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特色街道建设工程策划初步设计方案.doc
《文化旅游特色街道建设工程策划初步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旅游特色街道建设工程策划初步设计方案.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总 论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第三章 项目建设目标第四章 项目建设依据一、政策依据二、市场依据三、资源依据第五章项目策划一、策划原则二、策划理念三、策划方案方案一:1、选址2、打造模式3、规模4、机理5、建筑风格定位6、道路方案二:1、选址2、打造模式3、规模4、机理5、建筑风格定位6、道路第六章项目实施第七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第八章 项目效益分析一、社会效益二、经济效益第九章可行性结论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特征1、项目名称XX.XX城区文化旅游特色街道建设工程策划初设方案2、项目性质新建立面改造3、策划单位XX区文化体育局4、项目地点XX区XX镇二、建设内容 方案一:兴建古驿客栈、民居穿
2、斗式吊脚楼、街戏台、石牌坊、名人故居及纪念馆、公馆、祠堂等构成的“古驿一条街”。方案二:立面改造民居建筑,恢复文庙、名人故居等建筑,新建街戏台、石牌坊等景点建筑。三、项目总投资预计方案一:168亿元人民币方案二:086亿元人民币五、建设期限方案一:前期打造街道1000米,2009年底前完成。方案二:2009年底前完成。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虽包罗万象,但无外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类。我国众多的旅游胜地中,有的以自然资源突出为特色,有的以人文资源突出为特色。旅游资源中的人文资源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地域文化资源,其凝聚着极为丰富的文
3、化内涵,而其中有着浓郁民族风情,地方特色和悠远的文物古迹的人文资源,其蕴藏着独特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准,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能满足旅游者追求新奇乐的心理,往往成为旅游中最具魅力的优势资源,形成一种旅游文化,并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特色风情街的打造不但有特定的人文资源,而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现代社会中,经济与文化具有“一体性”发展的关系,可以得到相互的带动、和谐的共振、充分的共享以及互为表里的渗透,从而形成巨大合力。按照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要求,文化要给予经济以精神、思想和智力等方面的有力支撑,经
4、济则为文化提供产业运作、绩效管理、竞争博弈等方面的有益借鉴,充分发挥文化内在的经济动因和经济深层的文化内涵,注重提高物质生产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生产的商品价值,促进经济文化和文化经济的发展。2008年10月20日,在广东省委工作汇报会上,李长春同志发表了题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讲话,讲话为我国实施文化产业发展和繁荣提出了可供实践的理论依据。二、XX古驿飞速发展的经济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抓住开发农业、建立XX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实施XX城市向东发展战略三次历史性机遇,推进全区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区
5、向现代化工业新区的历史性转变。2004年全区GDP完成89.9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206元;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机械制造、新型材料、食品饮料、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日益明显,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XX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农业开发成效明显,先后被列为“国家资源综合开发型三高农业示范片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示范试点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先进县”称号,初步形成了以果蔬生产为重点的现代都市特色农业基地;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初步建成了以酒店会务业为核心的都市近郊会务休闲基地。XX经济的飞速发展为
6、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三、新时期下经济及文化特色定位的需求一座城市的形象,就在于它在地域环境,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及建筑风格等方面所展现出的有别于其它城市的显著特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有文化品位的城市很多,在我国也不乏其例。其中魅力四射的城市就是那些民族本色显著或地域文化特色突现的城市。一个城市的建设,应该深刻的体现历史演绎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并通过文化产品或旅游产品延伸其独有的景观、气质、特色。从产业角度来看,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通过文脉的辐射,形成相互支持,相互关联的产业集群,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产业竟争优势。XX在地理位置上是东出蓉城的首发地,建镇距今已上千年的历史,
