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word画数学图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你用word画数学图形.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你用word画数学图形教你用word画数学图形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最头痛、最难的不是日常教学工作,而是在电脑文档里画数学图形、标顶点字母、对图形排版等。本文拟就以上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认识word绘图 1、认识“绘图”工具栏 单击“视图”里工具栏中的“绘图”按钮,则会弹出“绘图”工具栏。 在工具栏中单击一种绘图工具,鼠标指针变成“十”字形状,按住左键并拖动鼠标至另一点,释放左键后,在两点之间就会留下该按钮所指示的几何图形,画完后按钮会自动弹起。每若双击按钮,可以连续画多次,只要单击文本中任一点该按钮才会弹起。 绘图工具中主要按钮的功能为: 直线按钮:画直线。若同时按住 Shift键,可
2、以画出水平、垂直、45度角等直线。 矩形按钮:画矩形框。同时按住Shift键可以画出正方形框。 椭圆按钮 :画椭圆框。同时按住Shift健 可以画出正圆框。 自选图形按钮:包括“基本形状”、“箭头总汇”、“线条”、“流程图”、“星与旗帜”、“标注”、“其它自选图形”共七个选项。每一个选项下又有许多常用的绘图按钮。可以用这些绘图按钮快速绘制各种图形。 填充颜色按钮:除直线外可以为选定的几何图形填充颜色。 线条颜色按钮:为选定的直线或其他各种几何图形的边框线设置颜色。 线型按钮:为将要画或已经画出的几何图形定义线型。如虚线、细实线、粗实线、单向箭头线、双向箭头线等。 要了解绘图工具栏其他按钮的功能
3、可将鼠标指向该按钮,稍停片刻即可获得功能说明。 2. 编辑图形 绘制后的几何图形允许对其进行编辑。如移动、删除、改变大小、配色、变换线型等。 图形的移动与删除 将鼠标指针指向图形,指针呈现空心箭头状并带一个十字双向箭头,单击鼠标左键,图1 形框线上会立即出现控制点,称作选定或选中。如果是直线则在两端各有一个控制点,其他图形一般会出现8个控制点,控制点数取决于图形的大小,但最多是8个。鼠标指针指向被选中的图形,当鼠标出现十字双向箭头时,按住左键并拖动鼠标,该图形就可以被移到其他位置。图形被选中后,按 Del或 Backspace键,该图形即被删除。 改变图形的大小 首先选中图形,然后把鼠标指针指
4、向控制点,当鼠标指针变成双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改变图形的尺寸,如果图形是直线则改变其长度或角度。 改变图形的线型 改变线型是指改变直线的线型。画直线前可以定义线型,对已画出的直线也可以修改其线型。方法是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线型”按钮,在其上方会出现一个线型列表框,然后选择其中的某种线型。 图形组合与取消组合 按下“绘图”工具栏上的“选择对象”按钮,可用鼠标左键拉出一个矩形框来选择多个图形。选择多个图形后,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绘图”按钮右边的向下黑箭头,或右击选中图形,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组合”命令,即可以完成多个图形组合成一个图形,这样在移动图形时,会一起移动。取消图形的组合方法相同。用鼠标
5、右击选中图形时也可进行组合操作。 二、掌握word绘图技巧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而实用的技巧 1.图形的微移:若你在移动图形时总觉得没有移动到预想的位置,可以这样做先选定需要移动的图形,再按住ctrl (或ctrl和空格键)的同时,用方向键 就可以将图形移动到你所满意的位置。每次移动一个网格,也可微移整个图形。 2.图形的组合:若你在word中用画笔工具画出的图形是由许多图形对象构成的话,请你用选定工具把所有的图形对象选定后,再从绘图工具栏中找到“组合”,把你画的图形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形。这样你在输入其他文字或图形时就不会将原来的图形弄散。这样便于移动图形的位置。组合可画一个组合一个,也可画到最后
6、一块组合。组合之后也可取消,也可重新组合。最好是几个简单图形一确定就组合。 3.画笔工具的使用:在画笔工具栏中,“自选图形”中的“线条”工具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用来画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比如弯曲的线条和不规则的多边形,再结合“绘图”栏中“编辑顶点”工具的使用,你就可以创造出变化多端的漂亮图形。 4、标顶点字母:选中“绘图”工具栏中的文本框,在文本框内输入大写的顶点字母,鼠标右键单击文本框,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文本框格式”命令,出现“设置文本框格式”界面,在“颜色与线条”选项中,将“填充透明度”设置为“100%”,“线条颜色”设置为“无线条颜色”,单击“确定”按钮,就画出顶点。 5、对图形排版
