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析的K线图形态.docx
《技术分析的K线图形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分析的K线图形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技术分析的K线图形态技术分析的K线图形态 趋势不会突然而来,在发生重要的变化之前,往往需要酝酿一段时间。酝酿的时候,趋势可能会发生逆转,也可能会小幅盘整后再继续前进。当趋势反转时,就会出现反转形态;当趋势盘整时,就会出现整理形态。在这些形态形成的过程中,如果价格波动的范围越大,或其形成时所消耗的时间越长,或伴随的成交量越多,那么它们所具有的意义就越重大,因为其间消耗了大量的多头或空头的力量,引发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产生。 在讨论形态的时候,还有两个重要的参考因素:成交量和测量目标。在价格形态的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形势不明确的情况下,研究与价格数据伴随着的成交量,是判断形态是否形成和是否可靠的最有效
2、途径。同时,绝大多数价格形态都有其具体的测量技术,可以确定出最小的价格运动目标,这些目标有助于对市场下一步的运动空间进行大致估算,避免交易者过早退出的失误。 反转形态包括:头肩顶、三重顶、双重顶、V形顶、圆形、三角形、菱形、楔形、矩形。 整理形态包括:三角形、菱形、旗形、楔形、矩形。 大家可以看到,整理形态的5种形态中有4种属于反转形态,也就是说,这些形态如出现在趋势顶部或底部,可能形成反转,而反转形态的形成往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来改变趋势的惯性,由此构成了主要趋势的转变,所以反转形态又称之为主要形态;但这些形态若出现在趋势的发展中部,则属于盘整,因其持续时间较为短暂,只能存在于次要趋势中,所以
3、整理形态又称之为次要形态。 一、反转形态 大多数情况下,当一个价格走势处于反转过程中,图表上都会呈现出一个典型的“区域”或“形态”,这常常被称为反转形态。一个大的反转形态会带来一轮幅度较大的运动,而一个小的反转形态就伴随一轮较小的运动。 反转形态的特性: 1、反转形态的形成在于先有一个主要趋势的存在,即如果目前并无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存在,那么当时所出现的类似反转图形就没有什么意义; 2、趋势将要反转的第一个信号通常表示为对重要趋势线的突破,如趋势线、支撑位、阻力位等。但对重要趋势线的突破,也有可能形成整理形态,所以该条件不可倒推; 3、形态规模愈大,随后的价格移动愈大。这里所谓的规模,是就价格形
4、态的高度和宽度而言的。高度标志着价格变动的强弱,宽度意味着所耗费时间的长短; 4、顶部形态形成的时间较底部图形短,且震荡较大。因为价格倾向于慢升快跌,对于在顶部做空而言,通常赢利的速度比较快。 5、底部形态的价格幅度较顶部图形小,但形成的时间较长。因为聚集人气需要时间,而此时交易并不疯狂。底部形态容易被捕获,且交易后的损失要少一些。 6、对于形态价格目标的测量,均是以形态高度为基础的,但绝大多数测量技术只给出最小的价格目标。通常,最大的价格目标是前趋势的起点。 图25只例举了顶部反转的图形,除扩散三角形外和菱形外,把它们反向180度就是底部反转的图形。 1、头肩顶 头肩顶是最经典的主要反转形态
5、,其它的反转形态大都是头肩型的变化形态。在头肩顶形成的时候,通常在最强烈的上涨趋势中形成左肩,小幅回调后再次上行形成头部,再次回调后上行形成右肩,由此形成最为简单的头肩形态。见图26: 三重顶的形成原理和其它特性同头肩顶几乎完全一样。 在日本技术分析里,三重顶形态叫三山形态,三重底形态叫三川形态。 3、双重顶 双重顶是指汇价在顶部形成两个波峰的形状,常称为“M”型反转;双重底是指汇价在底部形成两个波谷的形状,常称为“W”型反转。与三重顶和头肩顶不同的是,双峰形态突破后的涨幅通常是形态本身颈高的1-3倍。见图28: 如上图所示,汇价一直沿趋势线在向上爬升,当它两次爬到同一高度而折回时,我们可以预
