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习题及答案.docx
《教育评价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评价习题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评价习题及答案教育评价 一、填空题: 1.教育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 2.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对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3.按功能及用途划分,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4.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以往发展水平或某一状况为标准的评价,它可以使评价者了解每个评价对象的进步情况、优长和不足。 5.按评价对象的层次范围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 6.按评价主体划分,可将评价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7.按评价方法划分,可将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8.CIPP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 9
2、.评价的总目标都可分解为三个子系统,即条件指标系统、过程指标系统和效果指标系统。而教育评价标准也相应由三部分构成,即素质标准、职责标准和效能标准。 10.所谓权重,是指一个整体被分解成若干因素时,用来表示每个因素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数。 11.教育评价标准中的评语式标准可归纳为分等评语式、期望评语式和积分评语式三种。 12.教育评价标准中的数量式标准可分为数量点式标准和数量区间式标准。 13.教育评价中常用的量表有类别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模糊量。 14.教育评价中对信息资料的审核,主要是审核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适 用性。 15.教育评价中信息资料汇总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手工汇总,
3、一种是计算机汇总 16.通常把组织正式评价前被评对象的自我评价叫预评价 17.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 统地收集有关的教育评价的信息与资料的方法。 18.观察法包含三个要素:观察的手段、观察的对象和观察对象的状态。 19.观察法根据观察时评价者是否借助于仪器,可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 20.观察法根据评价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性观察法和非参与性观察法 21.观察法按观察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观察法与抽样观察法。 22.观察法按观察实施的方式,可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23.问卷一般包括标题、指导
4、语、问卷的正文等几个部分。 24.测验的类型按测验的性质分,可以分为成就测验、心理测验. 25.测验的类型按测验时机分,可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 26.测验的类型按试题类型分,可以分为客观性测验和主观性测验。 27. 测验的类型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分,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28.测验的类型按解释分数的标准分,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29.从层次上来看,教育目标可分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30.学生自我评价有公开的自我评价和潜在的自我评价。 31.利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同一组被评对象进行两次评价,然后计算两次评价结果
5、之间的相关系数,求得的相关系数称为重测信度。 32.选拔性学生评价观点强调学校教育是为少数人服务的选拔性教育,评价的过程就是一种甄别的过程,评价的方法一般是考试,以考试成绩决定高低和优劣,评价关注的是作为客体的知识而不是学生主体的发展,评价主体是教师和管理者。 33.水平性学生评价观点以预先设定的目标为统一的评价标准,侧重鉴定学生的发展水平是否达到目标,是一种绝对评价。 34.全息性原则指学生评价必须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全部信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全面、全员和全程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 35.班主任工作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班主任素质、班级组织与管理和班级工作绩效。 36.美国
6、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其学习的条件一书中认为,学习的结果,或者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形成学生的五种能力:言语信息、理智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37.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应包括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38.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师资队伍评价、教学管理评价、教学活动评价和教学绩效评价。 39. 学校管理工作评价要坚持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和改进性原则。 40.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个体素质评价主要应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工作作风。 二、单项选择题 1.西方教育评价的发展可粗略分为四个阶段,即测验运动阶段,评价理论形成阶段、专业化阶段和。
