与开埠前后的同乡组织 上海城市的移民性特征早在开埠以前便已较为突出地展现出来。自康熙2103年(168
2、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以后,上海的商业航运业便获得空前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城周围“店铺多得惊人,各处商业繁盛,1进黄浦江就看到江上帆樯如林,表现出上海在商业上的重要性”。(p.556)商业的发展使近代前夕的上海聚集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以商人为主的外来人口,甚至有人夸张地认为:“游贾之仰给于邑中,无虑数10万人”。(p.69)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以同乡商人为主体的会馆组织也相继建立。自1754年安徽徽州、宁国人在上海建立徽宁会馆以后,到开埠前夕的1842年,上海县城内外由外省籍商人创设的会馆、公所至少已经达到27所。3 同乡会馆本是由官方批准建立的民间组织,但是,由于清代上海知县既受制于
3、财力的不足(实际上,在当时的财政体制下,上海县几乎谈不上有什么专门的地方财政收入),又受制于人力的局限,因而除征收赋税和维持治安外,官府很难对城市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管理。这种独特的政治生态结构使地方官府许可之下成立的会馆组织成为外来人口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会中间组织,尽管这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民间的自我协商。正如劳伦斯•克里斯曼所指出的那样,在前近代时期的中国城市,外来经商者乃是“在不设引人注意的管理机构的情况下来管理自己”。4(p.654)也正是因为如此,有学者便将前近代时期上海的会馆定义为“基于商业移民和传统的乡土观念,客籍商帮在沪地为了内部互助互济和对外竞
4、争排难,而集资公建的同乡、同业祀神集会的庙宇式的馆舍和公约性的为工商业服务的社会组织”。5当然,这种自我管理在某些时候又得到官方的鼓励与放大。比如,嘉庆101年(1806年)时两江总督铁保便规定:“上海1地,凡客省商船进出口,皆需本省会馆出具保结。”6(pp.8687)因此,清代前期上海会馆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国家的权力让渡。 如果说通过会馆、公所这类社会中间组织的自我约束来实现对工商业有效管理的权力让渡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官府故意安排的话,那么,后来的形势发展却超过了官方对于会馆功能的最初考量。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航运业的发展,大量外来人口,特别是长期活动在海、陆运输
5、和码头搬运上的既无恒产、亦无恒业的“游民”数量不断增加,其频繁的流动性远远超出了清政府官方的制度设计。在传统保甲制度难以对他们像本地人口那样进行约束的同时,来自本地官府的驻防、差役力量也缺乏足够的实力对他们实现有效的控制。因此,官府不得不求助于与这些“游民”来自同1地区、且常常属于他们雇主的会馆董事们。这1办法1直延续至1840年以后。据开埠初期大臣的奏章所述:来自广东、福建的游民们“无从觅食,遂以护送鸦片为事。自上海以至苏州,动辄聚至盈千累百,向皆责成会馆董事稽查约束,分别遣散”。7(pp.546547)太平天国战争时期,面临小刀会的“结党为患”,以道台为首的地方官员在“事先听到了他们的意图
6、”之后,也主要是“召集各地会馆董事,责成他们对不逞之徒严加管束”。8(p.53)有学者就此评论说:“由此足可见上海地方政府在对外省籍人员管理方面的1筹莫展,以及会馆公所在这方面的影响与号召力。”3 但是,在缺乏强大政权力量的前提下,政府迫不得已的权力让渡通过会馆对外来人口实行直接管理的最终结果是随着“闽广7党之乱”的爆发而以失败告终。会馆难以承担起对同乡“游民”直接管理和约束的原因很多。从体制的角度考虑,在传统行政体制之下,清政府从未深入到社会底层对城乡人口实行过直接的控制,绅士地位的突出和绅士功能的强大作用乃是封建政府对整个国家实现有效管理和控制的必要中介。对大量流入的外来人口的管理求助于会
7、馆绅董则是这种管理模式的模仿与延伸。但是,会馆绅董们与地方绅士间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来自其他地方的会馆绅董们并未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他们既不像绅士们那样具有崇高的道德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忠诚使命感,也缺乏对本地强烈的归宿感,当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对政府的忠诚相冲突,当同乡纽带的现实需要超越国家政治目标时,会馆董事们并不能完全按照当局的要求对同乡进行约束,而往往是“阳诺阴违,居其间”。8(p.128)因此,当他们的同乡最终在上海发起小刀会起义之后,他们自己也被裹挟其中,“非帮同拒敌,即设法救济”。9(p.84)可以认为的是,由本为社会中间组织的会馆承担原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行政管理责任,不
8、管是在前近代时期,还是开埠以后,都超出了它们的时代命题。在政府缺位的情况下,同乡组织很难真正实现对外来人口的有效管理。 2、同乡组织的更新与管理现代性因素的成长 小刀会起义和太平天国战争相继失败以后,随着国家统治的重建和社会秩序的恢复,上海的发展进入1个新的历史时期。但是,在这以后直至清末的很长1段时间里,尽管新的同乡会馆如潮惠会馆(1866年)、京江公所(1876年)、江宁7邑公所(1886年)等相继出现,但从整体上讲,作为社会中间组织的同乡会馆却发展相对缓慢。(注:到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有关同乡会馆的研究成果中都并没有对这1现象进行过合理的解释。笔者认为,虽然并无明显的史料证据,但极有可能
