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课本文言文.docx
《早读课本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读课本文言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早读课本文言文七年级下期中复习早读课本文言文 一、士别三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但当涉猎 孰若孤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权谓吕蒙曰( ) 但当涉猎( ) 即更刮目相待( ) 肃遂拜蒙母( )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俱以假山显 B广辞以
2、实不能画 C岁以大穰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卿 今 者 才 略,非 复 吴 下 阿 蒙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5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二、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负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3、,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非故负之也 公熟视久之 始逾府门 至懊悔不胜而去 负绫绢二万 适父死 须臾扇至 就判笔 所持立尽 遂尽偿所逋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丛草为林”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某家以制扇为业 B. 即以付之 C. 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公 取 白 团 夹 绢 二 十 扇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5从苏东坡的行为来看,他具有怎样的品格? 三、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
4、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自矜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庄直入索取 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方与客对弈 遽诘之曰 以其幼而忽之 庄以实对 即此间一局棋 小事耳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时为放风
5、筝之戏”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至之市 B久之,目似瞑 C何难之有 D幼有神童之誉 3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诸 役 以 其 幼 而 忽 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将军以其自矜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 5文中塑造了庄有恭什么形象? 四、伤仲永 1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
6、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世隶耕 父异焉 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传一乡秀才观之 环谒于邑人 泯然众人矣 固众人 借旁近与之 或以钱币乞之 不使学 父利其然也 得为众人而已耶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卒之为众人”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 B读之竟日 C于舅家见之 D其虫旧曾有之 3划分句子朗读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本 文言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7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