6、料那里有较强的卖压,而一旦汇价折回到趋势线以下时,我们则大致可以判断“M”头可能会形成,于是在汇价突破趋势线的时候,就是第一个比较理想的卖出点。既然预知“M”头会形成,我们就会在最近一个低点处画出与顶部平行的颈线,等待汇价完成突破和反抽的过程。在汇价突破趋势线的时候就是第二个比较理想的卖出点,而当汇价反抽的时候,则是第三个卖出点。双重底反转形态与之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双重顶反转形态并不一定意味着汇价必定反转,汇价如在回落到颈线部位时获得支撑,则有可能再创新高,继续朝原趋势运动;或者退回来续而形成三重顶、多重顶、矩形等多种形态。在判断“M”形态到来后趋势是否继续进行时,有三个标准,以双重顶为例
7、:最快的是看价格是否跌破了原有的左斜向上的趋势线,当跌破该趋势线时,下一个支撑位就是颈线,出现了颈线,自然就有可能出现双重顶、三重顶、矩形等形态;再一个是时间,如果两个顶之间形成的时间间隔较长,那么形成顶部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其中消耗了大量的多头热情而局势得不到迅速的上升,产生了压制下跌、维持出货的嫌疑;还有一个是高度,即峰顶回撤的幅度,如果从两个顶回撤的幅度是原来上涨趋势的15%-20%,那么这种有力度的回撤也有可能意味着顶部正在形成。但两个顶之间间隔的时间越长,对于顶之间下跌的幅度要求就越小。 此外,双重顶的两个峰之间的距离越远,也就是形成两顶所持续的时间越长,那么,将来双重顶反转的潜力就越
8、大,反转之后的波动也就越剧烈,这又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互换含义。 也许是因为双重顶反转往往是一个横向整理的区间波动行为,所以日本技术分析里没有相关的介绍,但平顶和平底的反转形态里,也透露着双重顶的反转含义。 4、圆形顶 当复杂的头肩形态不是在两条水平线中进行类似于箱形整理的时候,错落的高底则有可能是围绕着一段弧线进行的,这常称之为圆形反转。这种形态较为少见,也称为碟形、碗形、圆顶形或圆底形,它代表趋势在缓慢而渐进的改变。如果可以看到成交量的话,那么成交量也会按时间顺序排列为一个圆形。见图29。 由上图可见,当圆形顶部形成以后,汇价往往并不马上下跌,而是横向发展,形成徘徊区域,徘徊区一般称作碗柄。
9、通常情况下,碗柄很快便会被突破,而且往往是以跳空的形式突破,它说明人群终于按耐不住了,蜂拥开始了行动。而在成交量方面,随着上升到圆形顶部,成交量开始萎缩,然后随着下降的趋势稍有增加,在跳空突破后继续增加,也形成一个圆底形,并与上面的圆弧正好相反。 在实际的价格运动中,圆形顶部极少出现,圆形底部有时会以不太标准的姿态出现,但成交量却呈现一个与价格同摸样的圆弧形。当圆形底部出现后,往往一轮大的上涨趋势即将来临,只是它的上升趋势经常很缓慢,而且会被频繁打断,让没有耐心的交易者出局,但最终的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总体说来,圆形状态不会出现在投机性强的品种当中,它体现着温和品种的特性。 判断该形态完成的标
10、准是它是否带量突破左边的碗沿,从而与圆弧彻底脱离。此外,圆形形态所形成的时间愈长,其后的上升或下降的空间可能愈大。尤其是底部的圆形反转形态,一旦脱离其长达几个月之久的盘恒,则上幅空间非常可观,但我们只能从其形成的时间和其前面趋势的大小来判断上涨空间,没有什么其它的度量方法。 在日本技术分析中,与之对应的是圆形顶部形态和平底锅底部形态,其原理及意义与上面的相同。 5、V形顶 V形顶其实不是形态,但由于它的出现同样是一段时期内演化的结果,同时也确实是一种反转现象,所以我们还是把它们当作反转形态来研究。V形顶不容易判断,因为它的反转通常没有什么兆头,而且反转前也没有逐渐缓和的趋势可供参考,急来急去,
