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法则与心理蕴涵.docx
《文学语言法则与心理蕴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语言法则与心理蕴涵.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语言法则与心理蕴涵 文学语言法则与心理蕴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的一首春望,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道出了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的苦痛。后世子孙每每读了这首诗都能体会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以及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但假使人能不带着任何情感去阅读这首诗,一定会觉得迷惑不解,”花如何能溅泪?”“家书如何抵得过万金?”但却从来没有人有这种疑问,为什么?因为人不可能完全脱离情感。文学语言之所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正是因为作家抓住了读者的心
2、理,写出了能触动人心的文字。因此说,文学语言包含着丰富的心理蕴涵。 文学语言的心理蕴涵是指文学作品的语言组织所表述或暗示的人的心理体验状态。它是无限丰富和形态多样的,但是文学语言的心理蕴涵也是需要借助语言的构成法则和四个层面来表现出来。而我要向大家说明,文学语言的心理蕴涵如何通过文学语言的构成法则体现出来。 我们的课本上从文学语言的独特审美特征的角度,总结文学语言的构成法则,由此探索文学语言的心理蕴涵问题。文学语言法则的四个表现方面分别是: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和本色化。 文学语言的内指性从春望这首诗中就可以看出。无论何种情况,花都是无法流出眼泪的,而一张纸的价值自然也比不过万两黄金。这种描写
3、无疑是十分夸张的,甚至已经夸张到颠覆了事实的程度。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出了作者睹物伤情,表达出了作者心中那极致的悲痛。同样的,正因为了在战争时期,一张家书表明了远方的亲人一切安好,所以在人们的心中及时万金也抵不上一封家书。虽然同样与事实不符,但也表达出了相隔两地的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这样,文学语言的内指性就显而易见了:不指向外在客观世界,而是直指人的内心,因此也就有助于形成文学的心理蕴涵性。 文学语言的音乐性也就是我们读诗是一直所说的韵律。它总是通过节奏,押韵、平仄、对仗、长短等等音乐形式来表现。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代的诗词,任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语言 法则 心理 蕴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6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