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格律诗.docx
《怎样写好格律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写好格律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怎样写好格律诗怎样写“格律诗” 先大致看一遍格律,再比照古人律诗来检验,一则认识到格律的重要,二则巩固所学。 然后试着写一写,由易到难,从只押韵的五言古绝到平仄合格的七言律诗,不求写好,但求写对,用普通话定平仄亦无妨。这是第一关,平仄关。这时候就可以靠大量读诗词来累计“入声字”了。 第二关是语言关,要绝对避免走“翻译派”、太俗抑或是晦涩的路子,这一关的唯一方法就是读读读。 第三关是意境关,也要靠读。这一关说来容易(就是什么样的意境是美的,什么样的是不美的),做起来又难,怎样写得美。 这个“读”,一则累计词汇、典故,今后用得到的;二则学习手法,甚至是理性的去分析手法也是可以的;三就是积累“入声”
2、字。这个过程中最好博采众收,不要只读一家,避免过早形成定式。这个时候形成的定式很难成为“风格”。 自认为“三关”都大概过了的时候,就算入门了。同时,应该也就自然而然看到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了,勤于读、勤于练,逐渐提高就是了。 读、练,由量变到质变,学格律诗别无他法、捷径。 写“格律诗”需要注意什么? 在谈格律诗之前,首先简略说说诗的分类及其特点。一般认为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等,多指我国唐朝以前的诗,还没形成严格的格律,相对比较自由。 到了唐朝,逐渐形成比较完备和相对固定的格式,称为“格律诗”。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它在句数字数、平仄声调、句尾押韵、字
3、句对仗等方面都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和相对严格的要求。 现代有人把不入律的“五言诗、七言诗、民歌、山歌、散文诗”等归类为“现代自由体诗”,以区别格律诗。这是个好主意,未尝不可。 现在谈谈近体诗。 近体诗有“五言、七言,律诗、绝句”,合分成四种: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五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 “近体诗”的平仄格式,按照每首诗首句的第二个字和尾字之平仄声调可分为四种格式: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和仄起仄收式。 附录列出了七言绝句的四种格式供参考。严格按格律写的是“正格诗”,也有适当变通的“变格诗”。 “变格诗”变
4、通的原则:一般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诗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可变通,笫二、四、六字的平仄需正格。 不过,“一三五不论”有前提,就是不能出现“孤平”或“三平脚”,否则就是“犯忌”。 所谓“孤平”,是指除了韵脚的平声字外,诗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也就是说,除格式规定必须用平声字的韵脚外,还需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平声字,连同规定格式的平声韵脚字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平声字。 所谓“三平脚”,是指诗句末尾连用了三个平声字。 那么,什么是平声、仄声呢? 汉字有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第一、二声是平声,第三、四声是仄声。 有些人受方言影响说普通话不标准,平仄发声可能出现差错。当平仄
5、拿不准时可查汉语字典。 近体诗还有“押韵”的要求: “押韵”是指偶数句的末位字和首句末位为平声的,末位字的韵母应相同或相近。规定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韵字不重复。 古韵最先有206个,后归纳成106个,现用普通话辨韵可合并成14韵甚至12韵。韵母可参阅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 近体诗的律诗还要求“对仗”,就是要求部分相连的两句中,它们的词性、词义或语法结构要互相对偶,形成诗的整齐美,增强诗的感染力。律诗一般要求中间两联对仗,首联和尾联任意。绝句诗可不用对仗。 此外,还要求诗不“合掌”,即上、下两句不要同义或基本同义,“合掌”也属犯忌。 近体诗是由前人创作、循序渐进、约定俗成、逐步定格的格律诗。由
