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docx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docx(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科五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 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3、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水槽1个,物体7种,实验记录表。 师生活动 提疑: 1、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合作探究: 1、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
2、作,对提疑1、2题进行实验观察,完成2页实验记录表。 2、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xK b1.Co m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 备注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1、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
3、组织交流,在这个师生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巩固练习: 1物体在水中沉浮标准:只要物体,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和,沉浮状态不改变 拓展延伸: 了解鱼为什么能自由的沉降 导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 沉 木块 浮 塑料块 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 是否空心等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 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
4、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物体7种,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1、物体在水中沉浮标准:只要物体,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和,沉浮状态不改变 提疑: 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合作探究: 1、一套相同体积不同
5、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并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实验一: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的沉浮 实验二: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 备注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2、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3、提供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学生小组合作。 汇报点评: 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巩固练习: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和都有关。 2、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相同
6、,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解释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秘密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球的沉浮 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立方体的沉浮 控制变量 小瓶子的沉浮 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 潜水艇 应用沉浮原理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 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水槽1个
7、,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和都有关。 2、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提疑: 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合作探究: 1、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2、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3、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备注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
8、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2、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巩固练习: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可能发生改变。 3沉的形状,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拓展延伸: 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改变物体排开
9、的水量 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船浮在水面上 排开的水量很大 导 学 过 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造一艘小船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1、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教师准备:水槽一个,橡皮泥若干,垫片或玻璃弹子若干。收集船的发展史资料和各种船的模型,造个性船需要的各种材料。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1我们把物体
10、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可能发生改变。 提疑: 1我们怎样能造一艘装载量较大的船呢? 2阅读船的发展史 合作探究: 1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的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他的添加物,比谁制造的小船装载量大。 2、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的稳定性。并控制时间。 3、测试:哪艘船装载的货物多。 4、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备注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导 学 过 程 5、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的关于船的知识,要求精要。 6、学生出示各类船的模型,集体观
11、看。 汇报点评: 1、学生说说了解了船的发展、观看了各种船模型后的体会。 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的个性船,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的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 3、出示我的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的制作。 巩固练习: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教材11面内容:。 拓展延伸: 拓展师生活动:进行一次个性船展示会,举行各类奖项的评比。 板书设计 造一艘小船 我的造船计划 一、准备 二、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 越容易浮 装载量增大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浮力 1、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
12、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相同重量的橡皮泥,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提疑: 1 、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 2、怎样测量浮力 3、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 1、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
13、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2、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3、学生参照前一个师生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备注 五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汇报点评: 1、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
14、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导 学 过 程 间的关系,得出: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巩固练习: 1、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受到的浮力也。X k B 1 . c o m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重力。 3、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拓展延伸: 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板书设计 浮力 浸人水中的体
15、积越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 浮力等于重力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学习目标 1、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
16、表。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1、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受到的浮力也。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重力。 提疑: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 合作探究: 1、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 2、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3、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4、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备注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17、程 5、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6、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汇报点评: 1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 2、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参照导 学 过 程 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 巩固练习: 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8、 2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拓展延伸: 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 板书设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科学 课型 总课时 实验课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
19、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师生活动过程。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味精水。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浓盐水、40克食盐、40克白糖、一根筷子。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提疑: 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合作探究: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0、。 2、做液滴加热实验,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备注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导 学 过 程 3、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4、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汇报点评: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巩固练习: 1、同一个马铃薯放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一定浮 2、水中溶解了其它物质,下沉的橡皮泥就会上浮 拓展延伸:
21、把在清水中下沉的马铃薯放在比水轻的油中和比水重的糖浆中,它的沉浮会怎样?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液滴加热 调制液体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土门关小学课堂导学案 年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五 学科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每
22、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师生活动 导入学习: 1同一个马铃薯放在清水中沉,在盐水中一定浮 2水中溶解了其它物质,下沉的橡皮泥就会上浮 提疑: 1、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2、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合作探究: 1、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2、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原来的推测。 X|k |B|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五 年级 科学 下册 导学案 表格 式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57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