11、令人防不胜防。 V形顶的出现,通常是报复性回撤的结果。它往往在重大利空消息来临时产生,或是在严重的超买运动中产生,由此形成了短期内价格的剧烈波动。见图30。 由上图可见,通常形顶的涨势很凶猛,但在突如其来的利空消息下,其跌势也十分迅速,只用两个星期就完成了V形顶的形态;反观V形底也一样,在带量下跌下,多方认为超卖十分严重,于是报复性反弹很快就完成了。 不过,它们的出现也有迹可寻。其一,在反转之前,原趋势一路猛进,很少调整,且出现多次价格缺口,当局势突然不利时,反向运动就猛烈的开始了;其二,在反转的顶点,往往会出现岛型反转形态或者关键日反转形态;其三,原有的趋势线非常陡峭,在反转开始时,价格急速
12、突破趋势线,以更陡峭的方式反行;其四,因为前期价格运行速度快,所以在反转时往往没有重要的支撑位或压力提供,以至于价格回撤至原趋势的1/3或1/2才得以停住。 在日本技术分析中,与只对应的是塔形顶部和塔形底部,稍微有些区别的是,塔形顶部和塔形底部的价格可以在最高位或最低位徘徊几日,但其上涨和下跌同样很迅速。 由上图可见,当圆形顶部形成以后,汇价往往并不马上下跌,而是横向发展,形成徘徊区域,徘徊区一般称作碗柄。通常情况下,碗柄很快便会被突破,而且往往是以跳空的形式突破,它说明人群终于按耐不住了,蜂拥开始了行动。而在成交量方面,随着上升到圆形顶部,成交量开始萎缩,然后随着下降的趋势稍有增加,在跳空突
13、破后继续增加,也形成一个圆底形,并与上面的圆弧正好相反。 在实际的价格运动中,圆形顶部极少出现,圆形底部有时会以不太标准的姿态出现,但成交量却呈现一个与价格同摸样的圆弧形。当圆形底部出现后,往往一轮大的上涨趋势即将来临,只是它的上升趋势经常很缓慢,而且会被频繁打断,让没有耐心的交易者出局,但最终的收益还是相当可观的。总体说来,圆形状态不会出现在投机性强的品种当中,它体现着温和品种的特性。 判断该形态完成的标准是它是否带量突破左边的碗沿,从而与圆弧彻底脱离。此外,圆形形态所形成的时间愈长,其后的上升或下降的空间可能愈大。尤其是底部的圆形反转形态,一旦脱离其长达几个月之久的盘恒,则上幅空间非常可观
14、,但我们只能从其形成的时间和其前面趋势的大小来判断上涨空间,没有什么其它的度量方法。 在日本技术分析中,与之对应的是圆形顶部形态和平底锅底部形态,其原理及意义与上面的相同。 5、V形顶 V形顶其实不是形态,但由于它的出现同样是一段时期内演化的结果,同时也确实是一种反转现象,所以我们还是把它们当作反转形态来研究。V形顶不容易判断,因为它的反转通常没有什么兆头,而且反转前也没有逐渐缓和的趋势可供参考,急来急去,令人防不胜防。 V形顶的出现,通常是报复性回撤的结果。它往往在重大利空消息来临时产生,或是在严重的超买运动中产生,由此形成了短期内价格的剧烈波动。见图30。 由上图可见,通常形顶的涨势很凶猛
15、,但在突如其来的利空消息下,其跌势也十分迅速,只用两个星期就完成了V形顶的形态;反观V形底也一样,在带量下跌下,多方认为超卖十分严重,于是报复性反弹很快就完成了。 不过,它们的出现也有迹可寻。其一,在反转之前,原趋势一路猛进,很少调整,且出现多次价格缺口,当局势突然不利时,反向运动就猛烈的开始了;其二,在反转的顶点,往往会出现岛型反转形态或者关键日反转形态;其三,原有的趋势线非常陡峭,在反转开始时,价格急速突破趋势线,以更陡峭的方式反行;其四,因为前期价格运行速度快,所以在反转时往往没有重要的支撑位或压力提供,以至于价格回撤至原趋势的1/3或1/2才得以停住。 在日本技术分析中,与只对应的是塔
16、形顶部和塔形底部,稍微有些区别的是,塔形顶部和塔形底部的价格可以在最高位或最低位徘徊几日,但其上涨和下跌同样很迅速。 6、其它反转形态 其它反转形态包括复合头肩型、扩散三角形、菱形和一些整理形态的反转。如三角形反转、楔形反转、矩形反转等。见图31。 形成原理:以头肩顶为例,当汇价被大众蜂拥推到左肩时,成交量剧增;随后出于获利回吐的需要,汇价开始向下调整,但由于后市仍被人看好,所以应该是缩量下跌;当跌到某处站稳时,汇价又开始在利好消息的鼓动下继续攀升,成交量仍为可观;但是在接近头部的时候,成交量将出现萎缩和递减的现象,这是人们借利好出货的时段,于是出现了头部;此后市场出现了分歧,有陆续买进的也有
