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政治课件.ppt
《明清时期的政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时期的政治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进一步发展和封建 社会由盛而衰 明、清(鸦片 战争以前),基础落实,第13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长官均为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措施,解决了君权与 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历时1 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相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三司分立,权归中央改元朝的 为承宣布政使司(俗称为“省”),统管地方;设立提刑按察使司和,分管地方监察、司法和。三司之间,分权鼎立,互相牵制,改变了元朝以来 一省总管军、政、司法的局面,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形成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细节点拨 明朝的“省”并不等同于元朝的
2、“省”,它是指明朝在地方分权后的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行中书省,民政和财政,都指挥使司,军政,行中书省,3.分割军权一是将中央大都督府改为;二是五军都督府和 相互制约,分掌统兵和调兵之权。遇有战事,奉旨调兵,由皇帝临时任命将领、总兵,统率军队作战。4.制定,强化君主专制 细节点拨 大明律中有经济立法的内容,反映了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五军都督府,兵部,兵部,大明律,5.特务统治授权“”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直接由皇帝指挥,不受政府司法部门管辖。后来又先后设立、特务机构,由 统领,皇帝直接控制。制度的设置是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最突出的表现,它标
3、志着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和专制制度的腐朽反动性加强。,锦衣卫,锦衣卫,东厂,西厂,宦官,厂卫,6.八股取士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答卷的文体,有严格的规定,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股取士为统治阶级推行君主专制制度培养了官僚队伍,其结果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对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7.“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1)1402年,燕王 攻破京师即位为明成祖。(2)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八股,文,朱棣,二、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1.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1)君主不理朝政,大权落入 之手。(2)宦官专权,排挤打击正
4、直的。(3)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奸臣和宦官,朝臣和士人,2.明末农民战争,(1)经过,1627年,饥民王二在陕北起义,揭开明末 的序幕。陕北农民、李自成、先后 起义。李自成大军进入河南,提出“”口号。1644年在西安建立 政权。1644年3月,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农民起义,高迎祥,张献忠,均田免粮,大顺,(2)意义,推翻了腐朽的,给封建统治 以沉重打击。农民军提出的“”口号,反 映了农民群众反对财产 和要 求 的强烈愿望,标志着我国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进入一个新的 阶段。,明王朝,均田免粮,贫富不均,获得土地,三、满洲的兴起和清朝专制主义的强化1.满洲的兴起(
5、1)满洲的兴起:明朝初期,东北的女真人分 等几部,管辖。明朝后期,为建州女真首领,以赫图阿拉为据点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兵农合一的 制度,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巩固了努尔哈赤的统治地位。本质认识 皇太极改族号、国号的目的是抹去女真人曾臣服明朝的历史,以示清与明平等,解除部众的心理压力,鼓舞将士斗志,同时减少入主中原的阻力。,建州,归奴儿干都司,努尔哈赤,八旗,(2)满洲的建国:1616年努尔哈赤在 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在反抗明朝压迫的斗争中,努尔哈赤迁都,加强对明朝的攻势。1636年,改国号为清,后又改族名为。(3)统一全国:1644年清睿亲王 指挥八旗劲旅兼程入关进占,不久清顺治帝迁都北京
6、,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清军陆续灭掉 的小朝廷,基本上统一全国。,赫图阿拉,后金,沈阳,皇太极,满洲,多尔衮,北京,南明,2.强化君主专制(1)君主权力的逐步加强 会议决定军国大事,皇权受到限制(清初)。康熙帝时,另设,参与机密,牵制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帝时,另设(顶峰)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特征归纳 清代军机处有办事效率高、办事机密、临时性(军机大臣)、机构简单四大特点。清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议政王大臣,南书房,军机处,(2)文化专制的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目的:压制汉人的 意识;树立清朝统治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影响:造成社会
7、恐怖,禁锢,摧残,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本质认识 明、清时期特务统治及文字狱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实际上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民族反抗,思想,人才,随手一练1.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B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解析 从明太祖与大臣的对话中,惟独万钢得到赏识,主要是因为前二人
8、回答的都是以个人的成就为主,没有从皇帝加强君主统治角度出发,而万钢的言论强调了天下人都应服从君主的专制统治。答案 A,2.明代宋濂在銮坡集中指出:“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其所最切者,惟四子一经之笺,是钻是窥,余者漫不加省。与之交谈,两目瞠然视,舌木强不能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焚书坑儒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采取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C,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
9、.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B,重点精讲,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有何特点?(1)强化君主集权: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清设军机处,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2)削弱中央各机构权力:明朝六部分理政权,分别对皇帝直接负责;清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权力,军机处也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3)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明朝废行省,设三司,三司分权,分别对中央负责,彼此相互牵制;清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同时又在边疆地区设将军、办事大臣辖区等特殊行政区,加强管辖。,(4)加强思想控制:明朝开始推行八股取士,严格