6、于它除内容外,还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等,念起来抑扬顿挫,具有文学美感和思想感染力,因而为人们普遍接受、喜爱和采用。它是中华文化的珍品,诗中奇葩。 学写格律诗有一定的难度。不过,下点功夫,掌握它的基本格律和要求,就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写出正格或变格的近体诗。 初学者可先学写绝句诗,绝句是从律诗的八句中截其四句而成,因而它的句数较少,押韵字也就少,又不要求对仗。可按填词谱曲的方式写格律诗,思路是:有了诗的灵感时,先写出初稿并标出每个字的平仄声调,然后对照格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看与哪一种格式最为接近。这里首先要对照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因为这些字是不能变格的。初步选定一种格式后,调整那些不
7、合平仄的字词,譬如可用相合的同义字词替换或字词前后对调,看是否入格。 “押韵”方面可先初选某句脚的一个字韵,然后考虑选配其它押韵字。必要时可在字典里搜索相同韵母的字,从中找出可用的韵字。 经过反复摸索、推敲,就会有所收获。能写出正格诗最好,写不成正格就用变格亦可。但变格诗写完后,要注意检查有无“孤平”或“三平脚”等犯忌。 掌握了绝句诗后,进一步可学写律诗。再进一步可学写词和楹联。 初写格律诗难免会犯错或犯忌,这不要紧,可反复修改,逐步改正。一首好诗主要决定于它的中心内容,然后才是形式。只要诗的意境深远、形象、含蓄,字句优美、生动、精炼,不管它是不是格律诗,是正格诗还是变格诗,也不论它是高雅的还
8、是通俗的,都不失为好诗。诚然,若能写成格律诗,可能更完美、更动人、更感人,为人们喜闻乐见和广泛传颂。 有的人说格律诗难学,或不想学,或不想受格律的约束。这没关系。因为写不写诗、写什么类型的诗,完全是自已决定的事。不想写格律诗,尽可以写自由体的七言诗、五言诗等,但你不要冠以“七律”、“七绝”或“五律”、“五绝”的字样。否则,难免有人会说你不懂格律诗或不入律、犯错、犯忌等。不过有的可标为“古体诗”。 还有人说,不妨来做做现代格律诗,这倒有点新意和创意。能创作出高明的、好学易写的现代格律有多好呀。但不知是什么样的现代格律?若有人也不想受你现代格律的约束,又该怎么办呢?所以如不愿写或不会写近体格律诗,
9、就写写现代自由体诗吧,不会有人用格律诗去套你或约束你。 附录:七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平起平收式: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式: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式: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收式: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1._标示格式。 2.或表示该字可平可仄。 3.黑体平字表示该字需押韵。 关于“如何写格律诗词”之我见 (一) 最近好多朋友让我谈淡关于写格律诗及词的一些看法,现初浅述之如下,与朋友们共同探讨,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方家及诗友斧正。 写诗
10、词无外乎四点:一是炼字,二是修辞,三为谐律,四为造境。 “谐律”其实很容易,只要弄懂规则就可以了。比如格律诗,只要把握住“韵、声、粘、对、拗救。”等一些基本规则既可。 如果你一旦注明自己写的是格律诗“七绝、七律、五绝、五律”那么就必须遵其格律,不可以服从“意境”为由而借口任意出律。 其实大到人生,小到游戏,都有规则,都有约束,但是在约束下不违反规则,照样能随心所欲,玩的快乐。有人说中国传统的格律诗即是“带着镣铐跳舞”的文字游戏,所以真的玩好既不易但也有趣、耐看。 格律诗词有自己的标准格式与变化规律。汉字是一字一形,一字一音,只有中国文字分“四声”,读来抑扬顿挫。四声分两大类即“平”和“仄”。诗
