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信仁勇严.docx
《智信仁勇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信仁勇严.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智信仁勇严目录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文字释义 文字释义 基本字义 基本字义 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常用词组 常用词组 文化意涵 文化意涵儒家思想中的“智” 儒家思想中的“智” 佛教术语中的“智” 佛教术语中的“智” 基本信息 智 郑码:MAJK 拼音:zh 注音: 笔顺编号:311342512511 部首:日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四角号码:86600 五笔86&98:TDKJ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67A1 仓颉:ORA 文字释义 基本字义 聪明,见识。 比如:智力,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谋,才智,机智,理智,明智,足智多谋,利令智昏。1 详细解释 形声。字从知从日
2、,知亦声。“知”义为“说的准”、“一语中的”。“日”指“日子”、“每天”。“知”与“日”联合起来表示“每天都能一语中的”。本义:聪明一世、一生聪慧。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同本义。 然后智生于忧患。荀子引孟子 甚智其子。韩非子说难 不可谓智。墨子公输 智术浅短。西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智则国智。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 又如:智赛隋何,机强陆贾;智数。 名词 (1) 智慧,智谋。 智,烛也。法言脩身 智,性也。韩非子显学 智者,心之府也。淮南子俶真 四时能变谓之智。管子 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贾谊治安策 (2) 又
3、如:智着;才智;智刃。 (3) 计谋;策略。 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淮南子览冥。注:“智故,巧诈也。” (4) 又如:智计;智术;智量;智算;智虑。 (5) 知识。 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 (6) 智士,有智慧的人。 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战国策 (7) 又如:智地。 (8) 春秋时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北。 (9) 姓:智姓。 动词 通“知”( zh)。知道,认识。 狗犬不智其名也。墨子经说下 而不智也。墨子号令 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管子法法。王念孙云:“智与知同。”2 常用词组 (1)智齿 zhch 意思:最后面的臼齿,成年后才长出来。 (2)智慧 zhh
4、u 意思:辩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3)智谋 zhmu 意思:才智和计谋。 (4)智囊团 zhnngtun 意思:指与制定计划和策略有关,并且时常没有官方的或被承认的地位的专家教授们。 (5)智能 zhnng 意思:指人的智慧和行动能力。 (6)智勇双全 zhyng-shungqun 意思:又有智谋,又勇敢。2 文化意涵 儒家思想中的“智” 在儒家的道德规范体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被视为“三达德”、“四德”及“五常”之一。 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
5、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他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最终,仁义礼智四位一体,相依互补,恰成一完整的范畴系统,构建为人道的全部蕴涵。 到了汉代,儒家“五常”确立,“智”位列其中。345 佛教术语中的“智” 音译:若那、阇那。 意思:指人们普遍具有的辨认事物、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认识。 类型:二智、三智、四智、五智、十智、二十智、四十八智、七十七智等。6 汉字基本信息 结构 信写真(19张) 笔画数:9;部首:亻;笔顺编号:324111251;郑
6、码:NSVV,U:4FE1,GBK:D0C5 五笔:WY 主要释义:(a)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 (b)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 (c) 崇奉:仰。徒。 (d) 消息:息。杳无音。 (e) 函件:件。笺。鸽。访。 (f) 随便,放任:手。步。笔。意。 (g) 同“芯2”。 (h) 姓。 形容词 (1)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 同本义 信,诚也。说文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
7、。诗卫风氓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 (4) 真实,不虚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事信。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 动词 (1) 相信;信任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 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 不自信。战国策齐策 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犹信。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笑而不信。宋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
8、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keep ones word;keep ones credit 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富国 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 信义著于四海。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信义安所见。汉书李广苏建传虏帅失信。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住宿两夜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诗周颂有客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 (5) 证实;应验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晓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 (7) 又如:信道
9、(知道;料道) 名词 (1) 信约;盟约 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 (2) 符契;凭证 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 (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宜急追信改书 海报(15张) 。资治通鉴越绝粮,使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 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讯”。音讯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 (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
10、信又用“书”字表示) 函使报信。清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 (10) 姓 副词 (1) 放任;随便 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 (3) 果真,的确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史记华佗传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知生难恶。唐杜甫兵车行信造化之尤物。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信shn 笔画数:9;部首:亻;笔顺编号:324111251
11、;郑码:NSVV,U:4FE1,GBK:D0C5 主要释义: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儒家的“信”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左传.宣公二年:“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
