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预算法对照表.docx
《新旧预算法对照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旧预算法对照表.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旧预算法对照表新旧预算法对照表 修改前 修改后 第一条为了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第一条为了规范*收支行为,强督职能,健全国家对预算的管理,加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国家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照本法规定执行。 第二条国家实行一级*一级预 国家实行一级*一级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
2、乡、民族乡、镇五级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 预算。 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暂不设立预算。 总预算组成。 第五条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预算的,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和汇总的下一级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总预算组成;下一级只有本级预算的,指本级预算。 下一级总预算即指下一级的本级预算。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指本级预算。 第四条 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
3、算支出组成。 *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 第五条 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第四条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的预算组成。 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中央预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入数额和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补助收支预算。 的数额。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包括中央各部门的预算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预算。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
4、地方向中央的上解收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第五条地方各级*预算由本级 第七条 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包各部门的预算组括本级各部门的成。 预算和税收返还、转移支付预算。 地方各级*预算包括下级*向 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地上级*上解的收入数额和上级*对方本级收入、上级*对本级*的税下级*返还或者给予补助的数额。 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的上解收入。地方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对上级*的上解支出、对下级*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第六条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第八条 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及其各单位预算组成。 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第七条
5、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 第九条 *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 第十条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第十一条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
6、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2 第三条各级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 第九条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第八条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 平衡。 第十二条 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各级*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第十三条 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第十四条 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及报表,应当在批准后二十日内由本级*财政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本级*财政转移
7、支付安排、执行的情况以及举借债务的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 经本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应当在批复后二十日内由各部门向社会公开,并对部门预算、决算中机关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将*采购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 本条前三款规定的公开事项,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第十五条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 第十六条 国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 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转移支付,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
8、主体。 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用于办理特定事项。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不得设立专项转移支付。 3 上级*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承担配套资金。但是,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应当由上下级*共同承担的事项除外。 第十七条 各级预算的编制、执行应当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 第十条预算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第十八条预算年度自公历x月x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起,至x月x日止。 第十一条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以第十九条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以人民币元为计算单位。 人民币元为计算单位。 第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第二十
9、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中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中央决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算;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
10、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同宪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关于预算、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决算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本级预算和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本级预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销本级人民
11、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政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级*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令。 和命令。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务委员会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准本级决算;撤销本级*和下一级人撤销本级*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的决定、命令和决
12、议。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审4 设立预算的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查和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的报告;监督本级预算的执行;审查和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监督本级预算的执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本级决算;撤销本级*关于预算、决审查和批准本级决算;撤销本级*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对中央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中央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和中央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对
13、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本级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和本级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 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对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本级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和本级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未设立专门委员会的,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提出意见。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及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初步审查,提出初步审查意见。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对本级预算调整初步方案和本级决算草案研究提出意见。 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
14、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提出意见时,应当邀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 对依照本条第一款至第四款规定提出的意见,本级*财政部门应当将处理情况及时反馈。 依照本条第一款至第四款规定提出的意见以及本级*财政部门反馈的处理情况报告,应当印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5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依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协助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有关专门委员会承担审查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和监督预算执行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第十四条国务院编制中央预算、
15、决第二十三条国务院编制中央预算、算草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中决算草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将省、自治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将省、自区、直辖市*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治区、直辖市*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决定中央案;组织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决定预算预备费的动用;编制中央预算调整中央预算预备费的动用;编制中央预算方案;监督中央各部门和地方*的预调整方案;监督中央各部门和地方*算执行;改变或者撤销中央各部门和地的预算执行;改变或者撤销中央各部门方*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
16、和地方*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命令;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决定、命令;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中央和地方预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中央和算的执行情况。 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向本级人民府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向本级人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将下一级*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告;将下一级*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决定本级案;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决定本级预算预备
17、费的动用;编制本级预算的调预算预备费的动用;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级*的整方案;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级*的预算执行;改变或者撤销本级各部门和预算执行;改变或者撤销本级各部门和下级*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下级*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本级定、命令;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总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算的执行情况。 乡、民族乡、镇*编制本级预算、乡、民族乡、镇*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决算草案;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组织本级预算的本级预算草案的
18、报告;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决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编执行;决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向本级人民代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本级预算的执行情况。 表大会报告本级预算的执行情况。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乡、民族乡、镇本级预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可以由上一级*代编,并依照本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6 批准。 第十六条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编第二十五条国务院财政部门具体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中央编制中央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中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提出中央预算预备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提出中央预算预费动用方案;具
19、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整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中央预算的调方案;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预整方案;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和地方算的执行情况。 预算的执行情况。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具体编制本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具体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级预算、决算草案;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算的执行;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定案;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定期向本级*和上一级*财政部门报期向本级*和上一级*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第二十六条各部门编制本部门预决算草案;组织
20、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算、决算草案;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行;定期向本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定期向本级*财政部门报告的执行情况。 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十八条各单位编制本单位预算、各单位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决算草案;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安排预算支出,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支出,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监督。 第十九条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第二十七条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支出组成。 括各项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预算收入包括: 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转移税收收入; 性收入和其他收入。 依照规定应当上缴的国有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功能分产收益;
21、类,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公专项收入; 共安全、国防支出,农业、环境保护支其他收入。 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支预算支出包括: 出,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和其他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其经济性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分类,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体育等事业发展支出; 支出、资本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国家管理费用支出; 国防支出; 各项补贴支出; 其他支出。 第二十八条 *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范围,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预算收入划分为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收入、中央和地方预7 算共享收入。 预算支出划分为
22、中央预算支出和地方预算支出。 第二十一条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第二十九条 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地方向中有关收入和支出项目的划分、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给予央上解收入、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或者补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报全转移支付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二条预算收入应当统筹安排使用;确需设立专用基金项目的,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三条上级*不得在预算第三十条上级*不得在预算之之外调用下级*预算的资金。下级政外调用下级*预算的资金。下级*府不得挤占或者截留属于上级*预算不得挤占或者截留
23、属于上级*预算的的资金。 资金。 第三十五条国务院应当及时下达第三十一条 国务院应当及时下达关于编制下一年预算草案的指示。 关于编制下一年预算草案的通知。编制编制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由国务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由国务院财政部门院财政部门部署。 部署。 第二十四条各级*、各部门、各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预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预算草案。 算草案。 第二十五条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第三十二条 各级预算应当根据年*预算,应当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宏观调控总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进行编制。 体要求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关支出绩
24、效评价结果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按照规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进行编制。 各级*依据法定权限作出决定或者制定行政措施,凡涉及增加或者减少财政收入或者支出的,应当在预算批准前提出并在预算草案中作出相应安排。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和要求,以及绩效目标管理等预算编制规定,根据其依法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存量资产情况,编制本部门、本单位预算草案。 前款所称*收支分类科目,收入分为类、款、项、目;支出按其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按其经济性质分类分为类、款。 8 第二十六条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 复式预算的编制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旧 预算法 对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66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