7、 A、稳步发展阶段B、深化发展阶段 C、继续发展阶段 D、完善阶段 2.指标系统是对(A)进行要素分析的结果。 A、目标 B、成果C、项目D、过程 3.统计上采用集中量数描述一组评价数据的。 A.分布性 B.规律性 C.离散性 D.差异性 4.被评价者受到表扬或得到好评,自信心会。 A.改变 B.不变 C.增强 D.降低 5.疑虑、紧张心理是评价对象在接受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一种(C )现象。 A、迎合心理 B、文饰心理 C、防卫心理 D、敏感心理 6.评价信息反馈利用的对象主要有被评对象、教育行政部门和。 A、领导 B、评价方案设计者 C、学生 D、教师 7.观察既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又是一个能动
8、的过程。 A.认知 B.知觉 C.研究 D.思维 8.(A)具有行为化、可测量的特点,是直接的、具体的评价内容。 A.方案 B.标准 C.指标D.方法 9.( B)标志教育评价理论形成 A.目标分类的出现B.泰勒模式的提出C.CSE模式的出现D.科举制 10.常模参照测验的目的在于把测验成绩作相适应,多种方法相结合。 A、评价内容的性质B、被者的性质C、评价手段的性质D、评价制度 12.同一个指标系统中,每个指标分解的层级不必相同,具有即可 A.共性 B、可操作性C、连续性 D、层级性 13.观察法的不足是观察的样本数量小,不易排除因素的影响 A.大量 B、偶然 C、必然 D、客观 14.评价
9、工作计划的执行和实施,要抓住关键性环节,即。 A.条件准备B.方案设计C.人员配备D.贯彻落实 15.人们在以往的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准备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趋势,在心理学上称为 (B) A.思维定势 B、心理定势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16.心理学上把将自己的特性归属到他人身上的现象称为。 A.投射效应 B.强加效应 C.晕轮效应 D.情绪效应 17.描述多个评价者意见的一致性程度,要用。 A、积差相关系数B、等级相关系数C、肯德尔W系数 D、变异系数 18.(B)标志教育评价理论形成 A.目标分类的出现B.泰勒模式的提出C.CSE模式的出现D.科举制 19.由斯克里文提出的不
10、受预定活动目标影响的评价模式被称之为模式。 A.应答B.CSEC.目标游离D.对手 20.(A)具有行为化、可测量的特点,是直接的、具体的评价内容。 A方案B.标准C.指标D.方法 21.概括性问题是针对而提出的表达教育评价内容的一种方式 A.指标存在的问题 B.评价存在的问题 C.评价内容 D.项目分析 22.文饰心理是指一个人为了掩饰自己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明显不合理的行为或不能达到个人追求目标 时,往往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环境中找一些理由来。 A.解释评价内容 B.辩论 C.推翻评价结论 D.为自己辩护 23.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用(A)描述。 A.信度 B.测验的长度 C.效度 D.区分度 2
11、4.问卷调查法的局限性之一是(B)问题,如果太低会影响其代表性。 A.取样 B.回收率 C.信度 D.效度 25.从层次上来看,教育目标可分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目标。 A、评价 B、教学 C、活动 D、发展 26.要使教师自评发挥作用,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充分认识到评价的。 A.功利性目的B、鉴别性目的C、发展性目的D、教育性目的 27.一般地说,规模较大的区域性宏观评价,适合用评价方法 A.实证性的量化 B.人文性的质化性 C.调查式 D.问卷式 28.操行评语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定性描述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 A.模糊性 B.精确性 C.全面性 D.片面性 29.学生对班主
12、任或班级的评价,主要用于促进班级工作的改善,而不能依据学生评价结果对班主任或班 级进行。 A.奖励B、惩罚 C、奖、惩 D、处理 30.考察学校工作计划能否顺利完成,主要评价其对工作计划执行和实施情况是否有措施。 A、组织 B、监督和调控 C、评比 D、创新要求 31.学校教学工作评价的对象包括学校总的教学工作评价和。 A.教师个体教学工作评价 B.管理工作评价 C.教学条件评价 D.学生评价 32.要使学生评价小组成员明白,评价的目的是让每个人看到同伴的。 A.缺点 B.优点 C.进步 D.问题 33.教师评价的核心目标是教师的师德和。 A、文化水平 B、业务水平 C、身心健康 D、交往能力
13、 34.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进行评价,应构建以学生自评为主,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 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组成的开放的的评价系统。 A、多元化 B、质性 C、全面 D、有效 35.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的自我评价,包括他人评价之前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的自我评价和经常性的班主任自 觉进行的。 A、自我反思 B、学生评价 C、自我汇报 D、领导评价 36.评价学校课堂教学情况,主要看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落实、是否体现获取知识过程、对学生能否进行思 想品德关怀和(A)等。 A、营造课堂环境 B、课堂教学质量 C、学生学习质量 D、师生关系 37.教师立身立业的根本是教师的。 A、专业技能 B、职业道德C、
14、世界观D、身心素质 38.教师在尊重学生差异和主体性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的客观评价有利于将评价与教学。 A.平行起来B.从外部转向学生C.从对立转入统一 D.从脱离转向靠近 39.学生体育运动达标测试侧重于鉴定学生体育发展水平是否达到目标要求,是一种。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形成性评价 40.学生小组评价主要适用于。 A、终结性评价 B、过程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7K平性评价 41.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 A、教师自评 B、领导评价 C、学生评教 D、同行评价 43.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评价必须关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特点。 A、全面性、合作性、协调性
