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价值时机及策略定.docx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价值时机及策略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价值时机及策略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价值时机及策略定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价值、时机及策略* 袁娜娜* 摘要:同伴冲突对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冲突及其解决过程有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在幼儿的同伴冲突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有重要的价值,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幼儿教师应当把握恰当的时机,掌握适当的解决策略,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冲突结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提高幼儿自主解决冲突的能力。 关键词: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 在幼儿与同伴的日常交往中,冲突是一种出现频率较高的现象。同伴冲突对幼儿发展有巨大的价值潜力,冲突的解决能力反映了幼儿的社会认知水
2、平,并与其社会适应能力密切相关;冲突解决的结果可以影响到幼儿是否能够获得同伴接纳。1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同伴冲突的价值潜力,我们就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作用。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在介入幼儿同伴冲突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干预时机不当,干预方式以控制为主,干预方法刻板化等。2我们认为教师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时机和策略介入,这样才能帮助幼儿更好的解决同伴冲突。 一、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社会交往理论和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幼儿对其周围人物言行有意无意的模仿是其社会化中很重要的学习方式,3因此教师的介入对幼
3、儿冲突的解决以及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导幼儿发现自我 儿童的自我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而儿童社会交往所起的作用尤其重要。皮亚杰指出,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是他们思维的突出特点,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尚不能够认识到他人的观点。4这种思维特点让幼儿之间同伴冲突不断,而且面对冲突时很少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介入冲突解决的过程,幼儿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自我是一个主体,并能把主体与客体区分开,意识到他人的存在。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观点采择能力得到提升,幼*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SWU1109058)的研究成
4、果之一。 1 儿能够考虑到别人的观点,逐渐认识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学习如何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进一步的“去自我中心”,更快地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从而有利于幼儿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帮助幼儿获得情感支持 幼儿期是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情绪情感的发展对儿童未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马斯洛认为,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儿童这种需要更多的是从社会交往尤其是一般的同伴交往中获得的。 5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尊重,而冲突的解决也能使幼儿获得来自于同伴的爱与尊重。另一方面幼儿自身的认知水平不高,也导致他们的情感具有易变、易冲动、易“
5、传染”的特点,他们对情感的控制还很困难。4当面同伴对冲突时,幼儿会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甚至会影响他们的自尊。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安抚他们的情绪,或者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消除他们激动的消极情绪,能让幼儿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尊重,从最初的消极情绪体验而转为积极情绪体验,获得情感支持。 协助幼儿掌握社交技巧 5掌握丰富的社交技巧能够促进幼儿更好的与人交往。由于所掌握的社交技能较少,幼儿不知道如何采取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抢小伙伴玩具、推倒别人积木等不当行为频频发生。班杜拉认为儿童总是在“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模仿、学习,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重视榜样的力量。 6在幼儿园,教师可以
6、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言行,习得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诸如观点采择、移情、道德判断技巧,特别是语言交往的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从而调节自己的动作和行为。在冲突解决过程中,教师能帮助幼儿掌握更丰富的语言表达技能,使幼儿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二、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时机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在介入幼儿同伴冲突时,常常会出现过早或过晚的情况。那么何时才是适当的介入时机呢?总的来说,教师应当相信幼儿有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以及自行解决的机会,然后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使冲突的潜在价值能够发挥到最大。 矛盾激化
7、冲突升级 在幼儿的同伴交往中,适当的斗嘴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小打小闹可以锻2 炼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因此当冲突维持在适当程度时教师不用介入,可以给幼儿提供自己解决的机会。但由于幼儿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波动较大,当冲突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或者感觉解决结果不公的时候,幼儿难免会比较激动,甚至发生打人的事件。小班自由游戏时间,君君在玩具区玩小汽车,突然阳阳从娃娃家跑过来抢走了君君的小汽车,君君很生气,边大声喊“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边要把汽车抢回来。阳阳把小汽车藏到身后不肯给,君君火了,抡起拳头大了阳阳的头,并把他推到在地。案例中君君和阳阳从单纯的抢玩具发展成了肢体冲突,这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制
8、止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否则这场肢体冲突难免会对两位幼儿造成伤害。这就要求老师时刻关注幼儿同伴之间冲突的解决,一旦发现冲突双方进入对峙阶段,矛盾激化冲突升级的时候,就需要及时介入,安抚幼儿的情绪,跟幼儿一起寻求更好的方法解决冲突,避免发生“暴力事件”对幼儿造成伤害,尽量引导冲突结果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7 遇到困难求助老师 埃里克森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幼儿时期的儿童处于主动对内疚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克服内疚感,获得主动感。主动感的获得主要通过儿童在言语和行动上更广泛的探索实现的,而在主动探索的同时,如果屡屡遭受挫折或者与别人的主动性发生冲突,就会产生内疚感。6因此当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遇到
9、困难时,教师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作出反应,以帮助幼儿获得主动感。同时,幼儿园是儿童离开家庭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个场所,一定程度上教师会代替父母成为幼儿依赖的对象,因此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经常会向老师求助。在排队做早操的时候,中班小朋友瑞瑞看到霖霖把欣欣推倒了,他要求霖霖向欣欣道歉,霖霖不肯,并且又把瑞瑞推倒了,瑞瑞哭着向老师求助。教师应对瑞瑞的求助做出积极的反应,给幼儿提供安全感,并且通过帮助他们解决在探索过程中遭受的挫折和冲突,也能使他们克服内疚感获得主动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并可以通过语言、动作或者表情适时的鼓励幼儿勇敢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反复尝试未有效果 重复
10、性行为是幼儿重要的学习特点。中班自由游戏时间,彤彤和佳佳在一起玩玩具,彤彤特别想玩佳佳的哨子,先是说“给我玩一玩吧”,后又想出轮流玩的办法,佳佳一直不给他玩。上述案例中,如果教师在冲突一开始就介入,那么彤彤就不会想出“轮流玩”的办法,其解决冲突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注重幼儿的 3 生理需要,但是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幼儿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儿童”也包括尊重幼儿自我实现和成就感的需要。8因此面对幼儿的同伴冲突,教师不要冒然介入,应当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因为幼儿在重复性行为中既能积累活动经验,又能够宣泄内心情绪情感,况且即使是失败的尝试也是幼
11、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验。但是如果幼儿一直在积极地尝试各种解决办法,而一直得不到满意的效果,他们就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如焦虑、暴躁、沮丧甚至产生自我否定。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失败的原因,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就需要及时介入,给他们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帮助疏导幼儿沮丧、失望的情绪,引导幼儿积极地思考,寻求更好的解决策略。9因此在彤彤和佳佳因为玩具发生冲突以后,教师要给他们机会自己解决,而当彤彤积极尝试了多种解决办法仍旧失败时,教师应当及时介入帮助他们解决,从而既尊重了幼儿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又避免了幼儿不良情绪的产生。 三、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策略 既然教师的介入对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介入 幼儿 同伴 冲突 价值 时机 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5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