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习题印刷.docx
《新人教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习题印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习题印刷.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习题印刷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臵比实际位臵 高 池水看起
2、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 二、透镜 1、 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 F F F F 实物形名称 凸透会聚透镜 镜 凹透发散透镜 镜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3、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1 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老化镜 又名 眼镜 状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光学符号 性质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臵。 2、实验结论: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 像的性质 物距 倒、正 u2f fu2f uf 倒立 倒立 正立 放、缩 缩小 放大 放大 虚、实 实像 实像 虚象 fv2f |v|u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
4、镜 像距 应用 、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实像时: 物距减小 成虚像时: 物距减小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
5、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像距减小 像变小 像距增大 像变大 2 测试题1 基础题 1在我们使用照相机摄影时
6、,我们发现一个这样的规律: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_胶片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时,物体在照片上所成的像越_;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小;物和像在凸透镜的_ 2在我们使用投影仪时,我们发现一个这样的规律:光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_镜头到屏幕的距离;投影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_;投影仪屏幕上所成的像一定比投影片上的物体大;物和像在凸透镜的_ 3在我们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可以发现一些规律:被观察物体的像被_了;物体和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在透镜的_;凸透镜离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_,凸透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_;如果凸透镜与物体距离达到一定时,所成像便_,甚至出现_像了
7、4用照相机照相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生成正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小一些,景物应离镜头远一些,并同时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B照相机是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小一些,景物应离镜头远一些,并同时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C照相机是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小一些,景物应离镜头远一点,并同时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D照相机是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小一些,景物应离镜头近一些,并同时调整镜头与胶片的距离 5使用投影仪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仪是生成正立放
8、大的实像,其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大一些,镜头应离载物台远一些,并同时调整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 B投影仪是生成正立缩小的实像,其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大一些,镜头离载物台应近一些,并同时调整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 C投影仪是生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大一些,镜头离载物台远一些,并同时调整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 D投影仪是生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镜头是凸透镜,如果生成的像想要大一些,镜头应离载物台近一些,并同时调整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 6使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正确的方法是 A将放大镜放在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远越好 B将放大镜放到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越好 C将放大镜放到离物
9、体的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为好 D随便将放大镜如何放臵,均能清晰地观察物体 7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平面镜成像,本章在投影仪中又接触到平面镜成像,因而,我们对平面镜成像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一个物体通过一个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B如果一个物体通过一个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3 C如果一个物体通过一个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可能是实像也可能是虚像 D如果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在未成实像前射到平面镜上,那么此时从平面镜反射的光一定成实像 能力题 8有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_,其特征为_;
10、二类包括_,其特征为_ 9清晨,草地或树木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了_镜的功能的结果,形成了放大的_像,这是由于光的_射现象的结果 10如图,有一个写着F字样的胶片放在教学用投影仪上,此时屏幕上刚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请在屏幕上画出F的像,如果得到更大的像,应使投影仪_屏幕,并把透镜向_移动 11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把玻璃板盖在字面上,会发现字_,这滴水相当于一个_ 12下列哪一项是利用了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A近视镜看物体 B老人戴老花镜看书 C用照像机拍照片 D用投影仪放投影片 13用照相机照相时,为了使胶卷上曝光适当应控制曝光量,相机的光圈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快门
11、是控制曝光的时间,则 A只需调节光圈就行 B只需用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就行 BC需要同时调节光圈、快门控制曝光量 D以上做法都行 14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臵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创新题 15拿一个透镜,你如何科学地判断这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写出两种判断方法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UFO可能是大气现象 据报载:近日在武汉、重庆、江苏等城市的天空中相继发现不明飞行物现象UFO,有不少人认为是“不明飞行物”或者空间飞行器究竟是什么呢?有的
12、专家认为:这是“大气透镜”现象的再现“大气透镜”的原理是:在离地面约42公里高处有一层气溶胶质粒所组成的冷空气团,由于冷空气团的密度比周围空气的密度大,所以这层冷空气团就形成了透镜效应当远处射来一束光线经过此冷空气团时,光线会发生偏折,在离地面几公里的地方会形成一个亮斑,地面上的人看到这个亮斑会误认为是不明飞行物,亮斑会上下、水平移动或停留在空中片刻有趣的是,如果亮斑会聚在地面上,这时整个光带会扫过地面,会把漆黑一团的村庄照亮得如同白天一样,过后又恢复平静 由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际的大气并不均匀,光线穿过大气会发生_ 文中的“大气透镜”是由什么形成的?_ 关于不明飞行物现象UFO,世界上没有定
13、论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 A完全赞同 B有些赞同,有些怀疑 C完全反对 你对不明飞行物现象UFO还了解一些什么?简单写出来并与同桌交流 17现在,给你如下器材:玻璃杯、手电筒、硬纸板、水和牛奶、橡皮泥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凸透镜4 对光有会聚作用,试说出制作方法及所观察到的现象 制作方法: 在硬纸上切出两道窄缝,缝长5cm,两缝相距0.5cm; _; _; _ 现象:发现两束光线彼此_ 5 测试2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 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 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2. 下列四种光
14、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 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 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 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 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
15、缩 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 5cm B. 10cm C. 15cm D. 25cm 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A. 缩小、正立的虚像 B. 放大、正立的虚像 C. 缩小、倒立的实像 D. 放大、倒立的实像 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 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 焰像。已知
16、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u所在的范围是 A. uf B. fu2f C. u2f D. u2f 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臵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A. 一定小于8cm B. 一定大于20cm C.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D.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10.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臵6 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是 A. f2cm
17、B. 2cmf4cm C. 4cmf5cm D. 5cmf8cm 11. 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 12. 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13.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18、是 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臵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二、填空题 14. 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火种,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 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 ;“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其 位臵。 15. 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镜子:A. 平面镜,B. 凹面镜,C. 凸面镜,D. 凸透镜,E. 凹透镜。其中发生光的 反射的是 ;发生光的折射是 ;能会聚光的是 ;能发散光的是 。(填字母 代号) 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新人 年级 物理 第五 透镜 及其 应用 知识点 习题 印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6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