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docx
《教学设计(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设计儿童诗的读、赏、创 我想教学设计 福建省安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润生 儿童诗两首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第10 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抒写了儿童春天里的想象,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表达了儿童世界处处皆美景。两首诗适宜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性阅读和仿写儿童诗。教学时,可在课内完成我想的读、赏、创,童年的水墨画则放到课外,实现迁移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环节设计。师: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草长莺飞、遍地春光;春天,是个想象的季节,神游四野,上天入地。在春天里,你会想象些什么? 2、点拨入题。高洪波是个著名作家,他以我想为题,写出了
2、一个孩子春天里的美好想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儿童诗两首的第一首我想。 二、初读,感知内容。 1、环节设计。师:初读诗歌,我们不仅要读准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2、点拨策略。引导学生一节一节地体会: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三、再读,体验情趣。 1、教学环节。你能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2、点拨策略。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师: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
3、”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 四、 三读,鉴赏表达特点 1、环节设计。师: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有什么变化? 2、点拨策略。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还有干旱的大地、混浊的河流
4、、沙尘暴,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也可以触发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五、 学习创编,合作交流 1、环节设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2、点拨策略。可先以老师的“下水文”指导:这是老师写的两节诗,请同学们评一评,诗以什么为凭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描述了怎样的情境?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模仿创编,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 六、迁移课外,拓展学习 读童年的水墨画,写一首小诗。 附:“下水文” 我想 我想把小手, 化作三秋桂子, 飘香宇宙, 连嫦娥也频频回望。 我想把脚丫, 化作潺潺流水, 让母
5、亲河 永远载舟远航。 我想把眼睛 化作中秋的月亮, 榕树下的孩子我想把身体 化作肥沃的土地, 让西北部的不毛之地, 也有小麦的芳香。 我想 我想把耳朵, 高高地悬挂空中, 时时提高警惕, 让犯罪分子无处躲藏。 教学说明: 本教学设计比较充分体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是略读课文,按常规只要读一读,大体领会诗意即可。但两首儿童诗除了意境优美,适宜引导鉴赏性阅读以外,文本的多元想象的特点,又特别适合模仿习作。因此,教者课内教一篇,引导学生读、赏、创,课外自学一篇,实现迁移性学习。 在教学设计上,“环节设计-学情预设-启发策略”的教学程序安排,既做到充分预设,又为课堂生成预留了自由的空
6、间。 小马过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是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一段话。依据
7、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情况是本问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学法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
8、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以读促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三、说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开场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本课我用主人公小马的图片来提问,让学生马上进入角色。揭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小马过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9、:故事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读完后可以和同桌讨论。在这里安排讨论是因为问题较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在讨论结束后,我安排他们自由读课文,朗读时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几次来到河边?小马过去了吗?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节。 3、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已经了解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几次来到河边。接着我按课文顺序分段进行教学。第一自然段主要训练用用“什么地方”“住着”“谁”说一句话。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来朗读小马的话。三至五自然段对话较多,我注意指导学生以不同的语气去读不同“人物”的话。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
10、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课件展示事物,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马与老马之间的对话,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觉,。第八段主要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在细读课文时,我主要用不同朗读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齐读、指名读、自由读、默读等。 4、课堂小结,突出主题。 四、说板书: 由
11、于没有图片,所以我用最简单字体来表现文中各“人物”大小的不同。这样既直接又简单,学生一看便非常明了 小马过河教案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 通过三次提问,逐
12、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 三、指导朗读,练习复述 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 2、指导朗读。 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
13、出句子的语气: “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3、练习复述。 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 回家 问松鼠 问老牛 为难 连忙 立刻 指导复述。 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 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
14、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 4、找近义词。 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 四、指导表演,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 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 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 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 五、突破难点,加
15、深理解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 四种答案 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 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说“高度” 说“深度” 连说。 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六、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
16、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成长课小马过河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小马的不动脑筋,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 2、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际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妈妈的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老师带你们去认识了一匹小马,你觉得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这匹小马。 二、抓中心句:小马过和,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结果怎样?它听了谁的话才决定过河的?快速读课文找出妈妈的话,用划出来。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中心句。 1、出示:妈妈亲切的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
17、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光”是什么意思?“别人”指谁?他们说了什么?用-画出来。 交流松鼠和老牛的话。 老牛说:“水很浅,能堂过去。” 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指导朗读。 2、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小马的不动脑筋?用画出来,并说说理由。 3、交流小马不动脑筋的的句子,并指导朗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怎么办才好。 小马为难了,心想你能读出小马为难的语气吗? 他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
18、草,就嗒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 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 小马低下了头,说 5、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指导朗读。 6、听了妈妈的话后,小马去动脑筋想一想,它会怎么想呢? 因为,所以觉得河水很浅。 因为,所以觉得河水很深。 因为小马既没有,也没有,所以觉得河水不深也不浅。 四、读最后一段,读中心句。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仔细想了想,决定去试试,明白了?自由读第七段。 2、你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 3、经过这件事后,小马会时时刻刻记住妈妈的话,齐读中心句。 4、自由练背,齐背。
19、五、拓展延伸。 几天后,小动物们准备过河去运粮食,可是小河挡住了去路,怎么办呢?他们 看见小马,都跑上去问小马?小马会怎么说呢? 小马对小鹿说:。 小马对小兔说:。 小马对大象说:。 -说课稿 小马过河这是一篇童话,很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为过得去,问松鼠,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尝试,终于过了河,故事说明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里。全文共七个自然段。 新课标指出:要发挥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练,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
20、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本的语言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本课重在品析和中心句关系密切的词句,在教学中紧扣妈妈的话,理解别人松鼠、老牛的话,小马不动脑筋的句子。通过找句子说理由,反复朗读句子来理解中心句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 教学目的 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 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训练说话 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 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3、训练说话。 小马
21、为什么要过河? 组织学生讨论: 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 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4、学习字词。 读生字新词正音。 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 生字组词,并抄写。 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 二、理清课文脉络,练习说话。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 2、梳理课文脉络。 3、口头填空。 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5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