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docx
《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单元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P18P44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
2、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四、单元教学安排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 1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1课时 长方体 一、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
3、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2.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面 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2 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师生在
4、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面的认识。 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长方体有几条棱?这些棱可分为几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顶点的认识。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请学生
5、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3 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各个面的长
6、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4 第2课时 正方体 一、教学内容:正方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
7、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
8、体交流。 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5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
9、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正方体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10、 6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24页例1、例2,以及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
11、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12、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7 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
13、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
14、2, 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 8 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9 第4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教学内容: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材25页第5题、教材第26页第9、10题)。
15、二、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难点: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
16、视指导,集体订正。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积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 新课讲授 1.教材25页第5题 (1)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 cm、宽6 cm、高12 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 “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5)集体交流反馈。 10 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 (
17、cm2) 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 (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2.教材26页第8题 (1)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面积之和) (4)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35=95=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10题。 课堂小结
18、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方法一:10122+6122 =240+144 =384 (cm2) 方法二:(1012+612)2 =(120+72)2 =384 (cm2) 11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 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335 =
19、95 =45 (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12 第5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教材26页第111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2. 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 3. 一个长4分米、宽
20、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只无盖的长方形鱼缸,长0.4米,宽0.25米,深0.3米,做这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第1113题。 1.第11题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粉刷教室要粉刷几个面?哪一个面不要粉刷?还要注意什么? 列式解答: 486+2-11.4 =448+422-11.4 =4120.6=482.4 答: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482.4元。 2.第12题 这是一道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的题,提醒学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13 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分析:前后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就是把3个长方体前
21、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两面也相等,实际上就是求中间这个长方体左右的两个面即可。 解:涂黄油漆40+4065+40402 =2=12800 涂红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 答:涂黄油漆的总面积为12800cm2,涂红油漆的面积为10000cm2。 3.第13题 提示: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就可以分成两个正方体。 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切后的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再比较它们的表面积,看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截完后,增加了两个截面。所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
22、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14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6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一、教学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常用体积单位。 难点:常用体积单位。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新课讲授 1.认识体积的概念。 故事导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三 单元 长方体 正方体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6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