17、赶紧卖出的,由于多头力量不足,汇价就开始回落到颈线部位,此时成交量往往是递减的;当汇价在颈线部位获得支撑后,部分持乐观状态的投资者继续逢低买入,但有人怀疑头部已经形成,所以看好的人群开始减少,于是在汇价无力维持高位的时候出现了右肩;随后汇价开始回调,并在跌到颈线部位的时候开始带量突破;由于有人怀疑是假突破,故而后市有了几天反弹,使汇价向颈线部位进行了反抽;当反抽失败时,颈线由支撑线变成了阻力线,经典的头肩顶形态完全显露,汇价开始带量持续下跌。 头肩底形态与头肩顶形态相反,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其一是头肩底形态的形成时间较长且形态较为平缓,不象头肩顶形态那样剧烈而急促;其二是头肩底形态的总成交量比头
18、肩顶形态要少,这是因为底部供货不足而顶部恐慌抛售所致;其三是头肩底形态突破颈线时必须要有量的剧增才能算有效,而头肩顶形态突破颈线时则可以是无量下跌;其四是这里的价格在突破颈线后更习惯于反抽,原因是落袋为安的交易者比较多;其五是这里的颈线常常向右方下倾,如果颈线向右方上倾,则意味着市场更加坚挺。 上图里的颈线是水平的,但是很多时候,颈线可能会从左至右向上或向下倾斜,向下的倾斜的颈线意味着行情更加疲软。处于颈线位的反抽并不一定会发生,如果在突破颈线时成交量很重,那么反抽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而在市场十分疲软的时候,即使没有什么成交量,反抽也不易发生。此外,在进行反抽时,汇价也可能会站到颈线之上,又开始
19、向高位进军,这说明突破是假突破。在汇市里,我们常称这种假突破为“扫止损”行为,因为在头肩顶的颈线部位,常常有大量的多头止损单,多头主力虚假一枪的假突破,可扫除很多跟风盘,之后便于顺利上升。 上面我们提到了成交量,即使是 *市场看不到真实的成交量,但并不能否认它的存在。而且在头肩顶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汇价和布林带间对应位置的变化关系,来推测出市场动能逐步衰弱的过程。一般说来,鉴于形成过程中的能量特征,头肩顶的左肩会越出布林带的上轨,头部也会触及到布林带的上轨,而右肩通常仅仅触及或越过布林带的中轨。同时,关注每次回落时K线数量的变化,也对判断动量是否递减很有用。如上涨时,每次回落的阴线逐渐增
20、多,说明空方的力量在增强。 在图26中,当价格反抽完后,将继续下跌,下跌的空间从颈线开始算起,最小幅度为头部到颈线的垂直距离。事实上,通常价格运动都会超出上述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有助于我们把握价格将来下跌的幅度是否足够,或者是否超出了很多而必须提高警惕。当然,最大的下跌幅度是前趋势形成的起点,即从哪里升起就跌回哪里,因为买的人迟早都会卖掉,市场也迟早会自动平衡。 但是,在我们测量价格目标的时候,除了有上述颈线部位的预测方法,也必须同时考虑到附近的趋势线、支撑位、阻力位、回撤水平位、缺口等一切跟支撑或阻力有关的技术位。一般而言,针对头部的头肩形下跌,如果重要支撑位置处于测量的价格目标之间,那么价格
21、将可能落到该支撑位就会产生反弹,原有的测量目标就无法继续达到了。 实际上,头肩顶形态是道氏理论或趋势论的具体应用。在头部形成前,其高点不断被创新,而低点不断被提升;在头部形成后,其反弹高点不断降低,而低点也不断被刷新。所以,头肩顶形态是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紧密结合的范例,只是由于支撑线或压力线的作用,使其显得比较对称而已。需要注意的是,头肩顶形态在实际的图表中都不是很完整的,也不一定很标准,大致相似就基本可以认定了。 在极少数情况下,头肩形态也会形成整理形态。比如在持续上涨中出现头肩底,而后继续上涨;在下跌中出现头肩顶,而后继续下跌。 在把握头肩形态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如头部与双肩不成比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技术 分析 线图 形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39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