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报告范文.docx
《教育实验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实验报告范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实验报告范文留守学生学习和生活现状教育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股价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各地都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这些儿童远离父母,他们的监护权谁来行使,受教育权如何保障?这些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些孩子基本上处于受义务教育阶段,其分布广,人数多,在我校800余名学生当中,留守学生有200余人,约占总数的28.5%,这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留守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他们与父母长期分离,比较缺乏亲情关爱,由于家庭监护力度不够,这必然给留守学生的成长带来许多问题。这些孩子容易形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
2、、打架、偷盗等不良习气;有的出现了性格缺陷:任性、冷漠、自卑、郁闷、敏感、孤独、胆怯等等;留守学生在家由祖辈或亲戚监护,轻不得,重不得,极易造成留守学生自以为是、不尊敬他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并且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那么,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学生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留守学生目前的教育现状如何?我们又怎样构建留守学生教育的对策方法系统?关注留守,守望未来,留守学生的教育研究势在必行。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农村小学”:本课题主要研究平昌县六门乡的农村小学。 2、“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
3、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由其他人进行抚养与教 育的学生。本课题主要研究生活在农村,刚刚步入学习殿堂,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生。 3、“教育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课题重点调查留守学生目前在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情况,及在教育中确实存在的种种问题,探究指导留守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多种途径和操作性强的有效策略,以及挖掘留守学生成长方式中的积极因素。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探索出农村小学对留守学生教育的方法、途径,不断强化教师的教育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学校的教育工作。 2、通过实验,落实以人为
4、本的思想,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留守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培养留守学生的创造能力、生存能力,为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实验,切实减轻家长负担,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力量。 4、通过实验,抚平留守学生残缺的家庭感、亲情感,完善我校的德育工作。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现状:了解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了解留守学生家长对留守学生当前教育现状的评价及期待。 2、原因分析研究 分析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
5、形成的原因。分析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分析当前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分析教师自身师德及业务水平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分析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对品学都存在问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对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通过对比以上两种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对策研究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记录实验中
6、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断总结。为今后的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方案的形成提供参考。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及对象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以教育理论、学生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基础,探求影响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种种因素和改进办法。搜集资料综合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和个案研究法等。整理资料采用教育统计法、枚举证明的分析方法等。 具体说来,本课题针对调查出的留守学生不良品德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问题采取以下几点实验方法: 1、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掌握其个人情况。 2、真情关爱,活动上优先安排,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4
7、、设立亲情热线。 5、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6、班主任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及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7、学校定期对留守学生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指导。 课题研究的对象 六门小学本部一至九年级留守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实验班级留守学生个人档案,统计全校留守学生的数量、年级分布情况,基本掌握实验班级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现状,确立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方案,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 发放问卷,调查研究。首先对实验班级留守学生和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与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座谈及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对留守学生的家长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
8、析,了解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现状以及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分别写出调查报告,初步总结出转变留守学生教育现状的方法。 拟定测试卷,对留守学生进行品学综合测试,各实验班取一至二名得分最高的学生作为优秀留守学生个案,一至二名得分较低的学生作为问题学生个案,并建立个案档案,收集他们的评价材料、实物材料、档案材料。总结出优秀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各种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开展主题班会、走进留守学生之家等活动,全面了解留守学生现状,不断发现新的情况,贴近学生,走近学生。边实验边研究,让留守学生学得安心,生活开心,家长放心。 根据留守学生现状,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活动中受启发
9、,在交流中受教育,在相处中求愉悦,从个性中找共同点,从共性中找差异。探索出留守学生教育的新方法,新措施。 开通亲情电话。有相当多的父母一年才能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 不回来,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我们开通亲情电话,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的话畅快地说出来,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学生在电话中,可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父母在外工作的艰辛,使他们的
10、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配备“爱心家长”。学校根据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爱心家长”活动,将那些在品行或学习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留守学生,分组安排老师进行重点辅导,爱心家长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亲情谈心。每周要选择一到二名“留守学生”谈心,以心换心。用宽容之心、仁爱之心、真诚之心,唤醒学生的心灵。用“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睿智的严厉,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用教师心中的暖暖亲情,萌发学生的亲情。亲情谈话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可以交流师生的内心感受,分享学生的快乐与痛楚,化解学困生的内心矛盾等等。谈话有耐性,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潜移默化。模拟承担父母角
11、色。以父母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和照顾,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如父母,学校如家庭。指导好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在留守孩子与父母进行沟通时,爱心家长做好指导工作,使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更顺畅,更有针对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建立代管家长责任制度。通过结对帮扶,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关注留守学生节假日安排,使留守学生感受到温暖与亲情。 结交小伙伴。帮助每一名留守学生结交一位手拉手小伙伴,以解除孩子的孤独。 开展“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活动。 如今,信息交流首先简便快捷的电话,但口头语与书面语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且通电话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有其他人在场,学生难以敞开心扉诉说。也许
12、正是这种“咫尺天涯”的距离感,使留守学生无法充分感到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滋味。为此,我们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将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学生给父母写的信,可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鼓励家长、长辈对学生的书信要进行回复。我们要求全校的留守学生,每个月要向父母写一封信,并安排固定的老师对信的内容加以指导,使他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组织留守学生举行班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实验 报告 范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5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