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doc
《数字化时代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时代复合型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 广东 广州 510110)摘 要介绍数字化时代建设复合型图书馆的重要现实意义 ,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建设复合型图书馆的基本思路 ,以及该馆建设复合型图书馆的方法 、步骤和开展多元化服务所取得的重大社会效益 。关键词复合图书馆 ; 数字图书馆 ; 创新服务中图分类号 G2501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1167 (2005) 06 0177 041建设复合型图书馆的重大现实意义对中国图书情报界来说 , “复合图书馆” ( hybrid libra r2y , 又称 “混合型图书馆”) 还是一个较新的名词 。追溯到1996 年英国学者苏顿 ( S1 Sut t
2、o n) 首次提出 “复合图书馆” 概念至今 , 它在国际图书情 报界也不过几年时间 。复合图 书馆概念的提出 , 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 。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 , 英 、美等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取 得了显著 进展 , 数字图书馆的轮廓也日渐清晰 。然而 , 随着数字图 书馆的发展 , 人们越来越感到技术并不能解决图书馆发展 的一切问题 , 非技术因素正制约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进程 。 但同时数字图书馆的缺点也正是传统图书馆的优势 。“复合 图书馆”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 并很快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 认可 , 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经过几年来的理论研究 , 国内外图书馆界对复合图书 馆的
3、理解大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 1) 信息载体多样化 。 即在复合图书馆中 , 传统印刷型文献资源与数字化信息资 源互补共存 ; ( 2) 管理服务集成化 。即强调对图书馆不同 来源的技术和资源进行整合 , 实现对传统文献资源和数字 化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和服务 ; ( 3) 功能复合化 。即认为 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有机结合 、优势互 补的统一体 。这 三 个 要 素 构 成 了 复 合 图 书 馆 的 基 本 特 征 , 是认识 、研究复合图书馆及其相关问题的出发点和基本点 。 这种传统与数字相互共存的 “复合型图书馆”或称 “混合 型图书馆”、“兼容性图书馆”, 将是 21
4、 世纪图书馆的主要 运行模式 。“复合图书馆的理论与建设框架研究”已被列入 我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03 年度课题指南。运用复合图书馆理论指导我国 21 世纪图书馆事业的发 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 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 近年 来兴起了数字图书馆建设高潮 , 投入数百万 、数 千万元的 项目为数不少 , 但由于对数 字图书馆认识产生误区 , 有的 地方政府将数字图书馆取代建筑图书馆新馆 , 甚至在没有 网络的地区也提出建立数字图书馆 , 造成了不少决策上的 失误 。数字图书馆重复建设 和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以我馆最近所做的一次网上调研为例 , 2003 年广东省公共图书馆 、高校
5、图书馆 、科技图 书馆共订购外 文 电 子 数 据 库 171 个 , 投入经费 2000 多万元 , 重复购置率超过 70 %以上 ; 由 于知识产权的限制 , 这些电子资源绝大多数被要求在校园 网或图书馆局域网内使用 , 给资源共享带来极大障碍 , 同 时造成了巨 大 的 资 源 浪 费 。这 种 情 况 不 仅 仅 是 广 东 独 有 , 在我国各地也十分普遍 。另一方面 , 在我国相当多的经济 欠发达地区 , 政府对图书馆事业投入的经费严重不足 , 几 年没有买新书惨淡经营的图书馆为数不少 , 自动化 、网络 化 、数字化对他们来说更是遥远的梦想 。如何使这些图书 馆跟上数字化时代的步
6、伐 , 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 , 许 多图书馆学专家认为 , 我们应调整视角 , 既看到数字图书 馆 , 又看到传统图书馆 , 更看到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 使 二者真正实现共存互补 。从宏观上看 ,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 图书馆并不互相排斥而是有很大的互补性 。在印刷文献与 电子文献或虚拟文献共存互补的社会环境下 , 传统图书馆 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而建立的复合型图书馆 , 是当前及 将来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模式 。根据复合图 书 馆 理 论 进 行 21 世 纪 图 书 馆 的 建 设 和 服 务 , 使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 , 既符合社会 实际 , 又适应未来的需要 , 因此具有