10、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清代更是大兴文字狱,严厉压制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秦汉至隋唐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1)积极作用:维护了国家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作用:经济上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受到
11、压制和打击,长期的人治传统,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思想文化上控制加强,钳制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3.为什么说“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反映了农民要求平均平等、减轻负担、反对财产不均的愿望,代表着广大农民的利益。(2)特别是“均田”的口号,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已开始触及到阶级斗争深刻的经济根源,斗争的内容进一步深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清军入关的历史必然性。(1)明末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2)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王朝,但由于自身腐化以及战略失误,未能
12、阻挡住清军。(3)女真族自身的进步发展。在征服辽东以后已经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具备了入主中原的条件。(4)正确的战略战术。在入主中原前,先征服蒙古各部,又征服朝鲜,对北京形成包围之势,同时又对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予以笼络。(5)笼络汉族地主、官僚以减少入关阻力,同时又能联合对抗农民起义军。,命题视角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2006心灵历史开创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以长文明朝那些事儿狂飚突起于天涯论坛,后转载新浪,天涯、新浪月点击率均力超百万,引起“明矾”骚乱。相关事件被媒体命名为“明月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毛佩琦评论说:“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
13、解读历史的权力。明朝那些事儿的确是别开生面的,是一种创造。”有的网友希望将,明朝那些事儿直接顶入中学课堂,成为每个中学生必备的书。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这对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和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都很有启发。,尝试命题1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见下图)。符合朱元璋长相的是()A.图 B.图 C.图图都是 D.有待考证,D,视角二 紧扣教材重点 本部分内容最突出的重点是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和
14、清朝专制主义达到顶峰。要注意从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历史影响等方面掌握基本史实和命题指向。尝试命题2 乾隆口口声声说:“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前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曾编印清代文字狱档一书,这本档案,血雨腥风,浸透纸背。文字狱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A.巩固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B.导致乾嘉考据学的兴盛C.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D.压制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清思想,C,视角三 关注新课程理念 新课标教材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极为重视、着眼点在于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军机处的设立。认为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这些视点对高考命题的立意会有影响。尝试命题3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进
15、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应是()A.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B.军机处的设置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C.军机处的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的特点D.军机处的建立与密折制的推行提高了中央集权政 府的行政效率,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主要指君主权力的膨胀达到最高的程度,而能体现这一点的只有B项。答案 B,视角四 运用教材史料 本部分教材用以命题的史料较多,很多已在高考中出现。值得研究的史料有:锦衣卫印、北京的鼓楼、山海关、军机处图片;明朝前期疆域图;文字史料有:朱元璋关于“乱世重刑”的记载;豫变纪略
16、中关于明末农民战争发生原因的记载;枢垣记略中关于议政处职权的记载。明太祖的画像和努尔哈赤的画像也要从服饰、君主至上的理念等视角去理解。,尝试命题4 如图为我国明代一种特务机构的 印,直接负责指挥该机构的是()A.皇帝 B.宦官C.三司 D.丞相,A,考能特训,主题:获取和解读信息【方法指导】在近两年的高考中,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通常表现为将接收到的信息与相关的知识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在考试过程中,“调动和运用知识”就是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中甄选出合适的知识,并将其组织、运用到解答问题中去的过程。它通常表现为能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要求
17、结合起来,对所学知识重新组织,即进行再现再认、理解、迁移和运用。它是考查的基本目的,,也是基本的能力要求,试题的比重很大,这是因为考试毕竟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检验和评价。因此,“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实乃决定考试水平的关键。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试题在各种题型中会大量呈现,尤其是以调动和运用知识为平台,着力解决问题。“调动和运用”的对象包括系统的、完整的、能够体现学科主要特点的基础知识、规律、原理等(即理论性知识);“调动和运用”的重要,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在考试过程中的表现具体为: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运用相关学科的知
18、识原理分析学科综合型试题,尤其是后者对综合性试题进行理解和分析,它要求的理性化的程度更高。,【例题分析】例1 八旗制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A.士兵由招募而来,保证兵源 B.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 C.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 D.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的能力。根据题干所示,从组织、性质等方面考虑,八旗制度的特点表述最全面的只有D项,。中国古代史教材中涉及到府兵制、募兵制,猛安谋克制和八旗制度,对于各自的特点需要认真辨别。,D,例2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清 时期 政治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5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