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林彪的认识.docx
《我对林彪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对林彪的认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对林彪的认识 我 对 林 彪 的 认 识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10-01班 Xxx 5410010301xx 我对林彪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广大学者开始更加的尊重历史事实,进而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所以关于林彪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理性的、实事求是的阶段。这是一个好现象。 因为历史是已经发生了的过去的事实,不容篡改与歪曲,这才符合历史科学 本身,并给后人留下有益的教诲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最近一个阶段, 关于林彪的评价,林彪在中共历史和军事上的地位和作用,有被人肆意夸大 和粉饰的倾向。这不是尊重历史的科学态度,在矫枉过正中,添加了个人的 情绪和理解,从而在林彪的研究上,
2、制造了误区。 综观林彪在红军中的表现,当他在毛泽东的正确战略指挥下,充分地施展自己的军事才干的时候,他就打胜仗,就能灵活机动地指挥部队,在运动寻找敌军的空隙,迂回、穿插、包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当红军总的指导原则,战略战术都发生谬误的时候,林彪也逃脱不了打败仗的命运。他的声东击西、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以包围、伏击或者围魏救赵的战术歼灭敌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法都包含在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中。他只是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和刻意培养使用中,将十大军事原则和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才造就了自己早期军事生涯的辉煌。 抗日战争时期,正确地来说,林彪只打了两仗,便因被友军误伤退
3、出了战场,一度在苏联养病,也一度担任中共驻国民党中央的军事代表团团长。所以,他的集中两党军力,扩大战略纵深,在运动中掌握主动,以期迂回包抄聚歼大量日寇的战略并没有得到实践检验。此外,离开了特定的国度、特定的政治历史环境来侈谈战略也是不现实的。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从时间的条件说,战争和战争规律都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有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不能呆板地互相移用于不同的阶段。从战争的性质看,革命战争和反革命战争,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不能呆板地互相移用。从地域条件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特别
4、是大国家大民族均有其特点,因而战争规律也各有其特点,同样不能呆板地移用”。研究战争“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 抗日战争 ,总体来说,是敌强我弱。是一场弱小民族保卫疆土的正义之战。在军国主义情绪煽动下,为了建设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而战的日本法西斯挟锐气而来,志在寻觅中国军队主力决战,以期一举而定中国。日军对于中国山河形胜的了解,胜于中国军方,其国力军力号称当时亚洲第一,海军战舰名列世界第三。以多年战争、分裂,处于分崩离析的中国,要想集中全国军力与日军决战即不现实,也不可能。惟有毛泽东的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分兵以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运
5、动战,集小胜为大胜,以期在持久战中拖跨与战胜敌人,才是最正确的战略战术。中共正是利用日寇寻找国民党主力决战,沿交通线急进而使华北、华中、华东广大地区形成权力真空的机会,“放开大路,占领两厢”,把握了时机和民心,利用广大人民的抗日热潮和知识青年的爱国激情,在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的山区建立了革命政权根据地,飞速的发展了自己的武装,从而在华北、华中广大地区站稳了脚跟。4万八路军、1万新四军,一年多时间,发展到90余万,不是林彪的战略高明,而是毛泽东的战略英明。也是毛泽东正确地预见了抗日必须是持久战,中国军民才有充分的思想、心理和长期作战的物资准备,忍受了长期战争的煎熬和痛苦,直到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28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