7、它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我们的城市经营、规划和打造应紧扣古驿文化这个内涵。城市的建筑物应有驿站的特征和符号,体现古驿文化之文脉,使之在历史长河中徜徉。第三章项目建设目标本项目拟建成全国乃至全世界惟一以古驿为主题的旅游、研究、教育、培训、产业开发的中心【固古驿文化之源】【聚世界之精粹】【展古驿风采】【建古驿圣地】【筑XX经济】一、固古驿文化之源保护、开发XX独特的古驿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否能成功地转化为文化资本,取决于我们对其开发和利用的程度。XX作为东出蓉城的首发地,近千年来保留了独特的古驿文化,这是一笔尚待开发、前景远大的文化资源。如果任其湮没,既是地方经济文化、也是对XX人民的的损失
8、。目前,全国各地均以自身文化特色为主导,发展旅游经济。我区有必要吸取“香格里拉”品牌为云南捷足先登的教训,以一种保护文化资源的使命感、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通过对地域特色文化区域的打造,整合开发XX古驿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具有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使这一文化资源不致流失或者“花落别家”。本项目的目标之一,保护和开发XX独特的古驿文化资源。二、聚世界之精粹以全球视野、借世界的力量打造世界级的文化品牌一切过去时代的文化资源,在今天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下,都存在一个重新阐释和创新开掘的问题。XX的古驿文化,如果限于一地一隅,势必不能传之广大和久远。因此,有必要将其推广开来,深入下去,吸取多种文化养分,从多元
9、文化中寻求文化资源储备;反过来,又以其世界性、国际性向境内外辐射品牌影响力,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本项目的目标之二:以全球视野打造世界级的文化产品品牌。三、展古驿风采荟萃典型,打造古驿文化展示载体任何文化遗产或资源并不能天然地成为文化产品,只有经过一定形式的再创造,才能满足公众生活中的普遍需求和主要消费方向。将古驿文化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其不仅成为一种商业行为,而且亦能推动旅游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生活,这就需要打造一个能全方位地、立体地展示古驿文化的载体。荟萃典型,以古驿的风采来凝聚古驿几千年来的历史,以独特的古驿风情来浓缩古代客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性地选取展示内容仅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在此
10、基础上,以主题旅游区的形式,调动声、光、形、色等各种媒介方式,穿插各种演艺活动,打造展示载体,并使内容与载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本项目的目标之三:荟萃典型,打造古驿文化展示载体四、建古驿圣地建设古驿文化研究和古建筑研究保护中心特色街区的文化定位为古驿文化,街区建筑风格“集江南河北之大成,汇宋元明清之法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建筑、文化、艺术的精华。项目实施后,通过对特色文化街区的打造,以古街区为基地,创建全国独一无二的古驿文化研究和古建筑研究保护中心。本项目的目标之四:建设古驿文化研究和古建筑研究保护中心。五、筑XX经济围绕旅游经济,构建XX工(农)产品、旅游产品生产基地旅游推动区域经济,这
11、是不争的事实。围绕旅游经济可衍生出系列名品效应,项目的实施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障,规模雄大的经济体未必能吸引众多的观览者和参与者,而特色旅游却能凝聚人气,以人气推动当地特色产品,形成良性互动。最终把XX建设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旅游产业特别兴旺的现代化都市。本项目的目标之五:围绕旅游经济,构建XX工(农)产品、旅游产品生产基地。六、与桃文化并驾齐驱,相互辉映驿、桃文化双赢共收桃文化作为XX先期启动的特色旅游产业,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历届“国际桃花节”的召开已深入到XX市民的心目中。特色街区的打造将为XX古驿旅游的发展增添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项目实
12、施后,可与桃文化并驾齐驱,相互辉映,协调发展,成为XX走向世界的支柱产业。本项目的目标之六:与桃文化并驾齐驱,相互辉映驿、桃文化双赢共收。第四章项目建设依据国家、四川、XX的旅游文化政策和规划为本项目提供了外部条件、导向依据和目标依据;旅游市场分析为本项目提供了开发前景和市场定位依据;XX自身的历史文化沉淀、区域优势为本项目开发提供了实施基础,这些都成为本项目建设的微观条件。一、政策依据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政策、四川省对特色旅游、精品旅游的倡导、XX区旅游总体规划对打造古驿文化旅游品牌的肯定,为本项目提供了外部条件、导向依据和目标依据。1、国家“十五”旅游规划该规划制定了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旅游
13、发展的倾斜政策。这一政策将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政策倾斜的大力支持下,长期制约中西部旅游发展的交通等外部环境将逐步改善,旅游大发展的支持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改观。2、四川省旅游发展策略配合把四川省建设成旅游强省的战略,省委省政府具体指出:一、要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和文化旅游。加大人文景观开发,突出地方特色,深度挖掘四川省的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项目的文化附加值;二、抓紧四川旅游精品建设,以精品促发展,以精品带效益,变旅游资源优势为旅游资本优势。四川要营造一批世界顶级,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强势吸引力的高水平旅游王牌产品,最大限度凸现资源优势和发挥竞争优势。
