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阅读.docx
《数学课堂中的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中的阅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课堂中的阅读数学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阅读 岳阳市华容县治河渡镇治河中学 杨芳芳 綦雪斌 摘要: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课堂 学生阅读能力 学习方式 一、分析
2、数学阅读的现状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课本作练习,之后,总结、布置课下作业,课本沦落为了习题集。教师对课本的关注度的降低,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数学书被教师遗忘了,被学生遗忘了,被课堂遗忘了,成了课堂学习的附庸品。笔者对本校12位数学教师60节数学课的数学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仅有15%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对数学书进行阅读,而仅有7%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进行了方法指导。 在一堂课中教师讲解的内容有90%以上的学生能够听明白,而能理解运用新知识去顺利解决相应题目的学生有60%左右,而能将所学知
3、识进行分类总结,遇到复杂题目能思路清晰、准确无误的解决的学生有10%15%也就很难得了。正所谓“听懂会做会学”是三个截然不同的境界,“学贵得法”是充分阅读教材并能提升总结转化为“方法”的。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不能一目十行,只重情节,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认真细致,需要读写结合,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更需要教师的阅读指导! 二、了解数学阅读读什么 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因此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笔者认为数学的阅读可
4、以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数学的阅读不像读小说,快速浏览就可知故事梗概,必须要仔细推敲才知原委。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经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学生咀嚼起来比较容易消化,但真正转化储存、与已有知识相融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常被教师安排的练习题所替代,而知识存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表象知识停留时间、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一般说上课后五分钟至二十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教师讲完后给学生一段看书时间,就是学生咀嚼消化的时候。此时,可以让学生将概念、定义、公式反复咀嚼,准确理解,排疑解难,这样学生便会很快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最终形成能力 。 第二类,“
5、读一读”、“观察”、“注意”等材料的阅读。在教学不同的知识时,由于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课后阅读材料。新课程一般设计有“读一读”、“观察”、注意等课后阅读材料。这一部分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学知识也联系很紧密,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 第三类,例题的阅读。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凸显习题的问题特征,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
6、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解习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学生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问题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平时在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四类,课外材料的阅读。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可以在课后进行阅读延伸。鼓励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书,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书,如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数学课外读物,等等,另外我班学生还经常阅读初中生,通过阅读让学生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课堂 中的 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59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