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性认同与内摄性认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射性认同与内摄性认同.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投射性认同与内摄性认同投射性认同与内摄性认同精神分析治疗中的自体运用 投射的定义 弗洛伊德:投射是一种应对本能能量的防御机制,是对外部世界不愉快内在认知的非正常移置方式。 费伦茨:投射是一个将不愉快的体验分配到外部世界的过程。 克莱因:投射是这样一个过程:自我用生理的方式将自己施虐的冲动幻想驱逐到外部世界,比如通过排泄有毒的粪便,投射到母亲或她的乳房上。 桑德勒:投射是指某人将自体表象中不愉快的方面归因到了另一个人的精神表象身上,也就是说一种客体表象。 迈斯纳:投射中,被投射的部分被体验为属于、来自某个客体,或就是这个客体的原因或属性。 科恩贝格:投射是一种正常的防御机制,它包括了: 1、表达
2、某种不能被接受的内在心理体验。 2、将这种体验投射到某个客体。 3、对被投射的部分缺乏共情。 4、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御力量,会和这个客体保持距离或疏远它。 5、这个客体不会产生相应的内心体验。 6、与压抑相关,而不是分裂。 7、这在神经症中很常见。 奥格登:投射是自我中被驱逐出去的部分抵赖不认,而归结到接收者身上。 投射性认同的定义 弗洛伊德:没找到。 克莱因:投射性认同是在偏执分裂状态下的一种处理客体关系的机制。在早期与乳房的关系中,焦虑的婴儿会将他富有攻击性的、焦虑的感受通过分裂、呕吐或者排泄的幻想方式来排除,并把它们投射到母亲身体里,然后婴儿觉得自己遭受客体迫害,并认同了它。 西格尔:投射
3、性认同是将自体的一部分投射到客体里的结果。这往往导致觉得这个客体具备了自体所投射的特质,但也可能导致自体变得开始认同被投射的客体。 迈斯纳:投射性认同中,被投射的部分同时也被认同并体验为自体的一部分。 科恩贝格: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原始的防御机制,包含了: 1、将不能忍受的精神体验投射到某客体上, 2、对被投射的部分保持共情, 3、试图控制客体从而保持这种防御,并且 4、被投射的部分会无意识地对客体产生作用。 5、它和分裂有关,而不是压抑,并且 6、常在精神病或者边缘情境下发生。 奥格登:投射性认同中,投射者会主观体验到一种对接收者的独特感受,有关被排除的那些感受、想法或者自体表象。接收者也对这个
4、过程产生影响,并为之改变。 津纳:投射性认同中,自我会改变对客体的自觉,相应地也会改变了自体的意象。通过投射性认同,个体认为这个客体并不是存在于自体中,而好像存在于关系里的另一对象中。 投射和投射性认同之间的各种区分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的因素来区分投射和投射性认同了,它们是: 1、对被投射部分是否存在同情。 2、对客体是否会产生影响。 3、客体被湮没的程度。 4、发生的到底是压抑还是分裂。 5、病理学基础到底是神经症还是精神病。 6、反移情的忍受程度。 7、是一体还是二体现象。 8、让外部客体产生某种感受。 什么是投射性认同? 1、理解为何要用运用投射性认同 所谓的心理投射是移情背后的一种
5、心理机制,在无意识中发生。一种主观的意象变成了客观的现实。 投射性认同的临床运用,是以客体关系理论为核心的关系精神分析取向。 在客体关系理论里,投射性认同是一个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的人及行为模式。它源于一个人的内部关系模式,并将之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领域中。 这样说,是人的“内部关系”在搞投射性认同。 投射性认同本是人自出生后就有的一种心理机制,大部分是正性的。心理治疗关注的是神经症的防御性投射认同。大家知道,神经症的痛苦是欲望冲突,但他们避免痛苦的办法又是对欲望及冲突的压抑,因此说,压抑是他们主要的防御机制。我们所学到的压抑概念,大多是指神经症性的压抑,神经症性的压抑是超我认同
6、的成分,而超我认同恰是建立在投射认同的基础上的。 这样说,是人的“欲望及冲突”在搞投射性认同。 理解投射性认同的发生过程: 首先,个体将自己的一部分以投射幻想的形式放置在另外一个人的身上,并设法从内部控制那个人;然后,当事人竭力让接受者采取与他所幻想相一致的行为; 再后,接受者对投射者的“竭力”诱导行为采取反应,这时,接受者要么与当事人所幻想的行为一致,从而陷入当事者的圈套;要么接受者没有中套,即对当事者的行为不予理睬,这时投射认同失败。 2、识别主要的投射认同类型 临床中常见有依赖性投射认同、权力性投射认同、迎合性投射认同、情欲性投射认同。 依赖型: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通常在做决定或需要
7、独立行事的时候,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会有求于人。但实际上这种人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19岁的女孩与她姨妈之间的关系。女孩童年时父母离异,跟妈妈一起。但她有许多机会跟她姨妈相处,姨妈在生活上与情感上给予了女孩许多关照。 女孩上了大学,却仍然保持着在大小事情的决定上,由姨妈作主,也保持着在许多事情上求助于姨妈。甚至上大学时要姨妈开车送,放假时要姨妈开车来接。 久之,姨妈有了不舒服感,内心有种不平衡的怨恼“你这么大了,怎么啥事还依靠我,况且你还有母亲”,姨妈也终于能直接拒绝侄女的一些请求。但拒绝之后,女孩的一系列反应是:委屈,对姨妈哭诉中带指责;沮丧与怀疑;无助与无奈。而女孩姨妈的反应是:
