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吴志宏.docx
《教育管理学吴志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学吴志宏.docx(2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管理学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 第一篇 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章 管理、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的意义和特性 一、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 1.管理的定义: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2.管理的要素:组织 目标 资源 效率 二、管理和行政 行政与管理无本质上的区别,很多情况下,两者交换使用。 广义角度上看待“行政,既有可能是指*部门管理活动;也有可能是指一般管理活动。” 三、管理活动的意义 1.管理是一个组织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只不过是一盘散沙; 2.提高工作绩效最主要的手段; 3.提高士气,维护组
2、织生存; 4.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推诿; 5.组织机构内部信息更加通畅; 6.能够较合理分配社会资源; 7.可以缓解组织中的矛盾冲突,维持组织稳定等。 四、管理活动的特性 1.管理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活动虽然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但大多数情况下受到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制约。 2.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的。 3.管理活动就整体而言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短暂的、暂时性的动作。 4.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 教育管理活动概述 一、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 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全体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3、;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1.现代教育以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现代教育已成为一个人数众多、规模庞大的体系,且教育经费开支大,面对这一庞大事业需要进行有效的领导和管理。 2.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A.国家越大,各地差异性就越大;B.同一地区,学校之间存在差距,这些都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活动来协调教育的发展。 3.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有限的教育资源,通过有效的管理,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为了服务于教育。教育管理不仅为了领导教育,更重要是为了服务于教育。 二、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 1.相同点:a.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4、b.对象都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 c.都表现为一个过程; d.管理方式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 2.不同点:a.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难于定论和把握。使得教育管理工作难以将其具化为明确的、可操作的方案。 教育事业不同 b.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导致教育管理很于其他事业,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评判标准。 有其自身的特 c.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涉及伦理、道德、价值观的问题,这就决定了点和规律。 教育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 d.教育系统中,教学专业化导致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学专业人员之间容易出现矛盾冲突现象。 e.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其他管理工作的业
5、绩评价复杂多,因为其中的影响因素太多,管理者在主观上往往无法控制。 f.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 三、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经验管理:个体的亲身感受、直接体验、传统的习惯定势,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科学管理模式:a.管理过程中更加看重管理理论指导,不盲目轻信个体感受; b.管理机构层次分明没分工明确,制度健全,职权责一致; c.管理过程中运用自然科学常用技术手段分析教育教学存在问题; d.管理注重民主; e.较强适应性,和较普遍的推广价值。 2 四、教育管理的元价值 元价值:指超越其他一切价值的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
6、。 教育管理的元价值=效率+效果。教育管理中,效率不容易测定,学校中的投入产出很多因素在起作用,教育投入的回报往往是间接地、长周期的、难以量化的。因此,在考虑效率原则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社会效果,也就是对社会起的作用。主要从“质”的方面考察,而不是“量”。 五、教育管理:蓬勃发展的事业 A.数以千万计的人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B.一大批人研究教育管理工作。 第三节 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 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管理学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二、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原因:教育管理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学校组织自身的发
7、展。 2.产生时间: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 三、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领域 政治学、社会学、哲学、行为科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 四、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本书设计为六个部分:教育管理学总论、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教育政策和法律、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教育实务管理、。 五、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 3 问卷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 实验研究法 人种学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六、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 1.国际研究与本土研究并重。 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 3.信息革命将对教育管理学研究产生重大印象。 4.学科的分化趋势。 第二章 教育管
8、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 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 一、稷下学宫: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 早在公元前XX年奴隶制时代,我国就有了系统传授文化知识的机构学校。稷下学宫便是其中值得一提的学校管理范例之一。 稷下学宫目的:齐国君主齐桓公,为了发展国立,网罗天下贤才和培养新一代贤士。 新的特点: 办学体制。官方出资;私家主持。 教学管理形式。其教育过程将讲学、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为一体。;三合一的管理形式,为学校发展提供良好学术环境。 教师管理制度。学术上不干涉,生活上提供优厚待遇。 宽松的学术氛围+严格的教学管理+良好的物质条件=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二、学记: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
9、一 学记是我国如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外文明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篇幅不长,但蕴含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 关于学制与学年的设想。本着“见过君民,教学为先”的儒家德治精神,强调教育重要性。学制:主张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办学。学年:将学校教育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 关于教学管理的主张。重视入学教育;教学过程须有一定训诫仪式;君主每年夏季到校观察,体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教学安排多样;学不躐等;考试制度。 关于教师管理。重视教师;保证教师素质;保证教学有方;教师要有进取心。 三、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 1、儒家学派。 孔子:以“仁”为核心,主张通过关心、爱护和重视人来实施有效的管理
10、。 孟子:着重分析管理中为什么要重视尊重人。人性善主张内省说,强调管理不是对人的强加和制约,而是发掘、顺应其内在的自觉过程。 荀子:人性恶主张化性起伪,看重制度、法令对管理的重要影响。在教育管理中,提倡师道尊严,欣赏管理尊严和管理的权威性。 2、墨家学派。 倡导天下相爱,不应如儒家提倡亲疏尊卑。用人主张唯贤是举。 3、道家学派。 崇尚“法自然”,认为社会失序并非缺乏管理,而是管理过度。主张顺应对象的自然本性,尊重个性,不要对管理对象过于压抑束缚。 4、法家学派。 人性“好利恶害”,倡导“依法为教”。 四、隋唐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鼎盛期。 文教政策。“重振儒学,
11、兼重佛老”。 教育管理体制。中央成立国子监;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级管理;对性质不同的学校实行统 5 一管理和对口管理相结合方法。 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制度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有制度化的规定。 五、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 把受教育的过程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德育管理方面,主张将道德思想灌输与道德行为训练结合起来。 六、书院的教育管理实践 书院始于唐代,兴于宋朝,在整个宋元明清时期,是与官学并行的教育机构。私立、官办、官私合办三种形式。 教学上。以研习儒家经典为主,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中讲解结合的方法。 管理上。自治色彩。 七、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管理 学校管理方式:招生
12、范围扩大;入学考试和入校甄别;在职培训课程设定;担保人制度;学生分配制度;教学管理制度严格。非常接近现代教育管理模式。 教师管理:教师大都实行聘任制。 八、近代教育督导制度的创设 过去:“行政决策学校执行”的管理模式。 20C初:“行政决策监督机制学校执行”管理模式。 改革旧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央设学不,省设学务公所,县设劝学所。 监督机制随之建立:中央设中央视学,省设省视学,县设县视学。 规范视学制度:视学官章程。 工作任务:a.对视学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当事者立即改正;b.同时上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情况。 意义:对改变教育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一定作用; 为后来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和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管理学 吴志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5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