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新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
2、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
3、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课时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
4、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1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
5、色合适。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2 二、互动新授 1、讨论
6、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出示统计表。 颜色 人数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
7、少人?怎样计算? 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3 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地点 人数 植物园 动物园 游乐园 森林公园 河滨公园 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 你最喜欢去,喜欢
8、去这里的同学有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 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4 板书设计:
9、 数据收集整理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颜色 人数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 2、让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体验实践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地结合起来,让
10、学生在引导中探索,探索中发展,发展中提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同学们,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了几天,我们的学习生活正逐渐步入正轨,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教师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5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师:你想推荐谁当数学科代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筛选出两位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如张三、李四。 二、互动新授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收集数据。 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通过筛选选出了两位合适的同学,那么,这两位同学哪个更合适呢?我们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你有没
11、有合适的方法? 学生讨论,说说选择的方法。 教师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小结: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那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 出示小精灵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教师讲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备好的小纸张,从黑板上选一个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学生动笔写,将写好的纸张折好,由小组长收上来。 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师:现在老师要从这些纸张里拿出一张,报出名字,同学们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张上,老师报一个,你记一个,一直到把这些纸张记完。请小组讨论一下
12、,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 指名学生说,肯定学生的方法,如画“”、画“”、画“正”等。及搜狐请方法独特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记录。 讲述:记录完的讨论一下,哪种方法记得既清楚又方便,将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瞧一瞧。 6 完成统计表。 姓名 票数 张三 李四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担任数学科代表。 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你们能说说是怎样记的吗?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喜欢这种方法的理由。 2、教学例2. 过渡: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多媒体
13、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 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票数 王明明 15 陈小菲 22 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 回答问题: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 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 三、巩固练习 7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
14、看出天气情况吗? 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应用统计知识帮助老师选了一位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科代表,老师先谢谢同学们,我们还学到了统计的另一种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姓名 票数 张三 李四 第3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
15、,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8 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法: 探究性实践作业。根据学生的实践作业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 出示统计表。 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采用比较简
16、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 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 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家里有车? 这么多同学家里有车,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 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9 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 种类 辆数 回答问题。 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 如果再观察10分
17、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有多少? 回答问题和。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教学“练习一”的第7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 读懂统计图。 图中1格代表份。 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 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指名回答说出数据。 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四、课堂小结
18、面包车 6 大巴车 8 小轿车 33 摩托车 12 10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19、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
20、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11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12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
21、、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我们来帮助二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
22、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分一分。 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13 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让学生用小
23、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6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