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责任感治理“庸懒散” .doc
《强化责任感治理“庸懒散”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责任感治理“庸懒散” .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强化责任感 治理“庸懒散” 市委市政府以摧枯拉朽之势在武汉率先掀起“治庸问责”风暴,公开承诺整改十大突出问题,同时成立专项督查小组,明察暗访,促进承诺兑现;纪检、监察部门跟进,严格问责。把“一把手”推到第一线,不仅要对行为本身问责,而且还要对具体责任人,分管和主要领导问责。“治庸计划”的出台实施,管理投诉8000余件,给予组织处理300余人。得到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治庸问责”风暴如同八级台风席卷城市每一个角落,庸懒散者,惊慌失措,德能勤者,泰然处之。手下人出事,上级要“买单”,不由分说,这就是“庸懒散”的结果,令人感叹,发人深省。 所谓“庸懒散”,从字面理解为平庸、庸俗,懒惰、懒汉
2、,涣散、散慢等等。从现代解释角度来看,庸者,工作不力,业绩平庸,只谋人不谋事,创新能力缺乏,不能完成好本职工作和上级交办的任务;懒者,得过且过,工作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只跳“慢四”,不想作为,津津乐道,不愿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任务;散者,纪律涣散,自由主义,经常在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以己为本,不顾大局,不想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布置的任务。“庸懒散”现象若在单位或部门中占据主流,则裤裆下挂镰刀危险!因此,整治“庸懒散”,提升精神区位,推动跨越发展,势在必行。 古人曰:“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日清、日慎、日勤。”全句译意为:为官的法则,只有三项,即清廉、谨慎、勤勉。
3、这是宋人吕本中所著官箴的开首之语。吕本中说,为官者明白了这三项法则,就可以永远没有耻辱,既得到上司赏识,又得到部下爱戴。明初的名儒梁寅,“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为梁五经,又称石门先生。”邻居的儿子初入仕途,向梁寅请教做官之道,梁寅便以“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两则赠之。但此人未信守其言,居官不自律,终至身败名裂。古训把“庸懒散”和“清、慎、勤”形成了鲜明对比。 今年元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上特别强调:“要坚持把治理庸懒散问题作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省市领导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不当“谈将”当“干将”,治庸治懒,失职
4、问责,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打造全国发展软环境最优的城市,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随着“治庸问责”风暴的掀起,从机关到基层、从领导到干部,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和广泛思考。如何改变“庸懒散”现象,转变工作作风,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一是领导率先垂范,落实“三个到位”。领导干部要带头自查自纠、改进作风、真抓实干。要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要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一是确保责任落实到位。研究方案、建立责任制,形成责任链,层层抓落实。二是确保群众参与到位。畅通群众参与渠道,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做到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议、群众检验。三是确保监督检查到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强化责任感治理“庸懒散” 强化 责任感 治理 懒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8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