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解课件.ppt
《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讲解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本章共有三节,其内容是: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840,社会主义社会,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为了终结殖
2、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形态。,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在政治上,实行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3、在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 个体经济 合作社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矛盾,19491952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三年内,虽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但是大量的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的矛盾。19531956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毛泽东对总路线修改手稿,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国前后,在多次党的会议上,毛泽东
4、、刘少奇、周恩来都说过,到底什么时候搞社会主义,估计至少要10年,多则15年或20年。,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初步的设想: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1953年12月,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5、。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54年7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这条总路线。9月全国一届人大把总路线写入宪法的总纲。,“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过渡时期总
6、路线的内容,主体,两翼,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工业化与改造紧密结合,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有机统一,总路线的内容与关系,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三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条件,毛泽东等参加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新生的国家政权,为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至北平,在北平西苑机场举行盛大阅兵式。,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为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前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
7、会主义的转变,3、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4、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并且暴露出与大规模国家建设要求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5、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1950年2月22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科学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设工业化国家的同时,基本完成了对农
8、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哥达纲领批判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专政。”2、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不但应当以独立姿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且要自觉担负起领导这一革命的重任;民主革命的终结,就是为社会主义革命而坚决斗争的开始,“两者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3、毛泽东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中指出我
9、国要“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而且具体分析了当时存在的五种经济成分的性质、相互关系、发展趋势和前途。4、1953年毛泽东编写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指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知识要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结构图,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
10、义改造道路,(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在延安与农民交谈,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互助合作,改造农业和手工业,把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1)革命成功后,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像,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化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 讲解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2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