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势礼仪教学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势礼仪教学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手势礼仪教学说课稿手势礼仪教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也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礼仪课程是我们职业学校的特色课程,旨在通过对各种礼仪的学习,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篇手势礼仪即是我校礼仪课中的一课。手势礼仪这节课首先讲到手势在交流与表达个人情感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讲到各种手势所表达的不同含义,最后讲到由于存在区域性差异,在与人交流过程中应该慎用手势语言。整堂课主要通过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如何恰当使用手势与人交流,表达观点,来培养学生处事得体有分寸的能力。对教材的处理 由于10级为一年级新生,他们对日常礼仪的概念都十
2、分淡薄,因此不能直接教授与专业相关的专业礼仪知识,必须建立在日常礼仪的基础上,因此此部分的内容并未完全按书教授,而是穿插了很多其他教科书和其它信息渠道搜集来的资料,先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手势,然后才转到工作中去,与科目挂钩。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的学生对课程比较感兴趣,因为涉及到个人妆容、气质、素养等各方面的进步和提升,对他们今后在工作中的言行举止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学生比较投入。 同时,大部分学生对所使用的多种教学方式也比较感兴趣,对于课堂中自身的参与非常喜爱。 因此,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手段是情景教学,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并通过此种手段来令学生对知识点迅速从“理解”转换到“使用”中去。 三、目标
3、定位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知道手势语言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学会并熟练掌握恰当的手势语言。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借助手势语言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通过课前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查阅过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自尊同时尊重他人优秀品质。 2、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知道手势语言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性,学会并熟练掌握恰当的手势语言。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借助手势语言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尊同时尊重他人优秀品质。
4、 3、 教学难点 学会并熟练掌握恰当的手势语言。能借助手势语言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4、 教学准备 各种手势的示意图;投影仪;一组含有手势语言的多种场景的音像资料。 四、教学流程 1、整体设计 礼仪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德育要回归生活的教育思想,这节课主要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在解析教材的同时穿插学生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再开展“模拟生活场景”的活动,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整堂课以学生讨论,分析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安排“创设情境共享资料实践运用反思总结”这几个步骤。以体现德育来源生活,又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 2、环节设计情境导入假象导入:在异国他乡,遇到语言障碍,借
5、助手势进行交流。通过假象,让学生明白,手势语言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说说,手势语言除了在无法进行语言交流的情况下起到促进理解的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 解析教材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小结出:手势语言能够表达微妙复杂的情感,促进了人们彼此间的交流,但还要注意手势应使用得体,了解有些手势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域和各国不同习惯,不可以乱用。因为各地习俗迥异,相同的手势表达的意思,不仅有所不同,而且有的大相径庭。如在某些国家认为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蜷曲表示称赞夸奖,但澳大利亚则认为竖起大拇指,尤其是横向伸出大拇指是一种污辱;英国人跷起大拇指是拦车要求搭车的意思。用大拇指和食指构成一个圆圈
6、,其他三指伸直,就是“OK”的手势,这一手势在欧洲表示赞扬和允诺的意思,特别在青年学生中广为流行。然而在法国南部、希腊、撒丁岛等地,它的意思恰好相反,在巴西,人们打“OK”这个手势表示的是“肛门” 。阿拉伯人用两个小手指拉在一起表示断交,吉卜赛人掸去肩上的尘土表示你快滚开。由此不难看出,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手势语言” ,千姿百态的手势语言,饱含着人类无比丰富的情感。它虽然不像有声语言那样实用,但在人际交往中能起到有声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相反,当我们忽视手势礼仪的正确使用时,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不雅的行为举止常常会令人极为反感,严重影响交际风度和自我形象,应特别注意避免。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孔
7、、剔牙、咬指甲、剜眼屎、搓泥垢等,餐桌上更应注意这些不雅行为。这样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共享资料 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了解到一些常见手势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各种关于手势语言的资料。要求学生一边解说,一边示范。这个过程是我们的重点。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辅之。学生在示范,模仿的过程中,同时去讨论分析这种手势在日常生活中,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中是否得体?是否在任何地方都是得体有礼的?是否使用得次数越多就越显得有礼?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分析后,引导得出:实际交际过程中,一切手势语都应考虑时间、地点、对象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一步分析讨论,我们在遵循
8、这些规则背后的道德准则,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一切。这个环节,主要开展小组、大组讨论的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进行小型辩论,让学生在充分的说辩中能深刻体会教材所要表达的重点手势语言在交际过程中很重要,但要使用得体。这一环节中,学生是主体,但仍需教师适时引导。 说明 讨论、辩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但由于这个环节有着很大的随机性,实时性,所以教师必须时刻注意铺陈、引导。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有的放矢。 实践运用 理论终究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模拟出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场景,比如: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恰当使用手势;在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应该注意避免
9、出现哪些手势;客人来访,作为主人应该在接待过程中使用怎样的手势;在马路这边招呼对面的熟人应该用什么手势等等。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些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场景再现,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并熟练运用恰当的手势语,从而达到处事得当,彬彬有礼的境界。 说明 这个环节的互动,以学生自选场景,自由组合,小组实践为主。教师可以在巡视的基础上,选出优秀组进行大组交流,共同评议。这个环节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反思总结 让学生小结,通过这堂礼仪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在这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最后可以推荐欣赏一些关于手势礼仪的名人名言,语言学家总结的关于手势的常用词,还有一些关于手势由来的趣闻轶事等,以增进学生的见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礼仪,展现个人礼仪素养的兴趣。 五、后记 播下行为的种子,可以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可以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就会收获一生的命运。老师只有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才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36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