15、B、全面性、协调性、发展性、个体性 C、合作性、协调性、发展性、个体性 D、全面性、合作性、协调性、发展性 44.学校管理工作评价具有特点 A.整体性 B、统筹性 C、规范性 D、制度 45.每个前一级指标,都是其下一级指标的 A.指导方针 B.设定依据 C.标准 D.评价目标 46.教育评价标准由构成。 A、比较标准、素质标准、职责标准 B.素质标准、职责标准、评价标准 C.比较标准、素质标准、效能标准 D.职责标准、评价标准、效能标准 47.调查法的特点是 A、调查问题的现实性、内容的全面性、样本的代表性、结果的真实性 B、内容的全面性、样本的代表性、结果的真实性、方法的灵活性 C、内容的
16、全面性、样本的代表性、结果的真实性 D、调查问题的现实性、内容的全面性、样本的代表性、结果的真实性、方法的灵活性 48自我分析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其准确性除受自我观察能力影响外,还受其等功能。 A.导向、监控、研究 B.导向、监控、奖励 C.导向、奖励、研究 D.导向、监控、鉴别 50.每个因素的权重表示了该因素在整体中的。 A.重要性 B.地位 C.相对重要程度 D.结构 51.调查问卷一般包括标题、和正文等几个部分。 A.副标题 B.指导语 C.摘要 D.关键词 52.教育评价要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和等。 A.查阅文献、观察、考察、测验、调查 B.查阅文献、观察、考察、测验 C.观察、考察、测
17、验、调查D.查阅文献、观察、测验、调查 54.结果反馈中的敏感心理主要表现在(C)等方面。 A.得失敏感、分数敏感、公正敏感 B.公正敏感、利害因素敏感、人际关系敏感 C.分数敏感、公正敏感、利害因素敏感 D.得失敏感、分数敏感、公正敏感、利害因素敏感、人际关系敏感 55.教育评价文献可以分为 A.档案文献、一次文献、临时文献 B.临时文献、二次文献、网络文献 C.档案文献、一次文献D. 次文献、临时文献、二次文献、网络文献 56.教育评价目标必须充分体现(A) A.学校培养人才、国家的教育目标 B.国家的教育目标、个体发展目标、社会进步 C.个体发展目标、社会进步、活动过程 D.学校培养人才
18、、国家的教育目标、活动过程 57.从教育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B.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C.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与错误评价 58.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59.有”现代教育评价之父”之称的是 A.评价的对象B.评价的功能C.评价的价值标准D.评价的运用方式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社会确定的教育目标和价值标准,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受教育 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 2.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
19、具对教育对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 3.教育督导:是指行使督导职权的机构和人员,受本级*或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教 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对下级人民*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 检查、评估和指导,以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4.教育评价过程:教育评价过程是教育评价活动所经过的程序,具有时间的连续性、顺序性以及动态性,教育评价的过程也是管理的过程,是和管理过程相始终的。 5.教育评价标准:是指对应于相应的评价指标或项目,被评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或 是优秀的、良好的等。 6.观察法:观察法是教育评价获
20、取信息的重要方法。是评价者通过自身的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评价对象的自然活动状态进行系统、深入地观察,以获得评价对象准确、客观资 料的方法。 7.文献法:是指根据评价目的和内容,搜集、鉴别、整理有关评价对象的文字记载或音像记录的材料,从 中收集评价资料的方法。 8.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验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的教育评价的信息与资料的方法。 9.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由评价对象作答的方式进行搜集资料的方法。是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 方法。 10.抽样法:是从全部评价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对总体具有代表性
21、的对象进行调查,并据此取得反映总体情 况的评价资料和信息。 11.测验法:是指借助各种测试题对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某些心理特征进行测量,从而获得评价信息 和资料的方法。 12.测验的信度:信度是指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测验的信度是指测验的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程度。一 个好的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测验的结果应当保持一致。 13.测验的效度:效度是指有效性程度。测验效度是指测验实际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 14集中量数:描述一组规律性的量数称为集中量数。是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的代表值。如果一组数据描述的是一组评价对象某种属性的数量值,那么记者量数就反映了这组评价对象在该属性上的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评价 习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5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