8、又气恼又内疚。 女孩说,“其实我并不是不能做那些事,而是姨妈现在对我的那种态度分明是对我的讨厌”。但女孩不清楚,她为何要依赖姨妈做她能做的那些事?姨妈的态度为何那么伤害她?当然,要分析的话题有很多。还是回到投性射认同的话题。 识别依赖性投射认同不难,凡是当事人以各种形式向你表达“如果你不帮我的话,我就走投无路”“如果你不关心我,我就活不下去了”,甚至以歇斯底里、自杀相威胁的行为,都是采用的依赖性投射认同,在迫使别人关心或帮他。可往往那些“心软”的接受者不得不就范,而陷入当事者无条件地索取和求助中,成为了当事者情感控制的对象。 凡是治疗师感到来自对方的压力、控制、榨取感,透过这些负面感受,能够识
9、别对方使用的是依赖性投射认同。 这样看,是人的依赖情结和被依赖需要,在制造投射性认同。 权力型: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通常是诱导出他人的软弱、无能感,从而实现自己的控制欲和权力欲望。 例如,有的人在工作环境中,总表现得盛气凌人,实际是一种无意识的强迫自己的逞强;特别对领导和同事的交流中,总是显示他“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的厉害,实际是一种无意识的虚荣需要。 在咨询关系中,他会无意识地表现得他什么都懂,甚至会讲出许多高深的哲理,或提一些刁钻的问题,或总是否定你的意见让你感觉到“他的强势”“你不如他”的无助感和压力感。 这样看,是一个人的自负,或自卑在驱使人投射性认同。 迎合型: 使用这种投射性
10、认同的人,通常是竭力诱导他人身上的内疚和感激之情,从而实现自己的成就和拯救欲望。 例如,一个女士述说,她在生活中对人特别地好,从来是为别人着想,总是帮助别人,但总是得不到别人的理解,甚至在关键时候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为此他伤心不已也愤愤不平。 在咨询中,有的来访者总显得很谦卑顺从,不时地对你的依着、声音、观点呵是赞口不绝。这些人的行为给你的感觉是“这人真好”的被宠被认同的感动,久之你会有一种说不出滋味的无形的压力感,那实际是不舒服的感觉。 迎合型的人,未建构足够好的自我同一性。因缺乏自我认同,才渴求他人的认同以让自己感觉有价值。不过是以“自己缺失的意义,只有在他人身上寻找”的投射性认同而达到。
11、所以神经症患者在人际关系中,总是按幻想中的“理想自我”投射给他者,如果他者认同了投射过来的“理想自我”,便会沾沾自喜,甚至有感激之情。如果究其心理根源,迎合投射性认同的背后是分离焦虑,或说讨好的动机是接纳情结。那些什么过度认同、假性认同、夸大认同,都是人的压制不满、害怕拒绝的防御,也可说是人渴望被接纳的主要手段。 这样看,是人的被接纳、被认同的渴望在搞投射性认同。 情欲型: 使用这种投射认同的人,性是生活的主题。当事者是通过性的方式来建立关系,并以性保持的关系来诱导他人的情欲反应,从而满足性欲和控制欲望。 这一投射性认同模式,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并且很容易分析到,是当事者内心的性饥渴、性冲动、依
12、赖情结等,在制造投射性认同。 3、处理投射性认同 在初始阶段,治疗关系大于治疗技术,或者说,治疗师的态度就是技术。那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基本做到精神分析所要求的:参与观察者的态度。就是不拒绝任何体验、感觉、想法的接受态度,以及平等对待任何体验到的感觉,不评价不判断,专注地参与投射认同的包容过程。 这即是要求治疗师充当好容器,允许接纳对方的依赖投射。因为来访者在没有明白困难根源时,是需要感受到有人同情他们的困境,需要有支持性的关系让他感觉安全。 这一态度技术,实际是一种长程的自我人格修养。 分析阶段,主要运用接受技术,和改变技术。 对投射认同的分析性技术,包括对投射认同目的的解释;对投射认同的焦虑
13、情绪的界定;对投射性幻想的分析和对分裂的认知模式的分析;对认同的分析;对冲突模式的分析。 每个分析的过程是通过澄清、质对、解释三个步骤来完成。 上述五个方面的解释,应遵循的原则:首先就“此时此地场景中”进行解释,然后进行历史性解释,也就是病因学解释。精确解释,就是针对细节解释。 具体的解释技术有:沉默的反移情解释,矛盾现实性的解释,此时此地的解释,自我流露式解释,改观解释,示范性解释,回顾性的解释等等。 从操作性看,认知疗法对投射认同的处理相对强一些。另外,现实疗法,沟通分析、沙盘疗法,辩证行为治疗中还有非常多的技术可以用来处理投射认同。 所有的解释,应该围绕一个现实目标来访者要从原有的投射性病态关系中走出来,开始理解到自己完全不用依赖他人,也能得到被关爱和被接纳,意识到自己完全不必满足他人的需要,也可以获得被尊重和被认同。 说到底,是人的早期被遗弃感、被否定、被欺骗、被打击的自我创伤,在源源不断地搞投射性认同。 所以,不管是什么理论背景下的投射性认同治疗,其终极目的都一样:扭转负性认同,整合分裂的认知结构。用感性的话说,是如何将内化的伤痛之恨转换成爱。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40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