7、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实现馆藏信息资源的多元化 , 纸质文献 、电子文 献 、虚拟文献整 合 为 一 体 , 来 源 渠 道 更 多 , 品 种 更 齐 全 , 从而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2) 突破传统图书馆的时空限制 , 每天 24 小时提供服 务 , 不 分 区 域 , 不 分 远 近 , 都 可 进 行 信 息 资 源 的 存 储 与 传播 。(3) 以读者服务为中心的理念 和公共图书馆公益性服 务的宗旨得到全面执行 , 服务范围更广 , 读者更多 , 效益 更好 。不仅为本地 、本单位服务 , 还能为任何地点的与网 络联接的用户服务 , 服务面更宽 , 利用者更多 , 资源利用
8、 率更高 , 社会效益更好 。(4) 虚实结合 , 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与选择 。读者177也可以不去 图 书 馆 , 在 单 位 或 家 里 通 过 网 络 利 用 图 书 馆 ;馆自动化网络中心 。(5) 以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为抓手 , 建立覆盖全省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体系 , 推动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 和全社会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6) 建立基于现代物流管理理 念和面向广大基层的广 东流动图书馆 。(7) 建立报刊信息开发中心 , 利用图书馆丰富的纸质 文献 、电子文献和虚拟文献进行二次开发 , 编辑出版 决 策内参、警界内参、文化内参等刊物 , 积极为党政 军机关和企业服务 。(
9、8) 根据传统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流动图书馆和共 享工程的建设发展需要 , 积极实施图书馆体制改革 、业务 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 , 实现图书馆业务流程和机构的重组 。读者既可以从图书馆获得系统 、全面的知识信息 , 又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信息和资料 ; 既可使本地 、本 单位的读 者获得实体服务 , 又可使远地读者获得远距离的虚拟服务 ; 图书馆既可实行限时限量服务 , 也可实行不限时不限量服 务 , 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5) 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传统图书馆时代的信息 资源共享 , 由于种种原因 , 难以实现 。在复合图书馆时代 , 由于实现了信息化 、数字化 、网络化 , 资
10、源共享就能变为 现实 。(6) 图书馆的文化和学术功能得到更全面和更完善的 发展 。它不仅会提高图书馆 在信息社会的价值与地位 , 增 强竞争力 , 而且会极大地改善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形象 。由于复合图书馆对我国来说是个新事物 , 没有现成的 经验和模式 。为此 , 我们需要创新 , 需要在实践中创建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图书馆 , 并以读者服务为中心开展 广泛的信息服务 , 进而全面推进图书馆现代化事业 。3建设复合型图书馆的初步实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图书馆是一项重大的文化创新工程 , 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 , 但在馆领导班子的正 确领导和决策下 , 我馆依靠全体干部职工 , 积极开展
11、社会 合作和科研攻关 , 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 使复合型图 书馆的建设不断取得进展 :(1) 依托 90 多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在公益性办馆 理念指导下 , 在我国率先揉合现代公共关系理论 , 将形象 识别系 统 ( CIS) 导 入 图 书 馆 工 作 , 以 图 书 馆 理 念 识 别 (L M I) 、图书馆行为识别 (LB I) 、图书馆视觉识别 (L V I) 为核心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创新 : 易名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 馆”, 确立省馆地位 ; 设计馆徽 , 树立文化形象 专属标志 ; 撰制馆训 “渊深者修诸己 , 汲养者惠于人”, 以人文关怀理 念 、文化语境强化本馆整体
12、形象 ; 通过各种传媒经常性的 报导 , 形成品牌效应 , 增值无形资产 , 营造有利于事业发 展的社会环境 , 争取到良好的舆论氛围 、政策保障和财政 支持 。2004 年广东省委 、省政府决定投资 5 亿元 , 将中山 图书馆作为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的三个标志性工程之一进 行建 设 , 每 年 增 加 购 书 费 2000 万 元 , 2004 年 购 书 费 达3100 万元 , 增长幅度居全国图书馆前列 。(2) 在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的条件下 , 从我国国情 出发 , 采用适合中国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 在大规模数字资 源整合 、远程数据访问 、版权保护 、网上参考咨询等关键 问题上大胆
13、创新 , 率先建成我国第一个实用化省级数字图 书馆 “广 东 数 字 图 书 馆”。我 馆 经 过 90 多 年 的 积 累 , 拥有 380 万册的馆藏 , 近年来建立的广东数字图书馆 , 目 前拥有国内最大的中文数字化资源库 : 电子图书 90 万种 , 期刊论文 2000 万篇 , 博士硕士论文 30 万篇 , 学术会议论 文 20 万篇 , 各种类型的数据库 30 多个 。这些信息资源安 装在 20 多台服务器上 ( 其中 14 台服务器实现电信级主机2建设复合型图书馆的基本思路复合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 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构成要素的综合 。传统图书馆由藏书 、读者 、人员 、建筑