14、3、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11月,根据四川省“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大省”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省政府正式批准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XX市委、市政府认真组织实施。规划要求将XX市建成全国山水园林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成为中国西部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二、市场依据:旅游业大有可为主题旅游及文化旅游市场前景看好古驿文化旅游产业是旅游经济空白点旅游市场分析为本项目提供了开发前景和市场定位依据。1、旅游业大有可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深入发展,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中国旅游业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
15、旅游消费需求总量迅速增大。据统计2001年我国国内旅游者为7.8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3522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数将达到19.82亿人次,相当于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7%左右。2、文化旅游及主题旅游市场前景光明。现代旅游发展的最大趋势就是旅游打文化牌。文化与旅游的互动,成为当代旅游业竞争的致胜法宝。文化旅游业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潜力、最具发展前景的黄金产业之一,成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作用和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在文化旅游中,主题旅游更是一个前景光明的新兴项目有主题、有目的地到一个地方去,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考察当地的自然现象或人文景观,这在未来的年代将成为一个
16、利润空间巨大且能带动一方经济迅速发展的朝阳产业。3、古驿文化产业是旅游经济空白点。驿站是古代人类社会活动的主题。在我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驿站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是值得我们永远歌颂和纪念的。另一方面,21世纪,旅游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以及重要的产业组成部分。推出一个研究、弘扬、提升古驿文化的一个世界性的平台,无疑是一个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胜举。但是,目前综观国内旅游市场,古驿文化旅游基本上属于没有开发的“处女地”。建设一个上规模的、权威的、集中的古驿文化园区(以特色街区为依托),塑造独具特色的古驿文化的旅游品牌,因此将会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三、资源依据:桃文化及独特的古驿文化、
17、得天独厚的旅游环境、四通八达的立体和网络旅游交通结构XX自身的历史文化、旅游及交通资源为本项目开发提供了实施基础。1、历史文化资源:XX自古为XX东面屏障。始建于武后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旧名王店镇,天宝元年改称灵池镇,宋天圣四年改称灵泉镇,明洪武六年(公元1371年)置XX镇巡检司署,XX镇名始于此。明清皆在镇设驿站,建镇历史悠久,底蕴丰厚。2、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独特,自然资源与文物古迹、民俗风俗等人文资源相互伴生,且保护较好,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从自然角度讲,XX是一座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这里依山傍水,雨水充沛,阳光艳丽,是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和人居环境;从人文角度讲,XX是
18、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城,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商贾庶民在XX这块土地上演绎了一幕一幕的太平盛世,金戈铁马,风流佳话。历史、自然、人文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文化,有桃文化、客家文化、寺庙文化、明蜀文化、建筑文化、会馆文化、山水文化等。3、交通资源: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和立体旅游交通结构。XX位于XX山脉与XX平原的接壤地带,是XX市向东南发展的腹心地带。处于XX、重庆两大城市交汇中心点,与青城山、都江堰等中小城市距离较近,对其他旅游区域的辐射能力较强,短程游客市场较好。与双流机场的车程仅10多公里,实现了广阔的空间网络。第五章 项目策划【策划原则】: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策划理念】:从大
19、市场、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出发,突出“新”“特”“精”【策划方案】:古驿历史文化街一、 本项目策划原则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XX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有不少景点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甚至具有垄断地位,如石经寺、XX湖、明蜀王陵等,但由于各个景点内容单薄、形式单一,并未聚集大规模的旅游客源。传统旅游时代,资源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新经济时代的现代旅游业,营销、知识、智力、管理、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市场竞争的胜负。XX旅游业的跨越式、突破性的发展,也越来越取决于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品牌塑造以及市场推广。以文化整合自然景观,通过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旅游 特色 街道 建设 工程 策划 初步设计 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