11、中只有平仄交替才会产生音韵美,而这种音韵美,恰恰是产生与平仄的变化之中。大家知道中国的易经中分“阴、阳”两大类的“爻”,它们分别组合后即变化无穷,代表了天地间的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正是用阴爻与阳爻才变化出丰富多彩的卦象,而交际舞却是用左右脚的变化才展现给人们“蓬嚓嚓”的优美舞步的。那么格律诗不也正是由平仄的变化才使其千百年来在文坛上久盛不衰吗! 中国的近义、同义词很丰富,不是找不到相近词汇的。假如自己写的诗“失粘”,其它平仄又合律,难以改动,那么你就声明是“阳关体”好了。如:王维的代表作 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在
12、中唐以前人们最重视的是犯“孤平”,对“失粘失对”并不看的很重要,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首很著名的诗,其中第一联“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就“失对”。象这种“失粘、失对”的例子很多,如:柳宗元的江雪、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等,但不能称之为“格律诗”,只能称“乐府诗”、“古绝”、“古风”。当然,不是格律诗不等于不是好诗,但挂羊头卖狗肉是要不得的。 填词要照谱填,一个是平韵,一个是仄韵(包括入声韵),另一个就是换韵;换韵有三种:1)“平仄通叶格”,既换韵不换部,如,西江月、蝶恋花、等。 2)“平仄转换格”,既换韵又换部。如,清平乐、调笑令、等。 3)“平仄错叶格”既换韵后又回到
13、原部。如相见欢、诉衷情等。 最近我有个朋友也乘兴照词谱添了些词,但却不守律。还自称:不在乎格律,有好的意境可以放弃格律云云。我说;你既然选中了这个词牌,就必须遵守规矩,否则你去写自度曲,自由诗好了,为什么还冠以词牌名呢?比如满江红这首词本应是以“入声”为韵的,如岳飞的满江红其韵脚为“歇、烈、月、切、雪、缺”等都是入声,我这朋友坚持偏要用仄声。清平乐,本来是换韵又换部的,他却用平仄同部。我逗他说:那你只能是孤芳自赏了。 其实这些规则一旦弄懂,写诗添词会很容易的。但真正一首好诗词,並非遵律就为佳,“律诗只论平仄,终生不得入门”。重要的是能表达出一种美好的意境与令人回味无穷的佳句來。有的人一生写诗词
14、上千首,如果有几首那怕是一首传世,那也足矣。如宋时的苏麟当时是浙江杭州巡检,他看到当时范仲淹周围人都巴结范而写首著名句子,“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而流传千古。他一生也仅写这首。与贺知章齐名号称“吴中四士”的张若虚在全唐诗中也仅存两首,但一首“春江花月夜”却让世人皆知。所以,对初入诗词门的朋友,当然不要为什么清规戒律所难住,就象喜欢踢足球的人,首先弄懂什么叫“越位”(如诗词中的出律)什么叫合理冲撞(如诗词中的拗救)等。一旦这些规章懂了,最后的目的是进球(如诗词中的佳作)。 写诗前首先要谋篇布局,律绝也讲究“起、承、转、合”,也就是要“平起、顺承、跳转、妙合。”这样一首诗出来才会有味。
15、有好多朋友喜欢写景,写景要言情、铭志。而不单单是为写景而写景,当然也有纯写景物的,也有不讲“起承转合”而成千古名诗的,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虽说是全都写景,也没什么转合,但也不失为一首好诗,就象四幅画一样,承现在读者眼前。可是,它照比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比起来就逊色多了。杜牧在此诗中前两句,通过一件旧兵器的发现,一件小事的描述,让人没感觉到与赤壁有什么关系,而在第三句中突然一转,假如东风不给与周瑜取胜的天机,恐怕他的爱妻小乔,早己为曹操所获了。作者就发现一件前朝旧兵器,而联
16、想到赤壁大战一件大事。读起来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假如我们要写赤壁的话,肯定会把赤壁大战写得如何壮观,场景何等宏大但效果可想而知了。所以,我等也写不出这样留传千古的杰作的。 在诗词创作中,“意象”塑造是最为重要的。 意为立意,象为结象。意为作者的主观思想,如观念、意识、情感、志趣等。象指客观物象,包括景象、事象、物象、现象、幻象等。立意后,要求作者找个“形象大使”以代替自己发言,而不是直接说出来。如大家知道的离骚中即以美人、芳草作为“象”来抒发作者热爱国家的“意”。 通过以上简述,我的观点是,要写好格律诗词,首先要有“技术层面”的功夫,即是懂得、熟悉“四声、平仄、押韵、对仗、拗救”等。其次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怎样 格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518738.html