7、:鼠标左键双击图形,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绘图画布格式”命令,单击“版式”,选中“环绕方式”中的“浮于文字上面”,再选中“水平对齐方式”中的“其他方式”,单击“确定”按钮,图形就排版了。 三、用word画数学图形 下面通过两道例题来说明:如何用word画数学图形。 Y x+y2=1的右准线l与x轴相交于点E,2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点C在右准 例1 已知椭圆线l上,且BCPx轴. 求证:直线AC经过线段EF的中点 . 画图: 2 2l A N O F B E X C 第一步:先在草纸上画出正确的图形,熟悉图形。 第二步:选中椭圆模板在word中画一适当大小的椭圆。当然随后
8、也可以调整椭圆大小,但不如一下画好。如图1-1。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第三步:选中箭头模板,按下“shift键”的同时,移动鼠标由左向右画X轴,由下向上画Y轴,适当调整X轴、Y轴的长度。也可选中直线模板画直线,再考虑箭头样式画上箭头。如图1-2。 第四步:图形的微移。把X轴、Y轴、椭圆合并成一个图形:移动X轴、Y轴,使它们成为椭圆的坐标轴。若位置比预想的差那么一点点,可用图形的微移:选定需移动的图形,再按住“ctrl+空格键”的同时,用方向键 就可以将图形移动到你所需要的位置。 第五步:图形的组合。上述辛辛苦苦得到的图形,不小心动一下就全乱了,怎么办?可用图形的组合:左键单
9、击X轴,选中X轴;按住“shift键”的同时,左键单击Y轴,同时选中Y轴,同样选中椭圆,再从绘图工具栏中找到“组合”,把X轴、Y轴、椭圆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如图1-3。 第六步:画直线ANC、BC、AFB、l,把它们与前面的图形组合起来。如图1-4。 第七步:标顶点字母。选中“绘图”工具栏中的文本框,在文本框内输入大写的字母“Y”,鼠标右键单击文本框,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文本框格式”命令,出现“设置文本框格式”界面,在“颜色与线条”选项中,将“填充透明度”设置为“100%”,“线条颜色”设置为“无线条颜色”,单击“确定”按钮,把文本框拖到“Y轴”箭头旁,不满意可用微移调整,然后把文本框和图
10、形选中组合。同样标上其它的顶点字母。这样整个图象是一个整体,不会拖乱。 第八步:对图形排版。鼠标左键双击图形,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绘图画布格式”命令,单击“版式”,选中“环绕方式”中的“浮于文字上面”,再选中“水平对齐方式”中的“其他方式”,单击“确定”按钮。把图形拖到需要的位置,该题的图形就画好了。 第九步:调整图形大小。图形拖到需要的位置,若觉得太大,可选中压缩,但易出现所标顶点字母只剩下半个或看不见了,可选中取消组合,重新调整文本框的大小再标上即可。 例2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D=2BF,画出截面AEF与底面ABCD的交线。 画图: 第一步:先在草纸上画出正确的图形,
11、熟悉图形。 D1 C1 D 1 A1 B1 D C D C A B A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第二步:选中“绘图”工具栏中的“自选图形”,选中“基本形状”中的“立方体”,按3 住“shift键”,拖动鼠标画一适当大小的正方体,鼠标左键双击图形,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命令,单击“颜色与线条”中的“填充”中的“颜色”的下拉式菜单中选“无填充颜色”。此时正方体少三条棱。如图2-2。 第三步:画正方体的三条棱。先画DD1,选中直线,按住“shift键”从D1开始拖动鼠标向下画直线比其它棱稍长,同样画CD,对CD与DD1中较长的,选中它并从“绘图”中选“编辑顶点”,拖动较
12、长的顶点往回缩,使CD与DD1交于一点D,再画AD,然后全部选中进行组合。如图2-3。再标上其它顶点字母,正方体就画成了。如图2-4。第四步:画截面AEF。画直线EF,并选中“虚线线型”选一种,且使ED=2BF;画AE,AF且使AE为虚线型。如图2-5。 D1 D1 D1 C C C1 11 A1 1 A1 AB1 B1 B1 E E E D D D C C C F F F B B B A A A G 图2-5 图2-6 图2-7 第五步:画FG且使FG与EF共线,DB为虚线型;画BG且使DB与BG共线,“编辑顶点”G,使BG与FG交于一点G。如图2-6。画AG,再标上顶点,该题的图就画好了。
13、如图2-7。 第六步:调整图形大小。如果图形太大太小,选中图形,通过八个点推拉调整大小,也可通过“设置对象格式”中的“大小”中的“缩放”来调整大小。 Word中没有“点”和“橡皮”按钮,给画数学图形增大了难度。为方便,可在其它文档中画好图,再复制粘贴即可。可如此构造点:象标顶顶点字母一样,只不过不输入字母,而是插入符号中的一“圆点”,当成一点,拖及微移到图形中需要点的位置。如图3-1图3-6。结合矩形及直线和叠放次序组合画图3-7,结合椭圆及圆弧和叠放次序组合画图3-8 。 通过以上两例,认真去体会“绘图”工具栏的用法。尤其是图形的微移、图形的组合、编辑顶点、设置文本框标顶点字母、设置图形对象格式对图形排版等。用时就画,就一定能画得更好。 由于钻研时间及水平所限,不妥之处,请多批评指正。 图3-1 Y O X 图3-2 图3-3 图3-4 图3-5 A A B O B 图3-6 图3-7 图3-8 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52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