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docx
《成语典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典故.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 毛遂自荐 一鼓作气 千金买骨 讳疾忌医 杀妻求将 惊弓之鸟 高山流水 一字千金 指鹿为马 焚书坑儒 悬梁刺股 一饭千金 约法三章 孺子可教 破釜沉舟 手不释卷 金屋藏娇 暗渡陈仓 十面埋伏 投笔从戎 马革裹尸 多多益善 老当益壮 萧规曹随 无颜见江东父老 鞠躬尽瘁 煮豆燃萁 刮目相看 初出茅庐 乐不思蜀 七步成诗 言过其实 七擒七纵 宝刀不老 才高八斗 一身是胆 封金挂印 单刀赴会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入木三分 闻鸡起舞 东山再起 洛阳纸贵 凿壁偷光 狗尾续貂 画龙点睛 江郎才尽 精忠报国 背水一战(
2、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东施效颦 来源于: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至死不悟 成语典故: 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临江之麋: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
3、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比喻到死也不醒悟。 安步当车 成语典故: 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不二法门 成语典故: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成语出处: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 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成语例句: 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不二法门。 暗室不欺 成语典故: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成语出处:
4、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成语例句: 知县生平暗室不欺,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跖之事? 匕鬯不惊 成语典故: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成语出处: 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成语例句: 赣、宁之乱,坐镇上游,匕鬯不惊,指挥若定。 笔大如椽(b d r chuan) 成语典故: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成语出处: 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成语例句: 词清若玉,笔大如椽。 如鱼得水:好象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
5、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千金买骨用重金去买良马之骨。比喻求贤若渴。 杀妻求将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信任,不惜杀死来自敌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后比喻为了成功不择手段。 一字千金:通常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对著作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典出史记卷八五吕不韦列传。后用一字千金比喻文辞精当,结构严谨。或用来形容价值极高的作品。亦可以用以指书法上一字价值千金。 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洛阳纸贵: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
6、文学家叫左思他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狗尾续貂: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 代替。 :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
7、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好高骛远(ho go w yun) 成语典故: 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成语出处: 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成语例句: 但是好高骛远,贪抄捷径的心理,却常常妨碍人们去认识这最普通的道理。 囫囵吞枣(h ln tn zo) 成语典故: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成语出处: 朱子语类论语十六: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 成语例句: 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狐假虎威(h ji h wi) 成语典故: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
8、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成语出处: 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成语例句: 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毁家纾难(hu ji sh nn) 成语典故: 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成语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于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成语例句: 某等愿从众志,毁家纾难,兴复宋室。 蕙心纨质(hu xn wn zh) 成语典故: 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成语出处: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
9、纨质,玉貌绛唇。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甘之如饴(gn zh r y) 成语典故: 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成语出处: 宋文天祥正气歌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成语例句: 背书背不出,老师往往大发娇嗔,自然骂得人下不了台,而张曜甘之如饴。 甘瓜苦蒂(gn gu k d) 成语典故: 甜瓜的蒂是苦的。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成语出处: 清翟灏通俗编草木:甘瓜蒂苦,天下无全美也。 邯郸学步(hn dn xu b) 成语典故: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语 典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2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