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新课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男生24人,女生19人,成绩优异的占全班人数的40-50%,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总体来说全班的学习行为习惯不是很好、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上课主动发言的较少,有的学生计算能力较差,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例如王豪杰、宁志浩、黎孝刚、饶程轩、闵闯斌、蔡明文、曾惠琳等。有个别学生的行为较为散漫,听课不专心,如刘书、闵闯斌、蔡明文、宁志浩、徐华杉,还有作业不认真,甚至有懒作业的行为,如王豪杰、黎孝刚、闵闯斌。假如要有好的班风学风,还
2、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渗透学风教育。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整理与复习、走进乡村、加与减、认识图形、加与减、整理与复习、美丽的植物园、统计、总复习 三、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 四、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加与减、生活中的大数、测量 五、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
3、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六单元“加与减”,第八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空
4、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单间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
5、预测。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设计希望小区示意图。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片树叶。 4、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估一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5、用附页1中的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6、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7、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六、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6、的过程。本册教学,有以下措施:一、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例如:乘车去机场,有25人,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你认为怎样派车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表格的方式。特别是在回答怎样派车合理时,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合理就可以了。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
7、、交流的过程。 二、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例如:在估计一筒花生在多少粒;估计一篇文章有多少字;进行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时,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进行计算;在学习测量时,先估计测量的物体有多长,再实际测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七、教学用具: 1、挂图 2、直尺 3、小棒 4、实物
8、图 5、计数器 6、几何图形 八、课时安排: 一、 除法 7课时 二、 混合运算6课时 三、 方向与路线3课时 四、 生活中的大数7课时 五、测量3课时 2 整理与复习2课时 走进乡村 2课时 六、 加与减12课时 七、 认识图形6课时 八、 加与减8课时 美丽的植物园2课时 九、 统计4课时 总复习 5课时 一、 除法 第一课时:除法认识竖式 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第3页 “分苹果”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
9、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 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 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3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同
10、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 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205=4 竖式: 4 5丿 2 0 2 0 0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4 商:“4”表示分4盘。 除数 5丿2 0 被除数:“20”表示有20个苹果。 “5”表示每盘 2 0 商和除数的乘积:“20”表示需20个苹果。 放5个苹果。 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 ”表示横式中的“”。
11、 练习:第2页 “试一试”的四道小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2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课件再次显示20个苹果画面。 组织小组讨论: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呢? 请每个同学用代表苹果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再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投影显示学生的圆片图,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 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6=32 3 6丿2 0 4 1 8 2 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20”表示把20个苹果拿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3”表示放了3盘, “18”表示3
12、盘共18个。“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说明“2”是这个 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 3 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先由学生操作。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题”。 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学生独立完成第题。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四、总结 五、反思: 第二课时:除法试商方法
13、教学内容:P4 5 “分草莓”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 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 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5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 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
14、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 探究试商方法。 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列算式:558 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 填空:P4“试一试”。 三、巩
15、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 5题。 四、总结 五、反思: 6 第三课时: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6 8 “租船”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 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 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最大能填几? 625 838 740 2.列竖式计算 485= 3
16、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2. 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 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1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7 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
17、。34+9=21。 4.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 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P6“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3元。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103=31 答:1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 巩固练习: P7“练一练”的第1 4
18、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4.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四、 总结 五、反思: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8 9 练习一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8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 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19、,开火车对答案。 2. 第2、3题 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第4题 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4. 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5. 第6题 此题使被除数数目较小,可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后分类。 6. 第7题 帮助学生理解图意: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派车的可能性有5种,只要求学生说出一种。至于怎样派车比较合理,只要说得出道理即可。 7. 第8题 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题实际上是
20、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第、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第题通过规律: 5个圆为一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 五、反思: 9 二. 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P10 11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
21、: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口算。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 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如: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需付多少钱? 3. 解决问题。 列算式:34+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北师大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68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