9、是经过小刀会起义之后,来自官府的不信任使会馆的发展遭遇到1定的阻力。另1方面,“同治中兴”时期政府统治力量的强化又限制了会馆如以前那样可能的发展空间。)而且会馆在自身的功能调适方面似乎也是彻底放弃了对城市政府行政管理的介入,而依旧延续着传统的轨迹朝向调解同乡商业纠纷、实施商业自我管理和同乡救济等方面发展。因此,同乡会馆的发展又回到了与这1时期上海城市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并不协调的老路上。 虽然目前尚不能确定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干预了会馆在19世纪后期的发展,但进入20世纪以后,同乡组织的发展方向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晚清政府新政的展开以及随之而来的清政府垮台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新的社会组织形式相继出现
10、。对于会馆原有的商业自我管理功能来讲,商会的成立显然是1个较为强烈的冲击。自1905年上海总商会成立以后,商人与会馆的关系日趋松散自愿,建立在官方授权基础上的会馆管理同乡商人的现象在民初上海已很少见。随着会馆在工商业管理中作用的下降,其活动范围似乎只剩下慈善活动1块。但是,与其他纯公益性慈善团体相较,同乡组织却又有着慈善团体所没有的诸多特征,尤其是新的同乡组织同乡会兴起之后。(注:近代上海的同乡会诞生于1905年反美华工禁约运动。民国时期,上海的同乡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其数量远远超过了会馆曾经达到过的规模。根据郭绪印先生对上海市档案馆有关同乡会全部档案的查阅,民国期间上海出现了119个同乡会。
11、参见郭绪印著:老上海的同乡团体,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第30页。) 由于管理是1种自觉的控制过程,任何社会中间组织在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其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都应以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沟通、协调、参与决策等运行机制为前提,同乡组织也不例外。从这1角度看,与原有的会馆相较,在新的背景之下建立起的同乡会有着许多新的特点。 首先,为适应19世纪末期以来外来人口持续增加、社会构成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同乡会的成员涵盖面不断拓宽。随着工商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口使19世纪末的上海“跨越了它发展阶段中每个人了解他的邻居的那种小型社会阶段”。10(p.73)外来人口的职业构成也覆盖了
12、除商业、航运业而外的其他城市2、3产业。这种新的变化显然超越了原以商人为主的会馆所吸纳的范围。与会馆相较,20世纪以后成立的同乡会并不对会员的职业与身份进行限制,如镇江旅沪同乡会章程规定:“凡现在旅居上海市区城内之镇江同乡年龄在106岁以上为预备会员,210岁以上不论性别经本会会员2人之介绍填具入会志愿书缴纳会费者均得为本会会员。”11因此,同乡会的开放性使这1组织能够将更多的同乡吸纳到组织中来,其成员构成的多样性显然是会馆所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成员构成的扩大也使同乡会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实现其功能。 其次,与晚清以来社会中间组织民主化趋势相适应,新成立的同乡会内部管理的民主化特征明显,同乡
13、会也更多地体现了现代社团的特征。清末民初,随着新政的展开以及“法团”等新式社团组织概念的引入,以商会的建立为始点,各种类型的社会中间组织都经历了早期现代化的更新与再造。就同乡组织而言,这种更新与再造最为集中的体现便是同乡会中现代民主制度的引入与组织结构的科层化。1方面,设有会员大会和理、监事会的同乡会“抛弃了会馆的传统仪式,并大张旗鼓地采用民主的平民主义和公开化的主张”,12(p.266)另1方面,组织结构的科层化又使同乡会的组织现代化性特征大为增强。以宁波同乡组织为例,4明公所并未设立专门的业务管理机构,银钱、善举等重大事务皆由董事总管,而宁波旅沪同乡会则按照会务的多寡设立了各种分工明确的专
14、职机构,除了成立之初设有审查、评议、文牍、经济、会计、调查6科而外,1928年以后又根据会务扩展的需要新设基金委员会、建设股、教育股、评事股、调查股、土物陈列股、社交股。因而具有较为明显的现代社团机构设置模式。13由传统社团向近代社团的转变,不仅为外来人口的社会整合与自我管理的实现奠定了民主的基础,而且同乡组织科层化结构的形成与扩展“反映了它们所从事的活动中具有类同政府职能的性质”,使它们能够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更加全面地致力于外来人口的公共事务管理。14 第3,在外来人口日益增多、城市社会也越来越复杂的前提下,同乡组织只有以更积极的态度深入到外来人口中去,从外来人口进入上海之后的基本生存需要到自
15、我实现的需要以及无法在城市继续生存之后的退出需要等等方面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才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实现外来人口的管理。与会馆相较,同乡会的注意力更明显地集中于外来人口的现实需要。比如,正是鉴于锡金公所“仅及于调恤殡葬之事,犹未足谋同群之演进也”而难以适应新的时代需要,无锡同乡在1923年成立的无锡旅沪同乡会将其业务范围拓展至推行教育、提倡实业、调查状况、介绍职业、调处争执、慈善救济、公共卫生等“救生”的事项。15(“序”p.2,“10年大事记”p.4)业务范围的拓展使同乡会能够在更大的范围里发挥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作用,较之会馆也更有利于增强外来人口在城市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与此同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战略 论文 国家 让渡 民间 介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5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