14、 设备 、技术方法及管理等要素构成 。一般来说 , 数字图书 馆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 , 而 是一个信息系统 , 由 数字化信 息载体 、数字化信息资源 、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 网络用户 等要素构成 。复 合 图 书 馆 的 构 成 要 素 是 以 上 二 者 的 综 合 , 主要有 : ( 1) 纸质文献 、电子文献等信息资源 ; ( 2) 普通 读者及网络读者 ; ( 3) 能适应传统与数字化 、网络化复合 环境的工作人员 ; ( 4) 传统建筑设备及计算机系统 ; ( 5) 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技术 ; ( 6) 通信网络或信息通道 ; ( 8) 管理系统 , 包 括 传 统 图 书 馆 及 数
15、 字 化 信 息 、网 络 管 理 等 。 复合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 从 性质与功能上分析 , 基本上是 传统图书馆构成要素的延伸与扩展 , 不同的是将数字图书 馆的构成要素与传统图书馆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我们根据我馆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 , 提出了以下建 设复合型图书馆的基本思路 :(1) 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 , 以各种方式整合大规模的 数字化资源 , 建立包括纸质 文献 、电子文献和虚 拟文献的 多元化的文献体系 。(2) 以读者服务为中心 , 坚持公益性的服务宗旨 , 整 合传统借阅服务 、数字图书 馆服务 、网上参考咨 询服务和 电子阅览服务 , 建立新型的读者综合服务体系
16、。(3) 利用 T RS 数字图书馆整合门户平台 , 建立数字图 书馆搜索引擎 , 实现数字化 资源的异构平台跨库检索 , 并 且与网上参考咨询有机地组成远程文献传递系统 , 方便读先进水平 。知名专家 、学者和数以十万计的作者纷纷给数字图书馆授(3) 启动以网络为基础 , 以知识导航为动力 , 以资源共享为目标的 “广东流动图书馆”工程 。广东流 动图书馆 的运作方式是 : 省财政每年下拨 500 万元专项购书经费及 配套资金 , 由省立中山图书馆统购统编 , 通借通还 , 按每 年流动图书馆分馆 1 万册左右标准配置 , 各分馆每年交换 一次新书 。实际上每年购置 的新书 , 是在各县级
17、流动图书 馆分馆之间流通 , 实现了广东流动图书馆的所有资源为全 省各县百姓所共享 。另外 , 计划用 5 年时间覆盖全省经济 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 。广东省流动 图 书 馆 于 2003 年 11 月正式启动 , 至今已建成 9 个分馆 。一个以广东省立中山 图书馆为龙头带动 , 以山区 县图书馆为依托 , 整 合全省资 源形成中心辐射的图书物流 , 信息虚拟物流的动态服务网 络在南粤大地形成 , 受到了 广大读者的欢迎 。文 化部周和 平副部长在贺信中说 : “广东省流动图书馆的建立在全国属 首创 , 是 文 献 信 息 资 源 共 享 的 一 种 很 好 的 形 式 , 值 得 倡 导
18、。”周和平副部长还亲自参加了广宁分馆的开馆仪式 。(4) 利用 T RS 数字图书馆整合门户平台 , 建立了数字 图书馆搜索引擎 , 实现了超海量数字化资源的异构平台跨 库检索 , 并且与网上参考咨询有机地组成远程文献传递系 统 , 方便读者检索和免费索取原文 。(5) 创建了数字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新模式 , 为来自全 球的读者提供全年 365 天每天 24 小时的联机服务 。读者只 要拥有读书卡 , 不论在任何时间 、地点 , 均可以按照自己 的需要借阅和下载书刊资料 , 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6) 建立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中心 , 大力开展网上参 考咨询服务 。我馆通过网上参考咨询系统的分布管
19、理功能 , 与超星数字图书馆 、汕头图书馆 、湛江图书馆 、东莞图书 馆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等合作 , 为全球的 读者提供 “一站式”的服务 , 即读者在网上免费 获得咨询 答案的同时 , 还可以得到原文提供服务 。(7) 创造性地实施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我馆根据 本省网络和各行业计算机应用十分普及的特点 , 把共享工 程与 “村村通工程”、“校校通工程”、“金卫通工程”等政 府工程相结合 , 在文化 、教育 、科技和卫生领域大批发展 基层信息服务点用户 , 依托 各行业已经建立的图书室 、资 料室和科技情报服务站开展服务 , 使文化信息资源在各个 行业迅速推广和应用 , 到
20、2004 年 3 月 12 日为止 , 已发展 共享工程基层信息服务点 3500 多个 , 居全国领先水平 。(8) 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的解决取得重大突破 。我馆 与北京超星公司密切合作 , 开展大规模的作品征集和授权权 。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的逐步解决 , 为复合图书馆开展大规模的网上参考咨询和远程文献传递服务创造了必要的 条件 。(9) 建立了报刊信息开发中心 , 利用图书馆丰富的纸 质文献 、电子文献和虚拟文献进行二次开发 , 编辑出版了决策内参、警界内参、文化内参等刊物 , 积极为党 政军机关和企业服务 , 受到广泛好评 。(10) 建立缩微文献数字化系统 , 开展大规模缩微文献 的数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化 时代 复合型 图书馆 建设 服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