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docx
《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教导儿童读经心得报告 一、 儿童读经的深远益处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和定力,更晓以因果道德,敦伦尽分之理;若幼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气已成,难以修正,悔之晚矣。 儿童所读的经并不是指佛经或宗教的经典。凡是圣贤的典藉,可以历久弥新的,可以规范我们立身行事的,皆称为经典。 借由以下几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对儿童读经的深远益处有所了解: 1心定功夫是如何培养的? 读经时,讲求语速、语调:要求语速不急不徐,语调
2、抑扬顿挫。现在一般人一切都讲求快速,有的人听到读经读得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实读经就是让我们的心能静下来。一个人能定得下来,才有能力思考,面对问题,才不至于慌张、忙乱。心定功夫的培养,就是由平素来训练的,训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读经。读经既简便易行又不用花钱,每一个家长在家里就可以辅导孩子培养这种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现代常说的训练沉稳、从容的心理素质。 2为什么要读古人的圣贤经典? 有很多老师、家长质疑,古人的东西、旧有的东西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对于这种疑问,我们要冷静思考这种质疑有没有道理?回顾我们过去推动文化经典的时候,往往采取比较强硬的手段,硬要孩子背下来。孩子背了,但不懂得意思,家长就会想既
3、然不懂得意思又何必背呢?就以为读古人的东西、旧有的东西是没有用处的。 我们想一想,人从出生到老死,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一个年龄层面的思考。随着人生的发展,对人生的历练都有更进一步的体会和思考。尤其是步入中年以后再回头看看过去,由于自己的无知,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等到我们年龄大了,再来学习,往往感到我们的体力、脑力确实是力不从心,因为我们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来学习了。等到我们了解、已经看透以后再来学习,为时已晚。古人言:幼无学,老何为?幼儿的学习就是扎根教育。人要有底子,最好的底子无过于圣贤的智慧经验,这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础。比如说一年级的读经小朋友在爷爷被选上了孝悌
4、楷模后说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话,我们可以想象她在背诵这一句的时候,可能完全不知道它的意思。熟读、背下来后,看到爷爷选上孝悌楷模,她就明白原来爷爷是一个孝顺的人,还为此获得*的奖赏,因而她就能有所体会,讲出了孝悌是为人的根本。所以要预先垫底,有了基础以后,才能运用。就像盖一座大楼,没有基础绝对不能盖起来。以圣贤经典为地基的扎根教育就非常重要。 3把圣贤的经典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变成自己的经典,有哪些好处呢? 简单举例说:遇到困难时,你会想到古人说:遇到困难应当愈挫愈勇,你就会勉励自己不要灰心,不要难过。孟子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你要记起这样
5、的话就会认为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会自暴自弃,还会勇于承担一切困难和艰辛。我们纵观历史上的圣贤、伟人的成长历程: 孔老夫子自幼失去父亲,由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教育成人,最终成为至圣先师。 孟子也是自幼父亲就过世了,孟母三迁,用心良苦地教育孩子,终使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圣人。 范仲淹靠苦学,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最终成为国家的宰相,国家的栋梁。他廉洁奉公的品行流传至今。 历史上所有成圣成贤的人,哪一个不是历尽艰辛,经历种种考验最后成为圣贤之人的?我们想一想,如果读了圣贤的书,存于脑海,虽然没有办法一下子用出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人生的看法,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借由圣贤典籍的教诲,我们可以做到最合理的
6、应对。最起码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懂得如何把握方向和掌握目标。比如我们读到孔夫子说:四十而不惑,到四十岁以后我们对人生的看法是不是更进了一层呢?如果我们越活越倒退,就说明对于圣贤典籍,我们未曾读过或没有读进去。如果我们从小就接受经典的熏陶,圣贤就可以常相左右。当我们遇到任何的问题,信手拈来圣贤的教诲,就会发现圣贤典籍原来就是我们人生的导航,可以带领我们走向光明。最起码在面临挫折时,我们有能力勇于接受,不至于在挫折来临时,束手无策。可见圣贤典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运用得到,只是一般人不知道如何运用,也就不能了解圣贤文化何以能承传五千年,又为何五千年来一直是中国各朝各代的立国之本。综观历史,我们可以
7、发现,社会安定的维系都有赖于这些圣贤遗留下来的智慧和经验。 4缺乏圣贤教育会出现哪些问题? (1) 全社会不重视圣贤教育的结果是什么? 现前,我们面对高科技的文明社会,虽然物质水平都提升了,具有极高的日常物质享受和便利,可是我们冷静观察,现今社会人们的内在精神并没有提升。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们内心缺乏安全感,就是由于现代人从小没有接受过德教,没有接受过圣贤的教诲,因此就不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处世。 当今的学校教育,也普遍着重在知识、科技教育,并没有把人文教育做很好的教导。其后果之一就是不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不知道如何尊重对方。人与人相处时就很易起冲突,夫妻不和比比皆是,父子相告在今天也
8、屡见不鲜 (2) 圣贤教育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是不是断了? 家庭中父母得不到敬重,父母和子女两代都受西方化的教育,父母和子女之间就像是朋友。至亲父母的尊长地位降为朋友,而朋友又是可有可无的,家庭的伦理随之丧失了,出现了父不父,子不子;夫妻之间不懂应该如何相互尊重;子女之间也不懂如何友爱所以我们不得不说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现在单亲家庭增多,子女更难以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缺乏以圣贤教育为核心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我们会觉得他们好象非常的冷漠,暂且不要说有伦理,有道德,连最起码应该尽的责任都不清楚,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利害与得失。在以往农业社会,靠家庭教育,人们也知道人有尊卑,要尊敬长上,懂得敬畏天地
9、 过去,学校的老师因学生犯错误处罚孩子,家长会感到很高兴,因为孩子得到认真的关照,在出问题时,老师特别地付出教导,家长会抱着感恩的心向老师致谢。而现在的情况呢?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儿子像皇帝,女儿像皇太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弟子规有言父母呼,应勿缓,是父母呼唤,子女应对。而现在,小皇帝一呼,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一起应,家庭的结构关系完全颠倒了。孩子是千般宠爱于一身,从小没有被骂过,被雕塑过。到学校后,如果犯一些过失,老师难免会严辞责备或处罚。孩子现在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孩子回家一告状:老师今天骂我,责备我,父母就会感到难过,甚至到学校告状。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溺爱逼得老师无所适从,也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导 儿童 读经 心得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5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