12、如死也。触槐而死。” 圣经上所描述的“信” 希伯来书第11章第1-2节 成书时间:公元 60-XX年 1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2 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 若不靠着主,我真的做不到很多事情。 相信与信仰两者是有区别的。 相信,即无条件接受一个具体的事实或答案。例如,相信 1 + 1 = 2 的事实,这是相当具体的。 信仰,却具有更深一层信心的意义,它是当我们遇到无法理解的现象,甚至尚未发生的未知事件时,敢坦然无惧地信任、完全交托、信靠,是比较抽象的。但必须注意的是,这样的信仰绝非迷信和盲从,而是建立在一稳固且可经验的基础上的。迷信则不一样,不经过思考,没什么理由,无逻
13、辑可寻,反正就是相信,是一种盲目的崇拜,常常是随大流,人云则云,祖宗遗传相信什么就毫不考虑地顺从、接受和相信,这当然是相当危险的。所以,信仰就是根据可验证的基础,建立起对超理性、超科学部分的信心。基督信仰,是绝对经得起情感及理智的考验的。 我们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但是,当风吹过身体时,我们能够清楚地感觉得到;当我们在实验室里测定其空气中的成份时,就会接受并相信这是由于空气中氧、氢、氮等气体的流动而产生风的事实。我们谁也没有看见过电,但是,当我们扭转开关时,灯泡就会发出亮光;当我们在实验室里检测电的机理时,就会接受并相信它是由于正负电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件就是需要我们如此凭借着
14、信心来接受的。所以,信心能扩大我们的视野,看到一些平常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我们所相信的“实底” ,就是救主耶稣基督,他是真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主宰。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见他,但却是有“确据” 为依据。这里所说的确据,乃是神用他自己权能的话语,按照他愿意开恩赐予,在我们能够理解、明白的范围,来显示和说明他的存在。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
15、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目录 基本信息 部首笔画 词典解释基本字义 词典解释详细字义 典故 仁对中国文化的意义 仁的产生 儒家学派核心“仁” 论语中的仁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巧言令色 鲜矣仁 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 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 君子去仁 恶乎成名 不知其仁 焉用佞 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颜渊问仁 仲弓问仁 司马牛问仁 樊迟问仁 刚 毅 木 讷近仁 宪问耻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
16、身以成仁民之于仁也 甚于水火 当仁不让于师 子张问仁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孔子的仁 第一是态度 第二就是内涵 第三 仁的表现形式 第四 “仁”的实践价值 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 注释: 仁的定义就是“做正确的事” 常用词组 基本信息 部首笔画 词典解释基本字义 词典解释详细字义 典故 仁对中国文化的意义 仁的产生 儒家学派核心“仁” 论语中的仁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巧言令色 鲜矣仁 仁者安仁 知者利仁 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 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 君子去仁 恶乎成名 不知其仁 焉用佞 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已欲达而达人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
17、艺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颜渊问仁 仲弓问仁 司马牛问仁 樊迟问仁 刚 毅 木 讷近仁 宪问耻 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民之于仁也 甚于水火 当仁不让于师 第三 仁的表现形式 子张问仁 第四 “仁”的实践价值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 孔子的仁 注释: 第一是态度 仁的定义就是“做正确的事” 第二就是内涵 常用词组 基本信息 仁 拼音:rn 部首笔画 部首:亻 部外笔画:2 总笔画:4 五笔86:WFG 五笔98:WFG 仓颉:OMM 笔顺编号:3211 四角号码:2121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
18、+4EC1 词典解释基本字义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爱。政。人志士。义礼智。至义尽。一视同。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3. 姓 词典解释详细字义 名 1. (会意。从人,从二。“二”即“一加一”。“人”与“二”联合起来表示“一个中国之人加一个四夷之人”,或“一个文明人加一个野蛮人”。本义:同化。转义:人与人相互亲爱。说明:“仁”字中的“二”就是“云”字中的“二”。“云”字从二从厶,意为“复制自我”、“拷贝自我”,而其中的“厶”可以指“我自己这个文明人”,那么对文明人进行“复制”、“拷贝”的结果就是扩大了文明人群体的数量,达到天下
19、大同,同一于中华文明的最高目标。“复制文明人”的具体做法就是把文明人与野蛮人进行“一对一”配对,通过结对帮助的形式一点一滴地改造野蛮人的落后思想与习俗,使之接受先进文化,成为新生的文明人,从而能与其他文明人有共同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成为相互亲近的兄弟。唐虞时代把中国罪人流放到四夷去,除了有“不让他继续享受文明生活方式”的意图,还带有“让受过先进文化熏陶的罪人去同化蛮夷”的企图) 2.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benevolence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温良者,仁之
20、本也。礼记儒行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诗郑风叔于田 3.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术(施行仁道、仁政的方法);仁宇(在仁德的覆蔽之下);仁瑞(仁德的瑞兆);仁朴(仁爱朴实);仁笃(仁爱笃厚);仁诲(仁爱的教诲);仁鄙(仁爱与鄙薄) 4. 有德者之称 the benevolent 5. 旧指有仁德的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仁人网(传说商汤曾让猎人网开三面。指给予一条生路);仁者(有德行的人);仁里(仁者住地);仁士(仁人。有德行的人) 7. 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
21、配 养之,长之,假之,仁也。礼记 8. 完美的道德 perfect virtue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9. 仁政 benevolent government 以德行仁者王。孟子 10. 恩惠 kindness 则民与子仁。论语。皇疏:“恩也。” 厚泽深仁,遂有天下。鲁迅伪自由书 11. 同情, 怜悯 pity 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柳宗元天说 12. 种子外皮内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和坚果、核果及类似果实的内果皮里边的部分。字本作“人”,明代后改作“仁” kernel。如:核桃仁 13. 类似果仁的东西 something resembling a ke
22、rnel of fruit。如:瓜子仁 14. 人 man(pl.men) 仁者,人也。礼记中庸。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 仁者,人也。孟子尽心下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论语雍也 15. 古县名 Ren 又并蒲、 衍、 首、 垣,以临 仁、 平丘。史记春申君列传 16. 水名 Ren River 乌江,府东七十里;源出水西蛮界,绕府南与 湘、 洪、 仁三江合。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17. 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通“仞” ren 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台(始)于足下。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18. 姓 形 1. 有感觉能力与“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智信仁勇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76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